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常见心理困惑有哪些?
(一)生活环境的变化
从中学时可以依赖父母到大学的独立自理,从以前的独居生活到现在的群居生活;同时饮食习惯,作息时间都会有所变化。
(二)学习环境的变化
大学教学与高中阶段完全不一样。在高中,老师一切围绕学生转,学生身边时时有老师的指导,父母的叮咛,到了大学就不一样了。大学是以“学”为中心,老师和你们相处的时间将会大大减少,因此,学习主要以学生自觉学习为主。
(三)人际环境的变化
进入大学,我们的交友范围更广,各种社团,各种人际关系需要我们处理。同时大学对人际交往能力有较高要求,需要我们建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
(四)经济环境的变化
到了大学,我们可以更自由支配我们的零花钱和生活费。有的同学就会过度消费、超前消费,赶时髦、讲排场、从而导致超支严重。
二、数据
由于环境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就会引起角色的变化。包括学习角色、生活角色、人际角色。面对这么多的变化,我们从往年的数据发现每年大概会有15%的同学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适应困难。
从这些数据我们也看到,如果你进入大学后出现上述的心理症状,没有关系,你不是唯一的,100个新同学里就曾经至少有15个同学跟你有过类似的经历。你可以尝试进行自我的调节,如果仍无法解决,及早地寻求我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帮助是你明智的选择。
三、大学新生几种常见的心理困惑
1、间歇心理:经过3年超负荷的拼搏以及身心能量的过度透支,大学生入学后几乎身心俱惫,相当部分同学滋生了对学习的厌倦情绪。由于心理紧张系统解除,学习上无动力,行为上提不起劲,总有种喘口气,歇歇脚的心理。有些同学可能就会开始沉迷网络,或者一些其他的不良习惯。
2、茫然心理:中学阶段大家的奋斗目标非常明确,即一切围绕高考而拼搏。考人大学后,新的人生目标尚未确立,出现目标的丢失和理想真空。由于目标的迷乱往往使人缺乏方向感,无所适从,再加上高校管理不像中学那么直接和严格。许多新生不知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好,不善于自主地安排生活和学习,导致焦虑、茫然、百无聊赖的感觉比较强烈。
3、自卑心理:从父母的“重点保护动物”到“没人理解”;学习上的“核心人物”到学习“不再是最好的”;人际关系的“众星捧月”到“没有什么朋友”。这种中心位置的重新洗牌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从而诱发自卑心理。
4、失落心理:有的新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想象得过于浪漫、神秘和多姿多彩。过高的期望值与大学的现实生活反差较大,导致部分新生入学出现情绪波动和失落。
5、怀旧心理:由于生活方式、习惯、环境的急剧变化,加上远离家乡、亲友和同伴,这对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
进入大学最困惑的是:目标。
进入大学是一个新的阶段,对许多人来说,最困惑的问题之一是确定自己的目标。在大学中,学生面临着各种选择和机会,需要决定自己的学习方向、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目标。首先,大学生面临的第一个困惑是选择专业和学习方向。进入大学后,学生通常需要从众多专业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这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天赋、职业前景和个人目标。
其次,大学生还会面临职业规划的困惑。他们需要考虑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领域,确定自己的长期职业目标。这需要了解不同行业的需求、发展趋势和个人兴趣。职业规划涉及到制定目标、制定计划和积极寻找实习、实践机会,以获得相关的经验和技能。
此外,大学生还可能困惑于个人发展目标。大学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包括参与社团、俱乐部、志愿者工作、研究项目等。学生需要决定如何利用这些机会来发展自己的技能、兴趣和领导能力。他们可能面临选择参与哪些活动、如何平衡学业和个人发展以及如何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关系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困惑,大学生可以采取一些策略。首先,他们可以积极探索不同的学科和领域,通过参加课程、实习和实践经验来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其次,他们可以寻求学业指导和职业咨询,借助专业人士的帮助来制定目标和计划。此外,与同学、教授和校友进行交流,获取他们的经验和建议也是有益的。
最重要的是,大学生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不断变化的机会和挑战。大学是一个探索自我的阶段,通过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和经历,他们可以逐渐发现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目标。同时,灵活性和适应能力也是培养的重要品质,因为目标和兴趣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确定目标的意义
进入大学后确定自己的目标是一个常见的困惑。通过积极探索、寻求指导和保持开放的心态,大学生可以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目标。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和经验,但它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成长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