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美是什么?审美与意象

小肉包10个月前 (04-27)阅读数 8#大学排名
文章标签意象

我最近一直在阅读叶朗的《美学原理》这本书,除了在第一章绪论部分做了笔记以外,我刚刚进入第二章阅读,就发现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写读书笔记没有多大的意义,罗列各种概念知识点,做思维导图,你去记忆、背诵条条框框,真是没有必要。

如何阅读这本书,我个人认为它就是一把刷子,给自己的思想、观念给刷一遍。

美是什么?西方美学历史上,最开始讨论美的问题的是从柏拉图开始的,当然这阅读第一章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海德格尔、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也会遇到朱光潜、高尔太、李泽厚等人。各种对美的定义、理念在相互碰撞中,我们对美的理解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美是什么?美不是外在的,实体化的“美”,就是说:美不是一个实际的对象;美也不是主观的,实体化的“美”,就是说:美也不是头脑里面一个纯粹的精神对象。

我们普通人都习惯用主客二分的眼光看待世界,这是一个方法论,就是把人和事物分开来看。所以会无视这个现实的“生活世界”,同时,也无从了解这个意象世界。

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的世界。

审美活动,就是人与现实的生活世界进行沟通,联结,产生一个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不是纯粹主观的,是人对现实的生活世界的体验。从中国传统美学角度说,叫情景交融。

就是说,美是人类的心灵与现实世界的接触中,映射到意象世界。既然美就是审美活动,而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意象世界。这个世界也是胡塞尔说的“生活世界”,也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自然”。

那就是说每个人,不同时代,不同层次,美的意象就不一样的。例如,一朵花,你没有看到它之前,花虽然存在,没有美产生,一旦你看到了它,并且感受到它的形状、颜色、花香,在意象世界里面构建了一个花,这个就是审美活动,你就感受到了美。

王国维的“境界”就是一种审美意象,情景交融,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说,就是一个字“兴”,感兴。在意象世界里面,展示的是真实,是“显现真实”,是意象世界里面,以生活世界里面的面目呈现。

在中国美学看来,天地人是不可分的,所以才有《易经》这样一本奇书。

这样对美的理解,本身就是突破了主客二分的认识论的限制,回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状态,回到存在的本然状态,或者说是自然状态。

美的对立面不是丑,丑也是审美活动之一,但是不是所有的丑都会进入意象世界,这就涉及到真善美的统一。美的对立面是无感,是王国维说的“眩惑”,是审美上的冷漠,是单调,是平庸。

我回想到最近去美术馆看钧窑瓷器,听讲解员讲解,什么是窑变,什么是开片,什么是冰裂,冰裂的过程是及其缓慢的,大约需要四十年。也了解了钧窑瓷器为什么为国之瑰宝,了解用铜的氧化物为作色剂,通过窑变,产生各种色彩斑斓的纹路,五彩渗化,艳丽绝伦。

对于这些知识的了解,有助于我对钧窑瓷器的理解,但是这个和我的审美活动无关。

我的审美活动,就是在直视那一件件钧窑瓷器的时候,我通过色彩,形状,投射到我的意象世界里面,而产生的美的体验。

但是,对瓷器知识的了解,能提高我对瓷器的感受层次,就像一朵花,在原始人眼里,不如一头猎物来得美 ,对瓷器知识的了解,也相当于是把我从瓷器的原始人里面解脱出来。

审美意象的五个基本特征

 (一)本质特征:哲理性

 顾城《远和近》:

 你 /一会儿看我 /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 你看我时很远 / 你看云时很近

 (二)表现特征:象征性

 金字塔的象征

 余光中《夸父》

 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 /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尽大泽与长河 / 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 / 埋没在紫霭的冷烬

 ——何不回身挥仗

 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 / 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

 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

 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

 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去

 (三)形象特征:荒诞性

 形象的荒诞:

 刑天;孙悟空;丙崽;

 卡尔维诺《分成两半的子爵》、《不存在的骑士》

 情理的荒诞:

 安直房子《小狐狸的窗户》

 尤奈斯库《犀牛》

 贝克特《等待戈多》

 (四)思维特征:抽象思维的参与

 意象的创作过程是从抽象到具象的.

 抽象思维严格引导了客观对应形象的设计

 — 格里高利为什么变成“甲虫”而不是毛毛虫?

 — 杜丽娘的故事为何发生在“牡丹亭”而不是玫瑰园?

 (五)鉴赏特征:求解性和多义性

 意象鉴赏是从具象还原到抽象的审美求解过程,需不断思考和追问:what?Why?

 马拉美:诗应当永远是一个谜

 好的意象,总有无数个谜底使人难以解答.

 加缪:一个象征实际说出的东西,总要比他有意表达的东西要多.

 李商隐《锦瑟》

 陈凯歌《百花深处》

 审美象征意象

美是什么?审美与意象

 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

 以象征性和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

 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指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

 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请采纳,谢谢!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