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等不同注射方法,治疗有什么不同
分类: 医疗/疾病 >> 药品
问题描述:
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直接输液……
都是注射,为什么位置不同?有什么区别?个针对什么病?
解析: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给药方式,皮下注射也是一种给药方式,关于给药方式可以向你介绍以下几种:
1、药物进入人体最常用的途径是口服给药。普通的口服药分为:药片、胶囊、口服液等等都是通过口腔,经食道进入胃而发挥药效,多数药片、胶囊被吞服以后会在胃内崩解,然后进一步溶解在胃液里来到小肠,尤其是十二指肠,经绒毛被人体吸收,少数的药品不被人体吸收,停留在胃、大肠,部分在小肠发挥作用。一般口服药品进入全身的血液循环以前,先经过胃肠道中消化液、粘膜、肝药酶的破坏,有些药物会被破坏一大半以上,被称为“首过效应”,甚至有些药物无法经胃肠道吸收,口服后几乎全军覆没,如糖尿病病人用的胰岛素只用采取皮下注射方式,口服药的好处在于它可以方便的服用。
2、静脉输液给药不需要经过口服药物的崩散、溶解、吸收等步骤,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是所有给药方式中最快产生药效的。如急症病人为了使药效迅速而采取静脉输液。
3、肌肉注射是从肌肉层慢慢进入血液,血管越丰富的部位药物吸收就越快,而皮下注射是从皮下组织达到血液,如上文提到的胰岛素只能采取皮下注射方式。合理选择用药途径以达到最好的疗效。
4、透皮吸收,中国传统的膏药就是应用透皮吸收的原理,皮肤用制剂主要用于涂敷于皮肤表面,穿透皮肤角质层达到病患部位发挥药效,也有通过皮肤吸收给药以产生全身效应,如临床上使用的20%硝酸甘油软膏可通过透皮吸收治疗心绞痛,东莨菪碱膜剂贴于耳后皮肤上可预防晕动症。口腔吸收,如硝酸甘油舌下含片,使用时含在舌下,直接从舌下粘膜吸收到血液,迅速发挥药效,口腔粘膜分布着许多血管,药物通过口腔吸收后,通过颈内静脉到达心脏,随血液循环向全身分布。
4、直肠吸收,如 *** 栓剂则是从直肠粘膜直接吸收,直肠拉近 *** 端的血管极为丰富,一些药剂如栓剂、 *** 剂可以通过直肠吸收进入静脉,对于一些不适合口服,遇到胃酸多分解或有禁忌证的药物可以使用栓剂、 *** 剂给药。相比而言, *** 剂有吸收快而完全的优点,也有吸收不规则,可能因直肠内的粪便而影响吸收效果等缺点。
5、除上述几种给药方式外,药物进入人体的方式还有许多,如直接参与吸收肺部的气雾剂,滴入眼鼻耳的滴眼剂、滴鼻剂、滴耳剂等等。不同剂型的药品会通过各种不同的途经进入人体发挥药效,选择合适的药物型及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达到临床上满意的效果。
皮下注射是给药方式之一,主要用于疫苗的注射和一些药物。皮下注射是将疫苗注入皮下结缔组织后,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淋巴组织,从而产生免疫反应。
皮下试验用于一些易过敏的药物小剂量皮肤试验。从而确定是否可以用药。
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有什么不同啊?
IM(肌肉注射)
打在肌肉组织内,常用肌注部位为三角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等。注射方式为常规消毒后,跟注射部位皮肤呈90度迅速进针,埋入针头约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回抽无回血缓推药液,肌内注射发生疗效时间比静注发生的疗效时间长,是所有注射方法中,除静脉注射外,药物显效最快的途径。
IV(静脉注射)
打在静脉里面,凡便于穿刺,血流丰富,且离静脉瓣较远的静脉均可用于静脉注射。注射方式为常规消毒后,跟找到的血管呈15-20度角进入,见到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缓慢注入药液。静脉注射是所有注射方法内,药物发生疗效最快的途径。
IC(皮内注射)
它位于表皮和真皮之间。常用于前臂掌侧的中部。它通常用于皮肤试验(药物过敏试验),也是局部麻醉的前兆。注射方法为;与乙醇消毒后,皮肤穿刺到5度的角度或平行于皮肤,注入0.1毫升的液体,拔针时注射部位的皮肤角质层,形式,不擦后局部皮肤或按当地拔针。
如有药物过敏试验,15-20分钟后观察结果,并准备2ml注射器和盐酸肾上腺素1枚。注射到皮肤内部不能用碘酊消毒,如果病人对乙醇过敏,可以换用生理盐水消毒。
IH(皮下注射)
适用于皮下组织,常用于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大腿内侧。常用于预防接种。注射方法(以上臂三角肌下缘注射为例,先对皮肤常规消毒,然后用注射器抽出好的液体并与皮肤以30-40度角快速刺穿,刺入针蒂1/3至2/3处,无血回泵,缓慢注射液体。
用棉球压住针眼,迅速拔针。
扩展资料:
安全用药警告
静脉注射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静脉注射也有其缺点。不良反应通常更严重,发生更频繁。”“吊针”虽然纯度很高,但仍难免存在不溶性小体,小体通过“吊针”终末过滤装置进入人体,轻者引起血管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
重者可引起血管局部堵塞供血不足,导致组织缺氧,产生水肿和静脉炎。更重要的是,异物可以从血管侵入组织。
安全用药的四项原则是: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用性。所以如果你可以口服药物,最好不要注射,如果你可以肌肉注射,最好不要静脉注射。尽量减少注射次数(如果有的话)和使用的组合类型。“医生不要开过多的静脉注射处方,病人对待治疗要有客观的态度,不要盲目求快。”
百度百科-打针
百度百科-屁股针
静脉注射的简写是IV,肌肉注射的简写是IM,皮下注射的简写是H;
1、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是一种医疗方法,即把血液、药液、营养液等液体物质直接注射到静脉中。静脉注射可分短暂性与连续性,短暂性的静脉注射多以针筒直接注入静脉,即一般常见的“打针“;连续性的静脉注射则以静脉滴注实施,俗称“点滴”。
2、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肌肉注射主要适用于: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
3、皮下注射:是指将药液注入皮下组织。常用注射部位为上臂及股外侧。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
扩展资料:
1、皮下注射,是把药液注射到皮下组织内;肌肉注射,一般的药物,除须要求吸收很快的,或者,要求这个药物不能很快吸收的,因为很快吸收会产生不良影响的,一般都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是直接将药物注入静脉血管内,起效迅速,操作较肌注要求严格,危险性相对较大,常用于急重病人,以求迅速发挥疗效。
2、皮下注射,是把药液注射到皮下组织内,像预防接种就是皮下注射。
3、肌肉注射部位有臀大肌,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屁股针,有臀中肌,臀小肌,还有股外侧肌注射,上臂三角肌注射。?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肌肉注射 百度百科:皮下注射 百度百科:静脉注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