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有业余与职业,请问职业是什么意思,以此为职业吗?那他们生活的钱从哪里来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中国棋手生涯的历史演变。
明朝以前的就不去考证了,只听说过朱元璋讨厌象棋,曾把一些象棋高手拘禁起来,活活饿死。
清朝比较有名的《梅花谱》的作者王再越,一生潦倒,像这样的棋士,他的生活经济来源是什么呢?主要是靠达官贵人的接济。在封建的旧中国,社会财富主要为公侯将相士大夫所有,平民是没有财富可言的,一个农民或工匠整天辛苦劳作也挣不了几个糊口钱,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劳动人民这一阶层几乎不出以棋为生的人,但劳动人民从来没有放弃过象棋活动,虽然吃的是粗茶淡饭,但生活节奏还算悠闲,每天茶余饭后,大家下下棋,有人下出点小名气,运气好的可以被喜欢下棋的达官贵人招见,只要双方愿意,达官贵人会收留一些民间的高手,让高手辅棋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宫庭里还有些象棋比试,有些被收留的民间高手也有机会参加,有时皇上有会收留一些看得中的民间高手,并专门为这些高手设立相应的官位,是谓国手,让他们享受奉禄,专心钻研象棋,以期待他们达到更高的水平,并世代相传,于是就出现了职业棋手的雏形,这有点像水浒里面那些枪棒教头的生活轨迹。
后来,封建王朝被推翻,民国时期社会动荡,国手飘零民间,虽然如此,还是有一部分棋艺被流传下来。民国时期世风日下,有人靠赌棋为生,其实这买卖也赚不了多少钱,就像现在的象棋地摊,光顾的人极少。赌不下去怎么办?还是要靠爱棋的有钱人接济度日。但有钱的大善人可遇不可求,极大部分的棋手最终都倒毙街头。当时比较有名的有七省棋王周焕文、周德裕父子、慢国手张锦荣、灵宝大师钟珍、广东四大天王黄、李、冯、卢等等等等,他们的境遇都很惨淡,其中只有像四天王中岁数较小的卢辉、钟珍的弟子陈松顺等少数名手有幸熬到了解放,才过上了相对安定的生活。谢侠逊老前辈对此深有体会,有诗传世。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体育事业振兴,象棋成为一项名正言顺的体育运动,国家举办象棋比赛,对成绩优秀的符合一定条件的棋手给予奖励和荣誉称号,比如象棋大师、特级大师,这些棋手来源于民间,一旦被授予职业称号,就可以享受国家的特殊津贴,他们的职能就是钻研棋艺、打好比赛,对内振兴象棋,对外为国争光。这里要提一下特级大师陶汉明,他在九十年代中期还是一名业余棋手,凭着对象棋的执着与努力,报名参加全国个人象棋锦标赛,努力拼杀,最终夺得冠军,国家授予他职业大师的称号,从此走上职业象棋道路,享受国家津贴,比赛得奖还有额外的奖金,羡煞旁人!所以,对有志于职业象棋的棋手来说,参加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不失为一条重要道路。不过要注意的是,除了要对付来自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的五花八门的棋路,还有胡荣华爷爷、赵国荣伯伯、吕钦叔叔、许银川大哥哥等名手在等着你。
象棋的级别是怎么划分的
象棋业余初级棋手属于大众棋手,棋摊杂鱼。都说象棋在本国普及率高,平均4个人就有1个会下棋。那这种大众棋手实在太容易见到了。所以平常见到的棋瘾大的人士,不少是该级别的。这类人能看到一些比较明显的杀着,窝草马,铁们闩,打闷宫,交错杀,双车挟士等,又有一定的残局常识。惟算度不深,基本上看不到3步以上的棋;运子无力,走子没效率;毫无布局概念,攻守目标不明确。在棋摊上属于高手陪衬者,网棋上的送分大使。
业余中级棋手分两种情况:
1.大部分中残已具备一定功力,掌握了不少常用杀法和残局定理,能清楚判断出怎么才能赢怎么就和或输。但基本没有认真学过布局,开局全凭经验和棋感,碰上一些看过书,背过谱的棋手,往往开局阶段就吃了大亏,只能后面一点点苦撑。
很明显是看过书,认真学过布局。但中残实力实在不济,一走完谱招立即不行,明显与开局脱了节。由于其开局、中盘、残局技术不均衡,自然无法衔接好各阶段的过渡,也就无法抵挡实力强大的对手。
2.这个水平的棋手,在中小城市的普通棋摊上,很少能同时见到2个以上,偶尔出现也象高人隐士一般沉默旁观,轻易不出手,因为他们下出的棋不少人已经看不懂。这类人大多看过书,对布局有着一定程度的掌握,中残功夫亦很深厚;深通棋理,能把握好子与势的平衡,能做到不贪攻冒进,不贪子失势;技术较为平衡,一般能稳妥的处理好从开局到残局的过渡。即便与高手对阵一般也不会速败。这类人是业余爱好者中的精英,对象棋的狂热程度已远胜一般人。由于后天际遇、天赋等因素,他们下出的棋是沉稳有余,创造力不足,很难别开生面的下出一些奇招。但仅凭一介业余而下到这种程度已属不易。
中国象棋技术等级标准分专业和业余
中国象棋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一、特级大师(国际级运动健将) 由国家体委批准授予
(1)全国个人赛冠军;?
(2)三年内,两次获全国个人赛前三名
(3)四年内,在协会指定的比赛中,达到规定之标准。?
(4)四年内,两次达到规定之胜率?
二、国家大师(运动健将) 由国家体委批准授予
(1)全国个人赛甲组前十六名。?
(2)全国少年赛甲组冠军。?
(3)四年内,在协会指定的比赛中,达到规定之标准。?
(4)四年内,两次达到规定之胜率(见胜率表)。?
三、一级棋士(一级运动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及享有审批一级运动员技术等级 标准权限的单位批准授予?
(1)全国个人赛乙组前十六名。?
(2)全国少年赛甲组二至六名。?
(3)全国少年赛乙组冠军。?
(4)四年内,在协会指定的比赛中,达到规定之标准。?
四、二级棋士(二级运动员)由地区、省辖市体委及享有审批二级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权 限的单位批准授予,并报上一级部门备案?
(1)全国少年赛乙组二至六名。?
(2)全国少年赛丙、丁组冠军。?
(3)四年内,在协会指定的比赛中,达到规定之标准。?
(4)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个人赛前十六名,计划单列市个人赛前八名。?
(5)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少年赛甲组前六名,乙组冠军。?
(6)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前六名。?
(7)省辖市、地区、自治州少年赛甲组冠军。?
五、三级棋士(三级运动员) 由县体委批准授予,并报上一级部门备案 一、棋手申请业余 等级称号须按照《中国国际象棋业余等级条例》的规定执行
(1)全国少年赛丙、丁组二至六名。?
(2)四年内,在协会指定的比赛中,达到规定之标准。?
(3)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个人赛十七至三十二名,计划单列市个人赛九至 十六名。?
(4)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少年赛乙组二至六名,丙、丁组冠军。?
(5)省辖市、地区、自治州个人赛七至十六名。?
(6)省辖市、地区、自治州少年赛甲组二至六名,乙组冠军。?
(7)县级个人赛前六名。?
(8)县级少年赛甲组冠军。
业余等级称号和等级标准
棋协大师
中国象棋协会批准举办的全国象棋业余比赛个人前16名,团体前2名。
2.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少年比赛16岁组个人前8名;14岁组个人前6名。
3.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象棋个人赛前8名。
地方大师
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举办的全国象棋业余比赛个人第17至36名,团体第3至6名。
2.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少年比赛16岁组个人第9至24名;14岁组个人第7至16名; 12岁组前3名。
3.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网络、通讯象棋比赛个人第1名。
4.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象棋个人赛第9至24名,团体赛前2名。
5.省、自治区、直辖市14岁以上青少年象棋个人赛前8名。
6.计划单列市象棋个人赛前8名。
业余一级棋士
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举办的全国象棋业余比赛个人第37至72名,团体第7至12名。
2.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少年比赛16岁组个人第25至48名;14岁组第17至36名; ?12岁组第4至16名;10岁组前8名。
3.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儿童比赛10岁组前8名;8岁组前6名。
4. 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网络、通讯象棋比赛个人第2、3名。
5.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个人赛第25至48名,团体赛第3至6名;少年赛14岁以上组第9至24名;12岁组前8名;10岁组和8岁组前6名。
6.计划单列市个人赛第9至24名。
7.省辖市、地区、自治州象棋个人赛前8名。
8.省辖市、地区、自治州象棋少儿赛各组冠军。
业余二级棋士
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举办的全国象棋业余比赛个人第73至120名,团体第13至24名。
2.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少年比赛16岁组第49至84名;14岁组37至64名;12岁组第17名至48名;10岁组第9至24名。
3.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儿童比赛10岁组第9至24名;8岁组第7至16名;6岁以下组前6名。
4.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网络、通讯象棋比赛个人第4至8名。
5.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象棋个人赛第49至108名,团体赛第7至12名;少年赛14岁以上组第25至60名;12岁组第9名至24名;10岁组和8岁组第7名至16名。
6.计划单列市个人赛第25至60名。
7.省辖市、地区、自治州象棋个人赛第9至24名。
8.省辖市、地区、自治州象棋少儿赛第2至8名。
9.区、县级象棋个人赛前6名。
10.区、县级象棋少儿赛冠军。
业余三级棋士
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少年比赛14岁组65名至128名;12岁组第49名至96名;10岁组第25至48名;8岁组第17至36名;6岁以下组7至16名。
2.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儿童比赛10岁组第25至48名;8岁组第17至36名;6岁以下组7至16名。
3.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网络、通讯象棋比赛个人第9至16名。
4.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象棋个人赛第109至180名,团体赛第13至24名;少年赛14岁以上组第61至96名;12岁组第25名至60名;10岁组和8岁组第17名至32名。
5.计划单列市个人赛第61至108名。
6.省辖市、地区、自治州象棋个人赛第25至48名。
7.省辖市、地区、自治州象棋少儿赛第9至16名。
8.区、县级象棋个人赛第7至16名。
9.区、县级象棋少儿赛2至8名。
业余四级棋士
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少年比赛12岁组第97名至156名;10岁组第49至96名;8岁组第37至84名;6岁以下组17至32名。
2.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儿童比赛10岁组第49至96名;8岁组第37至84名;6岁以下组17至32名。
3.省辖市、地区、自治州象棋少儿赛第17至32名。
4.区、县级象棋个人赛第17至32名。
5.区、县级象棋少儿赛9至16名。
业余五级棋士
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儿童比赛10岁组第97至156名;8岁组第85至144名;6岁以下组33至48名。
2.省辖市、地区、自治州象棋少儿赛第33名至48名。
3.区、县级象棋少儿赛第17至32名。
业余六级棋士
1.中国象棋协会批准的全国象棋儿童比赛6岁以下组49名至72名。
2.省辖市、地区、自治州象棋少儿赛第49名至72名。
3.区、县级象棋少儿赛第33至48名。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