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白矮星和暗矮星?
白矮星(White Dwarf)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比如天狼星伴星(它是最早被发现的白矮星),体积比地球大不了多少,但质量却和太阳差不多!也就是说,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
暗矮星就是恒星末期超新星爆发以后,达不到形成黑洞的质量留下的冷核。是类似太阳大小的白矮星继续演变的产物,其表面温度下降,停止发光发热。
这五种称谓既含了不同质量恒星演化成不同的天体,又含有不同时间次序。比如恒星晚期包括红巨星的坍塌成白矮星,又包括超新星爆炸成中子星的一种可以自旋很快而两极发出脉冲的天体。可见前四种名称都属于恒星晚期的不同天体。恒星质量和太阳差不多的时候,其恒星晚期就是白矮星,白矮星不会永远存在于宇宙时空的,到了白矮星冷却后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最终演化成黑矮星,当然小于太阳质量的恒星会演化成褐矮星,但最终也会成为黑矮星的。所以我说时间顺序的不同。并且黑矮星的寿命可要比白矮星长得多得多,仅仅略比黑洞的寿命短的天体了。而恒星质量大于数倍太阳质量的晚期不是象红巨星那样收缩,而是成为超新星爆炸,爆炸的残余物质量上限不得大于三倍太阳质量则形成中子星,而自旋的中子星我们则称为脉冲星,脉冲星最后演化的结果也是黑矮星。那么大于大约30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形成超新星爆炸后得到了大于约三倍太阳质量的残留物,这个残留物会迅速坍塌成黑洞。
可见黑矮星实际就是不能形成黑洞的恒星的终极天体,而白矮星、褐矮星、中子星都仅仅是过渡性产物,而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天体演化的结果则是黑洞。如果能给楼主以画圈的形式来说明就更能一目了然了,可惜我只能用语言来说明。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