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成语的区别
背水一战
发 音
bèi shuǐ yí zhàn
背水一战的主角是韩信。
释 义
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出 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
近义词
破釜沉舟、背城借一、济河焚州。
反义词
重振旗鼓。
示 例
我军下定了决心,终于杀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典故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径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文献出处:《史记 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於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於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孤注一掷
孤注一掷 ( gū zhù yī zhì )
解 释 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决一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
出 处 《宋史·寇准传》:“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晋书·何无忌传》:“刘毅家无担石之储,樗蒲一掷百万。”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无如他被全台的公愤逼迫得没有回旋余地,只好挺身而出,作~了。(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近义词 破釜沉舟、铤而走险、垂死挣扎
反义词 举棋不定、瞻前顾后
歇后语 赌场里的赌棍
灯 谜 抛却此生泪独流
典 故
北宋初年,辽国肖太后亲率大军南下侵宋。宰相寇准坚持抗战,并请宋真宗到澶州督战,宋军士气高昂,连连获胜,逼迫辽宋讲和。王钦若嫉妒寇准,在真宗面前讲皇上亲征是孤注一掷,这样做是太危险了
箭在弦上
箭在弦上 ( jiàn zài xián shàng )
解 释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时候。
出 处 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用 法 主谓式;作宾语;比喻情况危急
示 例 邹韬奋《患难馀生记》第二章:“中央和西南似乎~的内战危机得以消除了。”
近义词 不得不发、矢在弦上、如箭在弦
灯 谜 引而不发
典 故
这个成语出自《太平御览》。
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他很有才华,写得一手好文章,原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袁绍的书记官,曾为袁绍写过一篇讨伐曹操的檄文《为袁绍檄(xí)豫州》。檄文历数曹操罪状,辱骂曹操祖宗三代。在曹败袁而陈琳已归顺曹后,曹操问陈琳原来为何如此辱骂自己。
陈琳回答:“那时为形势所迫,不得已,就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爱才,看到陈琳把问题讲清楚了,并承认了错误,就既往不咎并委以官职。“箭在弦上”比喻形势十分紧迫,已经到了不能不做的地步。
一、注意区别近义成语
成语相互间有意义上的差别,即使是意义相近、相关的成语,相互间仍然存在着语义轻重的不同、表达重点的不同、范围大小的不同,要注意区别.
譬如:“信口开河”和“信口雌黄”,两个成语都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开河”只指随口乱说,语义较轻;“信口雌黄”含有不顾事实,恶意诬陷的意思,语义较重.又如“面面相觑”、“拭目以待”、“刮目相看”、“侧目而视”、“另眼相待”这一组成语,都有“看”义,但各有侧重:“面面相觑”是形容作错了事时或极其惊慌时,有关的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拭目以待”是擦亮眼睛来等待,形容期望十分殷切或确信某件事情的出现;“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显著的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侧目而视”,“侧目”: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情态;“另眼相待”指用另外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人某事特别重视.再如“参差不齐”和“犬牙交错”,都有不齐之义,但“参差不齐”指长短高低大小不齐;“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牙齿那样不齐,也形容多种因素牵连的复杂情况,或双方力量对比互有短长.
平时多区别这些近义成语,从中积累经验,归纳方法,形成语感,是十分必要的.
二、注意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对象
中国成语数量虽多,但很多成语适用的对象和范围都很特殊,因而,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对象.像以下这些成语:
“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两小无猜;“妙手回春”指医术高明;“悬壶济世”指行医济事;“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的春天的景色的;“折冲樽俎”指在外交谈判上取得胜利;“破镜重圆”指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聚;“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庞大,不大听从调动指挥,现在也指组织机构庞大,指挥不灵;“名山事业”指著书立说;“粉墨登场”原指演员装扮好了,登场演戏,现多指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椿楦并茂”指父母都健在;“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遭受灾难;“琵琶别抱”指妇女改嫁;“面目全非”形容改变很大,多指变的不好;“日理万机”指高级***工作繁忙;“同日而语”多用于否定句中;“空穴来风”用于否定句中;“长此以往”多强调将来的情况.
三、注意成语的多义性
词语有本义、比喻义、引申义等,成语也一样,在其发展过程中,由本义派生出其他的意思,从而使成语具有多义性.有些成语我们比较熟悉它一个意思,对别的意思则不太了解.在高考中这种题并不鲜见.在平时对这种成语要注意积累整理,从中找出规律,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譬如以下这些成语:
灯红酒绿(即可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如虎添翼(既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绵里藏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表柔和,内心刻毒),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色非常美丽;也形容景物非常优美),捉襟见肘(既形容衣服破烂;也形容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如蚁附膻(既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某种恶劣的事物;也比喻依附有钱有势的人),比翼齐飞(既比喻夫妻恩爱;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引火烧身(比喻自讨苦吃,自取灭亡;也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争取批评帮助),品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细节上多方挑剔),眉来眼去(形容以眉眼来传情;也比喻暗中勾结),明珠暗投(怀才不遇;好人失足参加了坏集团;也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念念有词(旧时迷信的人小声念咒语或说祈祷的话;也指人不停的自言自语),平地一声雷(比喻名声地位突然升高;也比喻突然发生一件可喜的大事).
汉语有一个特点,就是义随音转,多音词往往也是多义词.因此,要注意同一成语不同的读音而引起的不同感情色彩.如“难兄难弟”,当读n?nxi?ngn?nd?时,多指兄弟两人同样坏;当读 n?nxi?ngn?nd?时,是指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境地的人.
四、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色彩既指词语的褒义贬义和中性的特点,也指词语的书面色彩和口语色彩.正是因为词语的这种多姿多彩,造就了汉语言的多姿多彩,灵动活泼.在具体使用中,有些成语的感情色彩一望可知,但有些成语,却颇费猜量.因此,辨别成语的感情色彩,在使用成语的过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辨别成语的感情色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根据成语的意思来辨别,舍此,就是舍本逐末.譬如以下这些成语:
“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打虎;“冯河”,徒步涉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这个成语肯定是贬义词.“趋之若骛”:比喻许多人争着去做不好的事.贬义.“弹冠相庆”:指一人作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词.“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贬义词.“如丧考妣”:(因为损失一点利益或关系)像失去父母一样伤心和着急.贬义词.“粉墨登场”:原指演员装扮好了,登场演戏,现多指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贬义词.“连篇累牍”:用过多的篇幅来报道.贬义词.“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坏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贬义词.“虎视耽耽”: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贬义词.“胸无城府”:形容心中没有城府,光明磊落.褒义词.“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了.褒义词.“牛溲马勃”:比喻虽然微贱但是很有用的东西.褒义词.“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褒义词.
在使用成语的过程中,也还要注意区分谦辞和敬辞,譬如:“抛砖引玉”,是谦辞;“蓬壁生辉”是敬辞,不可以混淆.谦辞是对自己的言行的一种谦虚的说法;敬辞则是对他人言行的一种恭敬的说法.
此外,还要注意多义成语的感情色彩,因为其多义,因而,它的感情色彩也就不同:当“灯红酒绿”是指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时,应作贬义词;是指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时,应作褒义词.“绵里藏针”的词义是形容柔中有刚时,它是褒义词;是外表柔和,内心刻毒的意思时,它是贬义词.
五、注意成语的源出,分辨其含义
中国的成语,往往源自古代的一些典故,它的词义与典故有着莫大的关联,要准确的把握成语的词义,就必须探源,而不能望文生义.下面这些成语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登堂入室”,源于《论语》:“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孔子用“入门”、“升堂”、“入室”来比喻再学习上的由浅入深的三个阶段.后用“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目无全牛”,《庖丁解牛》里说,庖丁给文惠君解牛,动作和声响,同音乐一样有节奏.文惠君大为惊叹.庖丁说:“始臣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后来就用“目无全牛”比喻技艺到了极其纯熟的地步,得心应手的境界.“赔了夫人又折兵”,源出《三国演义》,周瑜把孙权的妹妹许给刘备,让刘备到东吴来招亲,打算乘机扣留,夺还荆州.结果刘备到东吴成婚后,设计带着夫人逃了出来.所以蜀国士兵讥笑说:“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后即用以比喻想占便宜,反而遭到双重损失.“豁然开朗”,来自晋代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形容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火中取栗”,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登的寓言《猴子与猫》说,猴子骗猫给它取出火中的栗子.结果猫不但没有吃到,反倒把脚上的毛烧掉了.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倒好处.
六、注意成语的结构,判别成语的词性
成语的结构不同,意义、用法也不同.例如:
固若金汤: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吹嘘天津城防固若金汤,但人民解放军进攻仅29小时,就全歼了守军.
铜墙铁壁: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军民团结战斗,把根据地建设得像铜墙铁壁一样.
“固若金汤”“铜墙铁壁”都形容十分坚固,不可摧毁,但两者结构不同,“固若金汤”是主谓式,多作谓语、定语、状语;“铜墙铁壁”是联合式,多作宾语、主语.
何足挂齿:提辖恩念,杀身难报,量些粗食薄味,何足挂齿.
不足挂齿:这点小事,不足挂齿,请你不要再提起.
“何足挂齿”、“不足挂齿”都有“不值一提”之义,但“何足挂齿”一般用于反诘句,而“不足挂齿”则不限.
一语道破:老王一语道破了校长的秘密.
一语中的:老马的话一语中的,把解决问题的关键指出来了.
“一语道破”“一语中的”都有“说话简洁,抓住了本质”的意思,但前者能带宾语,后者不能带宾语.
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平时要注意积累归纳,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