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民国时期的大学真的独立自由吗?

是丫丫呀8个月前 (04-27)阅读数 3#大学排名
文章标签民国时期

近年来,随着“民国热”的升温,民国大学成为学者和作家们热烈追捧的对象。这些论述的集中点莫不是:民国大学兼容并包,学术独立,民国时期可谓中国教育史上的黄金时代。

其言外之意是与今天的情况相对比,借历史的“辉煌”以突出当下的不足之处。然而,若忽视民国大学的地域差异,罔顾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大学文化,笼统谈民国大学,必将是一种模糊的论述,其溢美也必将是一种乌托邦式的主观想象,对历史的复杂面相构成遮蔽。

民国时期的大学真的独立自由吗?

圣约翰、交大、复旦、光华、上海大学、中大等都是当时的著名学府。

圣约翰作为教会大学的代表,教学以英语为主,轻视中国古典学术,校方不提倡学生干涉政治,其培养的学生也无意进入国家官僚体系,多半成为上海工商金融界的精英。

交大是一所理工科学校,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学生普遍崇尚工具理性,在政治运动中相对保守。复旦、光华等私立大学,以招收中产阶级子弟为主,因缺乏稳定的经济支持而处境艰难,复因政治自由化而受到政府批评,校园文化被指责脱离大众。

上海大学是一个革命大学,这是非常特殊的,以培养革命人才为目的。革命求新的气氛非常浓厚。

中山大学是党化教育的典范,学校由国民党中央直接领导,以灌输学生三民主义理论为目标,注重培养党务人才。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真”党校。

由此比较了不同大学的性质、学风、教学风格和校园文化,可知民国大学不是铁板一块,内部参差多态,面相远非我们常说的“独立”一语可以概括,民国的校园文化充满张力和矛盾,也决非自由一词能够定论。

民国大学文化的普遍特征不是独立、自由而是“疏离”。用“疏离”一词来形容从“五四”到抗战时期的民国大学,认为这一时期的民国大学日渐陷入颓唐状态。这种疏离和颓唐,与中国的政治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五四”之后,政党势力渗透入校园,使得校园知识精英在各种意识形态的争论中无所适从;强势的西方文化成为校园的主导性文化,又使他们深陷于中西文化的剧烈冲突之中。

政治无路、经济危机、社会混乱,使他们普遍丧失了“五四”一代人指点江山的气魄,日渐怀疑自己改造现实的能力,对个人前途也充满忧虑。这一时期的校园知识精英很少关心政治,普遍思想幻灭、绝望,纷纷遁入爱情,或深陷虚无主义之中。

在传统的科举时代,科举有效地承担起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职能,使知识分子通过学习四书五经实现学而优则仕,成为政府和民间相联系的纽带。

民国时期的大学真的独立自由吗?

而民国时期的大学教育,作为科举制度的替代品,却并未能与政治体制顺利接轨,与中国社会有所疏离,与普罗大众亦相当隔膜,大学并未成为真正的“养士”机构,这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吊诡之处。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真正的民国大学实际上是各有特色的,并不完全是蔡元培的北大之类的独立自由一流。

关于“上海大学有哪些”的问题答案如下:

上海有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大学,共计69所,其中本科学校41所,专科学校28所。

拓展知识:

家境普通孩子却要报考上海的大学,该支持吗?

于很多家庭而言,除非在本市上大学,否则高考往往成为父母跟子女分别的开始。填报志愿也因此而成为引发家庭矛盾的问题。

为人父母,多半希望子女能尽量在身边。一是不放心他们去外面生活,二是自己不至于太孤单。如果学生在太远的地方求职定居,以后不方便。但换成考生的视角,是完全不同的需求。

男生想去上海,家里因此吵了很多次

有位家长正因此而苦恼,原来儿子今年参加高考。他们对于报考哪里的大学产生巨大分歧。男生只是二本成绩。

家长觉得既然无法读名校,那么在哪里都差不多,不如离得近点儿。可儿子不仅想去远方,还想去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

交通费用不说,日常的生活开销估计也要比普通小城市的大学生更高。最重要的是,父母觉得以他们的能力,肯定没办法给儿子在那里买房。

到时候大学毕业还是要回来,折腾什么劲儿呢?男生却认为,那些有出息有本事的人,通常高考时都选了大城市。即使自己没有考上双一流大学,也有增长见识的理由。

如果让他留在省内或者去其他太一般的城市,会觉得终生遗憾。但父母觉得很幼稚,光看着极少数成功人士,就认为去上海能变得高级,到时别哭着说想家。

上海对高考生有吸引力,并不奇怪,以下优势很明显

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确实每年都吸引着无数考生报考。高中生向往大城市是有原因的。尤其是来自小城镇的同学。

他们有限的信息中发现,原来同样的年龄,同样的学习经历;自己跟大城市生源有很多区别。后者的几个吸引力是小地方难以替代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