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户是什么意思
1. 文言文中“户”与“门”的区别是什么
文言文中的“户”字有时指定是门,有时根据原文的意思是一个家庭的人口代称。
如同《木兰辞》中,一“户”出两名男士参军就是如此。“门”字特定的指门或者是代指家庭,如例“门当户对”。
一、扩展你没有说的更具体一些,文言文因为语言精炼,很多词语经常存在一词多义的,经常是同一个词语或同一个字,放在这一句里是这个意思,放在另一句里又是另一种解释……所以需要较完整的句子联系前后文来解释其中的单词单字。在没有更多辅助判断的情况下,我只能说,一般”户“是指”家“的意思,出户可以是出家(当和尚那种),也可以只是指离开家门,甚至有时只是政事上文吏对人丁簿造的某些操作。
二、例文:1.《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宋代: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译文及注释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选自。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行: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者:……的人。
2. 文言文中“封五百户”是什么意思意思:得到的土地上五百户百姓的供奉,百姓要向地主纳税,上贡,以及提供役使。
读音:fēng wǔ bǎi hù 户代表每一个家庭。封户,就是把一片土地连同上面的农户分封给一个人。
把土地封予或再转封予有功之士或宗亲,其土地即称作食邑。早期西周及春秋时代封建制度下的食邑,受封者对于所受封土地,除了经济上的权益之外,尚有统治该土地及人民的权力。
但在战国至秦汉行郡县制以后,食邑逐渐转向以该地人民所交赋税为主的经济利益为主,而失去其他政治、军事上的作用,大多以“户”作为食邑分发的单位。
3. 古时的户是什么意思户是象形字,读音:hù
1.据甲骨文字解释: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门)字的一半。汉字部首之一。从“户”的多与门户有关。本义:单扇门。
2.据小篆旧字形(繁体字)解释:象形。字从丿从出头的尸。“丿”读为“撇”,“丿”与“尸”联合起来表示“进驻后不再移动”、“入住后不再搬家”。
3据隶定字形解释:象形。字从丶从尸。“丶”读为“主”,“丶”为宾主的意思,“丶”与“尸”联合起来表示“进驻后不再移动”、“入住后不再搬家”。
4. 盗户文言文的详细解释翻译:清朝顺治年间,山东滕县、峄县一带,十个百姓中就有七个是盗寇,官府也不敢抓捕他们。后来,这些盗寇受了招抚,归顺了朝廷,县官把他们另立户册,称之为“盗户”。凡“盗户”与一般老百姓发生争执,官府总千方百计地袒护他们,为的是怕他们重新造反。后来打官司的人便往往冒称是“盗户”,而另一方却极力揭发对方是假的。
每每打官司时,诉讼双方先不去争论是非曲直,而是苦苦争辩谁是真盗假盗,还得烦劳官府去查阅户籍。正巧,官署里经常有狐狸作祟。县官的女儿被狐狸迷住了,请了法师,用符咒捉住了狐狸,放进了一个瓶子里,准备用火烧死它。这时,狐狸在瓶子里大声喊叫:“我是盗户!”听到的人无不暗笑。
出处: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盗户》。
原文:顺治间,膝、峄之区,十人而七盗,官不敢捕,后受抚,邑宰别之为“盗户”。凡值与良民争,则曲意左袒之,盖恐其复叛也。后讼者辄冒称盗户,而怨家则力攻其伪;每两造具陈,曲直且置不辨,而先以盗之真伪,反复相苦,烦有司稽籍焉。
适官署多狐,宰有女为所惑,聘术士来,符捉入瓶,将炽以火,狐在瓶内大呼日:“我盗户也!”闻者无不匿笑。异史氏曰:“今有明火劫人者,官不以为盗而以为奸;逾墙行*者,每不自认奸而自认盗:世局又一变矣。设今日官署有狐,亦必大呼日‘吾盗,无疑也。”
扩展资料:
主题思想:
借一个虚幻故事与传说辛辣讽刺当地清廷官员面对地方盗匪蜂起的现象治政无方、昏庸无能的丑恶本质。作者巧用曲笔,用“狐”的事巧妙借“盗户”事,深具讽刺意,含蓄地表达主题。狐被捉后大呼“我盗户也!”闻者无不匿笑,原因是狐想冒用盗户之名,取得宽恕,令人啼笑皆非。
作者简介: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 人。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
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