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专业可以跨专业考研
考研是可以跨专业的,但具体能否跨专业以及可以跨到哪些专业,主要取决于你计划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的规定。
不同的学校和专业对于跨专业考研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容易实现跨专业的专业:
法学:对于法学专业,一般来说,只要你的本科学位是在社会科学或者人文科学范围内,就可以尝试跨专业考研。
教育学:许多教育学专业也会接受跨专业的学生,因为教育涉及的领域广泛,如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
管理学:对于管理学(包括MBA)、经济学、金融学等专业,许多学校也会接受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
计算机科学:有一些学校和专业也会允许没有计算机科学背景的学生报考,但可能需要提供一些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的证明。
公共政策或公共管理:这些专业通常涉及多个学科,包括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因此通常对本科专业没有严格的要求。
心理学:某些心理学专业也接受跨专业考研,特别是应用心理学专业。
大学考研可以跨专业考吗
985高校篇
1、复旦大学
校内调剂: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5239项目管理(非全)、025100金融、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70203原子与分子物理、085238生物工程领域工程、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083100生物医学工程、080901物理电子学、070303有机化学、085202光学工程、085230生物医学工程
2、同济大学
校外调剂(非全):085201机械工程、 085204材料工程、 085206动力工程、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9集成电路工程、085210控制工程、085211计算机技术、 085227农业工程、085229环境工程、085234车辆工程、 085236工业工程 、035101法律硕士(法学/非法学)(@上海海文考研整理)
校内调剂(非全):085213 建筑与土木工程 、085222交通运输工程 、085237工业设计工程
3、上海交通大学
校内调剂:畜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农艺与种业、085229环境工程(低碳环境方向)、085206动力工程(低碳能源方向)、体育硕士、船舶与海洋工程、兽医(非全)、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非全)、交通运输工程、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070700海洋科学
4、华东师范大学
无线电物理、生物核磁共振
2018年调剂信息:凝聚态物理、材料与光电子、气象学、药物化学、药理学、教育管理(非全)、社会工作(非全)、文艺学、课程与教学论、汉语言文字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生物物理学、无线电物理、光学、俄语语言文学、工商管理、旅游管理(非全)、理论物理
211高校篇
1、上海大学:人口学、无机化学
2、东华大学:工商管理
3.上海财经大学校内调剂:社会学校外调剂: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各专业
4、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调剂信息:日语语言文学、动力工程(非全)、安全工程(非全)、数学、070200物理学、高等教育学、法律(法学)、法律(非法学)、轻工技术与工程(非全)、制药工程(非全)、电子与通信工程(非全)、控制工程(非全)、软件工程(非全)、动力工程(非全)、安全工程(非全)
5、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外政治制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法律硕士(法学)
以上就是青藤小编分享的考研专业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想要上研究生的小伙伴们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考研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在本平台进行查看哦!
可以,大学考研可以跨专业考。
大学考研可以跨专业的要求:
1、跨专业考研要求考生必须符合国民教育系列毕业生的要求,本科毕业生必须获得学士学位,以及对同等学力的要求。
2、跨专业考研加试只是针对同等学力的考生,本科考研是不需要加试的,只要有本科证就可以正常参加初试、复试。
3、初试科目以各学校公布的招生简章为准,一般只要是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生,均不用加试。但是考上后有的学校要求跨专业考生必须补选一定学分的专业基础课程。
4、大部分学校对跨专业考研的同学是有限制的,例如中国医科大学就不允许非临床专业报考临床专业,即使本校也不可以。
大学考研可以跨专业的类型:
1、经管类:相近专业可跨专业,考生可以在经管专业大类中跨专业,如会计跨专业财务管理、工商管理跨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经济学跨专业金融学等。相近专业间的跨专业成功率高。
2、文史类:跨专业“经管类”难度大,文史类考生普遍数理能力较弱,很多考生在大学甚至没有接触过高等数学,所以想要跨专业经济管理、理工类专业,面对几本完全陌生的专业书籍,备考难度较大。
3、理工类:互相跨专业成功率高,理工类考生往往拥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其选择范围相对较宽,可以在理工大类中跨专业,也可以跨专业经管类专业。
大学考研可以跨专业的注意事项:
1、目标明确:
考生要充分了解跨专业考研的难度,明确自己为什么跨专业考研,值不值得跨专业考研,以及跨专业报考什么专业等。
2、合理选择目标专业和院校:
考生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要报考的专业和院校,了解报考院校的报录比、复试分数线等信息,合理评估跨专业考研的难度和竞争情况。
3、做好备考准备:
考生要从基础入手,多做题、看视频、参加培训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应试能力,同时也要调整好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坚定信心,努力备战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