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硫酸和盐酸有何不同

乐乐1年前 (2023-12-02)阅读数 20#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盐酸硫酸

盐酸易挥发

硫酸不易挥发

硫酸酸性比盐酸的酸性大

硫酸吸水

盐酸容于水

硫酸和水混合时回放出大量的热

------------------------------------

1)浓硫酸具有氧化性。将木炭粉跟浓硫酸混合加热,木炭被氧化成二氧化碳。而盐酸不能氧化木炭。

(2)浓硫酸加热到340℃左右(其沸点)时,会分解成三氧化硫和水。

盐酸加热时,只会挥发产生氯化氢气体,但不会分解。

---------------------------------

盐酸化学性质!!!

!浓硫酸具有氧化性。将木炭粉跟浓硫酸混合加热,木炭被氧化成二氧化碳。而盐酸不能氧化木炭。

!浓硫酸加热到340℃左右(其沸点)时,会分解成三氧化硫和水。

盐酸加热时,只会挥发产生氯化氢气体,但不会分解。

浓盐酸有腐蚀性

稀盐酸几乎没有

硫酸通常都

有很强的腐蚀性

硫酸与BaCl2反应生成沉淀

盐酸无反应

---------------------------------------

酸和盐酸在组成、化学性质方面的异同

纯硫酸和氯化氢(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在分子组成上的相同点:都含有氢原子,它们在水溶液中则都含有氢离子。在分子组成上的不同点:酸根不同,硫酸根中含有氧;盐酸根中不含有氧,它们在水溶液中

硫酸和盐酸在化学性质上的相同点:

(l)其水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都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Zn+2HCl=ZnCl2+H2↑

Fe+H2SO4(稀)=

硫酸和盐酸有何不同

FeSO4+H2↑

(3)都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Fe2O3+3H2SO4=Fe2(SO4)3+3H2O

CuO+2HClCuCl2+H2O

(4)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2NaOH+H2SO4=Na2SO4+2H2O

Cu(OH)2+2HCl=CuCl2+2H2O

(5)都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BaCl2+H2SO4=BaSO4↓+2HCl

化学性质的不同点:

(1)浓硫酸具有氧化性。将木炭粉跟浓硫酸混合加热,木炭被氧化成二氧化碳。而盐酸不能氧化木炭。

(2)浓硫酸加热到340℃左右(其沸点)时,会分解成三氧化硫和水。

H2SO4(浓)SO3↑+H2O

盐酸加热时,只会挥发产生氯化氢气体,但不会分解。

硫酸和盐酸有什么区别

1.盐酸:都有挥发性,但是浓盐酸的挥发性更强.

硫酸:难挥发.浓的硫酸具有脱水性,密度比水大,吸水放热.

2.不易发生反应.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它们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饱和(氦2个),很稳定.

生活中常见的:金,银,氮气.氮气之间的化学键连接的很牢,不容易被打开,所以稳定.金,银就不用说了吧.但金会溶于王水.

3.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步骤:取粗盐溶解于水中,用玻璃棒搅拌,然后过滤.蒸发时,加热到有晶体析出,停止加热,有余热将剩余水蒸掉.

4.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但是复分解的范围更广.

中和反应能进行,是因为酸碱之间生成了水(难电离物质).

而复分解能进行的条件是生成难电离,挥发,沉淀的物质.

显然水是上面的一员.

5.不能反应.

化学反应必须有新物质生成.

两种物质在溶液中,有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没有难电解,沉淀和挥发性物质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当然置换.化合.氧化还原就更不可能了.

如果你上了化学键,你就会明白.

化学反应其实是破坏旧键,形成新键的过程.在溶液中钠离子和氯离子,钙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的离子键被破坏,但并没有新键生成,所以不会反应.

6.冰水不是.冰和水是同一物质.冰水当然不是...

盐酸是.氯化氢溶于水后成为盐酸.是溶液.溶液均是混合物.

硫酸和盐酸的区别:定义不同。硫酸(化学式:H2SO4),硫的最重要的含氧酸。无水硫酸为无色油状液体,10.36℃时结晶,通常使用的是它的各种不同浓度的水溶液,用塔式法和接触法制取。

盐酸(hydrochloricacid)是氯化氢(HCl)的水溶液,属于一元无机强酸,工业用途广泛。盐酸的性状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有强烈的刺鼻气味,具有较高的腐蚀性。浓盐酸(质量分数约为37%)具有极强的挥发性,因此盛有浓盐酸的容器打开后氯化氢气体会挥发,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产生盐酸小液滴,使瓶口上方出现酸雾。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