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焖、蒸(捞蒸)、烙、烤、炸、炒各有什么不同
只有火的情况 烤:大概食物在大火之中直到熟(其实是半生不熟)
薰:火不接触食物,而是靠温度很高的烟(通常含少量致癌物质)
有锅无油无水
烙:将食物(通常指扁平状的面饼)放在铁锅(通常使用平底锅)上制作
有锅有油无水
煎:少量油,少量次数的翻动
炒:中量油,大量次数的翻动
划:也称溜,属于炒的一种,不同的是,食物最初进入锅的动作是沿着壁滑下,并且炒的过程很短
炸:大量油,少量次数的翻动
烧:大量油,大量次数的翻动
有锅无油有水
煮:大量水,基本不翻动
蒸:食物不接触水,使用高温度水蒸气
氽:属于煮,不同的是这种方法指将馅状食物分成小撮进行煮
腾:(一声),属于蒸,不同的是,食物除了不接触水,也要放在容器内(通常是密封的)
涮:属于煮,不同的是,食物在开水中停留很短,动作犹如洗涮衣物,因此得名
抄:属于煮,不同的是,食物在开水中停留很短,而且通常使用笊篱。
烫:通常是开水浇在食物上的过程,以达到去除异味及脱毛的效果
闷:密封起来,极少量水,进行煮的过程
有锅有油有水
烹:少量水,少量油,少量次数翻动,主要使用油水混合蒸气
炖:小火,长时间煮
煲:通常用砂锅,小火,长时间煮
洘:跟煲差不多,不过不是用砂锅
末伏吃烙饼摊鸡蛋是补充营养。
在三伏天当中,中伏的时间往往较为漫长,到了末伏的时候,人体消耗已经到了一定程度,该瘦的人都已经消瘦了很多,所以,这个时候要适当多补充营养,烙饼中有油、摊鸡蛋中有高蛋白,很适合这时候的人来吃,另一方面,还有一种说法:饼是圆的,摊鸡蛋也是圆的。末伏第一天,吃烙饼摊鸡蛋,图的是圆圆满满、团团圆圆,求个吉利。
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说,未伏吃烙饼摊鸡蛋这句俗语是有一定道理的,以前,特别是我们的祖祖辈辈,那时生活条件差,食物相对也比较匮乏,饮食选择上较单调,入伏后正是麦子大丰收,这是一个农忙的季节,麦田里留下了劳动人民的历史脚步,以饺子、面条、烙饼为代表的面食大受欢迎,农民因此而生活敞亮。
末伏的释义
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最后的一伏;也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中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从初伏到中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也是 10天,中伏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
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造成三伏天湿度高原因是,三伏天吹东南风,而东南方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空气潮湿,风的潮湿造成了三伏天湿度大。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