什么是拈比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
什么是拈比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
[定义] 两个读音相近而意义相异的词语前后相继地出现在同一语句中,表示比较、映衬、对比等关系的一种修辞方式。特点是:前后出现的两个词语中至少有一个语素音同或音近,意义上有关联、相对或相衬关系。
[例释] 根据拈比前后词语的字形是否一致,可分为两类:
(1)全异形拈比。前后词语只是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完全不同,即音近形异。
例1:讲究不如将就。
例2:县官不如现管。
例3:计划赶不上变化。
例句中前后词语在读音上基本相同,但字形完全不同,意义也迥然有别。例1中“讲究”是一种认真、重视、注重细节的态度,“将就”则是一种随便、马虎、过得去就行的态度,两者放在一起显示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行为风格。“讲究不如将就”不仅反映出态度的转变,也反映出价值观的跌落。例2“县官”虽大权在握,但基层单位或部门因与人民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却比“县官”管理来得直接。“县官不如现管”就反映了这种社会现象。例3“计划赶不上变化”说明随着情势的不断改变,原本拟定好的计划也须相应地改变;但有时它也会成为无计划者的托辞。
(2)半异形拈比。前后词语中有同形语素,而异形语素在读音上相近或相同。
例4:如今这年头,有钱比不上有权。
例5:这种药品到底是治癌还是致癌?
例6:君子动口不动手。
例4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但“钱”还须借助“权”才能达到目的,在金钱与权力的较量中,权力占了上峰。“有钱比不上有权”暗含着对当今社会权力腐败的批评。例5“治癌”与“致癌”仅一字之差,但效果却天壤之别:“治癌”在挽救生命,“致癌”却在吞噬生命,两相对比,凸显出药品质量问题的重要性。例6“动口”与“动手”虽一字之差,却是两种不同的行为方式:“动口”以理服人,“动手”则以力降人;一个文明,一个粗野,在对比中显示出君子为人处事的风范。
[辨析1] 拈比与同异。见“同异”条。
[辨析2] 拈比与谐转。都利用谐音异形的词语来转换语义。区别是:
拈比前后词语之间不仅语音相同或相近,而且意义上必须有联系,或相对或相衬;谐转前后词语之间仅仅是语音上相同或相近,意义上前后没有关联。例如:“第二个人只好请他去当政治教员,他不能在导弹部门工作,他只能在导弹部门‘捣蛋’。”(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例句中“导弹”与“捣蛋”语音相近,字形完全不同,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所以是“谐转”。
沾花惹草和拈花惹草有什么区别
这个是语言本身的属性嘛,要追溯到文字的起源,咱们汉字起源于甲骨文(象形字),几乎所有的汉字都是在简单或意义简单的字组合而来,只不过随着汉字的发展,现在已经几乎看不出了,所以归类到表意文字体系,而拉丁文什么的却是由字母组成文字,字母的区别乃音节的区别。至于你说的汉字里很多形声字,这个确实,甚至在甲骨文时期就已经出现不少,但要明白文字和语言是密切相关,文字是为记录语言而出现的,在自然发展过程中一些表声而不能表意的东西就只能用某些特殊符号来替代(比如动物的声音),这就是形声字。总体而言形声字还是很少的,并且不参与到文字体系的核心构建,所以在后来划归文字体系时把汉字划为表意文字,这个只是方便分类和学术研究,实际上汉字不是纯粹的表意文字(更深层次的我也答不上来,这个研究很辛苦,学术论文我都看不懂)```````````````````````后面又看了看,其实甲骨文也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了(其中形声字占用高达27%),只不过为了分类方便才归到表意文字体系里,关于古文字的起源,著名畅销书作者苏三有个大胆的猜想,即文明西来说(咱们的文明和文字都从埃及和两河流域那来的)在这里鄙视下楼下的那个,尼玛抄袭我的回答连一个字都不该,肿么不去死啊~~~
意思不同:
沾花惹草 : 无意中沾上了花 ,惹上了草 。
拈花惹草 : 指男子乱搞男女关系或狎妓 。花花公子 ,寻花问柳 ,不做好事。
2.用的用途不通用:
一个是明间术语,贬义,意思就不多解了。一则文学术语,可为褒义,花草的动态美犹如被触摸过一般。
沾花惹草出处:《花城》1981年第5期:“对了,说她是那种逗引男人去沾花惹草的妖冶,肯定百分之百的正确!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