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日本参谋的来源:陆军大学校——读俞天任著《有一类战犯叫参谋》(2)

小肉包4个月前 (04-30)阅读数 3#大学排名
文章标签参谋

三、陆军大学校

为了培养参谋,日本特地成立了陆军大学校。

(一)招生的缺陷

陆军大学校招收学员的标准是,服役两年以上,28岁以下的步兵和骑兵少尉,服役一年以上,30岁以下的炮兵,工兵中尉,而且合格率据说是只有10%。但这种看似不错的招生制度其实隐藏了两个很大的问题。

1. 不懂政治

日本军队有自己办学的传统,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士官学校,现在的自卫队还有自己的小学和中学。这种从小学开始培养的军人,不懂政治,不懂社会,只会打仗。

2. 不重视后勤、情报

陆军大学校招生的兵种不全,缺少辎重兵,而且参谋本部当时就没有打算要兵站参谋。这也符合 日本自古以来兵匪一家,藩主们都不养兵,当兵的要生活就全靠自己抢劫。抗战时日寇的“以战养战”,全军普遍性的抢劫,就是这一传统的延续。 同样也不重视数据的统计,以及情报的分析,因此日军的战报和指挥也就可想而知了。

开战初期在马来半岛和菲律宾的得手,让这些皇军参谋们充满了自信,画下了以日本,满洲,支那及西南太平洋为轴心,包括澳大利亚和印度的帝国资源圈,却根本没有仔细考虑如何在如此大的范围里运输军队和物资。

当时日本全国100吨以上的货运船总吨位是650万吨,维持国内生活和生产最少要300万吨的运输能力,而且这种状况也仅可持续4到5个月,其他运力则都被陆军和海军征用。可问题是战争进行半年后,在美军的打击下,大量运输船只被击沉。当初征用的民用船只不但不能返还,而且还要追加征用。从后勤补给角度来看,在太平洋战争开始的第一年,日本就已经失败了。

日军兵站不足的问题,早在甲午战争时就已经暴露出来了。由于弹药和粮食不足,日军在平壤一带是打得相当艰苦,如果不是清军主帅叶志超弃城而逃,朝鲜之战鹿死谁手也未可而知。

在南下作战时,南方地区除了热带雨林就是大洋孤岛,荒无人烟,日军靠抢劫为生就行不通了。瓜达卡纳尔岛上饿死,病死的比战死的还多。

在英帕尔作战中,由于缺乏汽车和公路,补给和装备都运不上去,两个师团只带了轻武器和三周左右的粮食,翻过了阿拉贡山去进攻英军。最后,第15军86500人的参战部队,损失率在80%左右。除阵亡大约20000人以外,全是饿死或由于饥饿而伤病而死。日军本来极少有哪怕是连排级的集体投降,开小差的事件,而此战之中却发生了日本陆军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抗命”事件:第31师团在60天内一直未能补充粮食和弹药,竟在师团长佐藤少将的率领下撤退。

(二)重战术,轻战略

德国有重视陆军的传统,又野心勃勃,所以日本请了德国的梅克尔少校当陆军大学校的教官。不过,德国老师有一些先天的缺陷,表现为重攻击而轻防御、重战术而轻战略。

1. 重战术而轻战略

梅克尔是战略战术的专家,所以他在课程设置上也是绝对的实务优先。当时陆军大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等其实只适合培养旅团一级的主官和师团一级的副官。所以单个日本军的师团旅团行动起来,能打出很漂亮的仗来,但到了军或者方面军一级,则反而经常可见互相牵制,动弹不得的情形。

2.重攻击而轻防御

到陆大建校为止,不管是普鲁士陆军还是德意志陆军都没有打过防御战,所以教不了日本人。不管是甲午战争还是日俄战争,日本人也都是进攻方,也忘了防御战。所以,德日善于进攻,而防御不足。在淞沪抗战时,德国顾问给蒋介石设计的防御体系就缺乏纵深,这种战壕工事的缺点其实在一次大战时就已经暴露无遗。

陆大毕业生们还有一个毛病就是严重迷信“精神万能”,这点应该是从梅克尔少校那儿学来的普鲁士陆军的传统。

日本陆军从建军开始就把向外扩张作为目标,因此需要培养大量少壮参谋军官,以及战术第一的教育。虽然课程设置中有“战争论”这门课,可梅克尔自己都读不懂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又如何教学员?据说在日本只有两个人能读懂《战争论》,一个是关东军参谋,制造出柳条湖事件的石原莞尔,另一个就是东条英教。

(三)精英之路

陆军大学校是陆军的最高学府,尽管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有问题,在学历至上的日本,陆军认为陆军大学校的毕业生就是精英,定期肯定会得到晋升,到最后就成了“无将不是陆大出”了。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陆大毕业生们逐步占据了陆军三大衙门(参谋本部,陆军省,教育总监)的大多数要害部门。现在,他们既是参谋官,又是指挥官,还是行政官了。

(四)参谋的缺陷

然而这些毕业生们作为指挥官,行政官并不合格。陆大毕业生们有几个特点:

1. 恃才自傲,目中无人

每年就那么三四十个人能通过考试入学,自以为了不起。一旦出事,也从不会检讨自己,总是别人的过失。这也是日军总是反复犯错,不总结失误的原因所在。

2. 见识狭隘

陆大的毕业生中陆军“幼年学校”出身者占绝大多数,他们大多不识社会,不懂政治,经常会提出一些荒唐无稽,不顾实际的“理论”。

日本参谋的来源:陆军大学校——读俞天任著《有一类战犯叫参谋》(2)

3. 片面强调分数

陆大和陆士(陆军士官学校)一样,极为看重平时成绩,而且在校分数会跟随学生的一生。

比如濑岛龙三,他只是一个考试成绩特棒,但没有上过战场,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军刀组参谋,就可以在地图上指挥着几千上万公里以外的上百万部队。

4.胆大妄为

上年纪的日本人常会把遇事不请示汇报,喜欢自作主张的人叫做“关东军”,日语称做“下克上”。

这个所谓的“下克上”,并不是指不服从命令不听指挥,而是指一种社会现象,就是较低社会层次的人从军事上,政治上打倒社会层次较高的那些人。这个词主要用来描述日本的战国时期的历史,比如“公家”被“武家”夺权。

原来国策是由政府所制定的,军队只不过是执行国策的工具。而关东军的参谋们则把这个关系给倒了过来,他们制定国策,然后就干了起来,再逼迫政府承认,如果政府不肯承认,就施加压力,甚至倒阁。在东条英机主政时期,军部干脆占领了政府,他自己则身兼任总理大臣,陆军大臣,外务大臣,文部大臣,商工大臣,军需大臣,还有参谋总长。

参谋的胆大妄为不仅仅体现在“下克上”,还有一个特点是多发生在较低级别的佐级参谋身上。

像少佐参谋濑岛龙三,仅仅因为要发给情报部长的重要电报不合自己的口味,就敢擅自销毁。更夸张的是,大本营通信课少佐参谋户村盛雄(陆大51期),连美国总统发给日本天皇的电报都胆敢私自扣留,直接导致了日军的不宣而战。

策划九一八事变的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花谷正,今田新太郎几人当时也不过是佐级参谋。而且由于“满洲事变”的成功,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非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成了全日本的英雄,加官进爵不在话下。这更加刺激了参谋后辈们“下克上”,进一步扩大了侵华战争。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