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里“泻”与“泄”在用法和意义上有什么区别
泄xiè (形声.从水,世声.本义:泄水.在江西) 假借为“歇”.发泄;发散 / 运物之泄也.——《庄子·山木》.司马注:“发也.” / 穷岫泄云.——左思《魏都赋》.注:“犹出也.” / 宗气泄也.——《素问·平人气象论》.注:“谓发泄也.” / 精泄于目.——《淮南子·本经》 / 惠此中国,俾民忧泄.——《诗·大雅·民劳》 / 蓄泄数千载.——李白《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又如:泄宣(宣泄,宣露);泄冤(表白或洗雪冤屈);泄写(宣泄,倾吐.写,同“泻”) 排出/ 振河海而不泄.——《礼记·中庸》 / 泻出于两峰之间.——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泄洪;泄水道;泄水坝;泄水闸 腹泻/ 金郁泄之.——《素问·六元正经大论》.注:“谓渗泄也.” 又如:泄溺(大小便);泄下(水泻,腹泻);泄利(泄痢.水泻;痢疾.利,通“痢”);泄注(腹泻);泄药(泄剂.泻药) 泄漏;泄露 / 言若泄臣不获死.——《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 阴重不泄.——《史记·万石张叔传》 又如:泄了陶(露了底);泄口(谓言语泄露);泄风(泄漏消息) 物体由孔穴或缝中滴下、透出或掉出 / 落泪便如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泄涕(犹流泪) 混杂.如:泄用(混合);泄横(纷杂飞散) 通“殜”.狎侮;轻慢 / 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孟子·离娄下》 / 憍泄者,人之殃也.——《荀子·荣辱》 又如:泄慢(轻慢);泄渎(轻慢,亵渎) 泻xiè 倾泻/ 泻,倾也.——《玉篇》 / 以浍写(泻)水.——《周礼·地官·稻人》 / 急雨如河泻瓦沟,空堂卧对一灯幽.——宋·陆游《雨夜》 又如:泻泪(形容泪流如注);泻溜(泻下小股水流);泻月(形容泉水如月光倾洒);泻润(谓雨水倾泻滋润.比喻帝王下施恩泽) 倾注;倾倒 / 吟诗欲泻百重愁.——《水浒全传》 又如:泻注(倾注);泻盆(大雨倾盆);泻辩(滔滔不绝地辩论);泻囊(倾囊,谓拿出所有的钱) 排泄/ 泻,吐泻.——《广韵》 又如:泻邪(中医谓以药物泄去致病的因素);泻痢(下痢);泻证(下泻的症候);泻火(中医为清泻邪火实热的一种治法);上吐下泻 消散/ …,以适筋骨肉血脉,以泻气.——《史记》
谁能帮我从中医角度解释“泄”与“泻”的不同呀?
泻千里
一泻千里 ( yī xiè qiān lǐ )
解 释 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曲调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出 处 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速度快
示 例 王蒙《湖光》:“雄浑的钱塘江好像离他更近了,江水~,大桥从容坚实。”
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
方希直如奔流滔滔,~,而潆洄滉漾之状颇少。 ★明·王世贞《文评》
近义词 一日千里、一落千丈、一蹶不振
反义词 迂回曲折、斗折蛇行
歇后语 长江流水
中医中“泄”与“泻”是有一定区别的:
1、“泄”的含义比较广,指的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的排出,如排便、排尿、排汗、排气、精液排出等。
此外,中医的泄,还有某些病症的专指,如:
胃泄,指饮食不化,色黄;
脾泄,指腹胀满;
泄注,食即呕吐上逆;
大肠泄,指大便色白,肠鸣切痛。
小肠泄,溲而便脓血,少腹痛。
大瘕泄,指里急后重等。
2、泻:比较狭义,指液体排出较快,多指腹泻,如五更泻等;
泄泻,也指腹泻。
另外,泻还用于中医的治法,以补相对,如补法、泻法等。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