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的荣誉有哪些?
沈阳是东北的领头羊,东北的荣誉是这样的:
东北荣誉史
1.张学良主政时期
张学良在东北建设的一大批现代化项目中,有很多都是居当时中国的第一位的。张学良在东北建立的工业侧重于重工业和采掘业,当时东北地区的铁路、矿山、钢铁工业也是全国最发达的。在农业上,他大力推行军垦和民垦,在兴安屯垦区,张学良从美国购买拖拉机,首开中国人使用农业机械进行大面积耕作的先河。
张学良还从整顿金融、稳定物价着手限制日资企业,积极扶持民族工业,使在日本经济侵略下濒临破产的东北民族工商业再次发展起来。在交通运输方面,张学良长期抵制日本的“铁路交涉”,加紧修筑自己的铁路,他主持了大通、奉海等铁路的修筑和葫芦岛新港的建设,使当时东北自建自营铁路里程居全国之冠,沉重打击了日本资本经营的“满铁”的垄断地位,维护了民族利益。此外,在电信、外贸、吸引华侨投资方面张学良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他亲自驾驶飞机从沈阳到营口送邮件,开中国航空邮政事业之始。东北无线电总台则首开中国与欧美各国无线电通讯业务的先河。
张学良不仅重视实业的发展,还大力发展教育事业。1928年7月张学良亲自兼任东北大学校长,先后3次共捐赠180万元资助东北大学的建设,使东北大学成为了拥有了7个学院的正规的综合性大学。东北大学的教授全国闻名,如章士钊、黄侃等,月薪超过当时的总统段琪瑞。
张学良十分重视体育运动,在我国现代体育史他创造了不少的第一,他在东北建立了中国的第一座现代化的体育场。1932年美国los angls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上,他资助了刘长春参加,成为中国参加奥运会第一人。
1931年5月,我国第一辆自己制造一的汽车在沈阳面世,民生牌75型。
2.共和国长子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实现工业化和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而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东北地区形成的以重工业为主要特色的产业基地。从"一五"时期到20世纪90年代,东北老工业基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它不愧"共和国的长子"这个称号,现在老工业基地遇到后劲不足的困难,与它长期的高额付出存在必然的联系,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是共和国建构完整工业体系的成功典范,人民不会忘记东北老工业基地为我国工业体系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一,促进了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为国家财政提供了丰厚的税收收入
东北工业基地的建成,带动了新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仅从下列几个企业的发展,就不难看出东北工业基地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突出作用的典型企业。
1.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简称一汽)是"一五"计划期间,前苏联援建的首批重点项目。从1950年4月开始选址,1953年7月15日,一汽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从1956年3月开始,第一炉铁水、第一批铸件、第一台发动机变速箱及第一台驾驶室相继在这里诞生。同年7月13日,一汽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汽车;10月15日,一汽正式建成投产,当年制造出"解放"牌汽车1240辆,装配吉斯150汽车420辆,中国的汽车工业自此开始起步。到1962年,一汽已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多系列发展,形成了"解放"、"红旗"、"越野"三个系列。仅从1956-1987年,一汽就累计生产"解放"牌汽车128万多辆,占全国载重汽车保有量的50%左右。到1985年,一汽向国家上缴利税和折旧费61.6亿元,相当于建厂投资的10倍。
20世纪60年代,国家开始筹建第二汽车制造厂,从1965年到1970年,一汽承担了二汽总装、车箱、底盘零件、铸造、锻造、车架、车身、车轮、车桥、发动机等11个专业厂和热处理电镀系统的设计任务,以及大部分工艺设备的设备制造任务,有力地支援了二汽的建设。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一汽还支援了许多兄弟汽车厂和机械工厂的建设与发展,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乃至整个机械工业的发展上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为创立和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中国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的前身是吉林化工厂,"一五"时期,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项目中的吉林染料厂、吉林化肥厂和吉林电石厂一并建在这里。1954年,前苏联援建的这三个厂的一期工程全面展开,仅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就建成了当时国内最大的染料厂、化肥厂,并安装了亚洲最大的电厂炉和一系列加工设备。到1957年10月25日,吉化公司第一期工程开始投产,1958年正式成立了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该公司拥有12个基层厂,这个以煤和石油为原料的大型联合化工企业在"一五"计划期间,即完成工业总产值1705万元,至1985年,吉林省石油化学工业企业累计上缴国家利税92.4亿元。不仅成为吉林省工业的支柱产业,还为支援全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3.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面貌的大庆油田。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贡献就不能不谈到大庆油田,大庆油田是世界上原油年产量达到或超过5000万吨的少数几个特大油田之一,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大庆油田不但为我国提供了近1/2的原油,而且也是全国上缴利税最多的一个企业。1960-1987年,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9亿吨,财政上缴819亿元,相当于同期国家对油田投资的21倍。
(二)东北三省的利税情况及调出物资情况。
1.黑龙江省上缴利税及调出物资情况。黑龙江省仅"一五"计划期间,向国家上缴的利润就等于国家给其工业投资的三倍多,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另据黑龙江省1981年投入产出表计算,当年全省调出产品119.3亿元,调人产品91.3亿元,调出、调入相抵,净调出28亿元的产品。这一状况基本上反映了黑龙江省对国家的贡献。仅1953-1987年的三十余年间,全省共调出煤炭3.06亿吨、木材2.69亿立方米、原油7.25亿吨、粮食6475万吨、发电设备2398万千瓦以及大量的冶金设备、矿山设备、机床、货车、钢材、铝材、轴承、仪表、工具等重工业产品,糖、纸、乳、麻等轻纺工业品和羊毛、油料、烤烟等农副产品。1953-1987年间,全省净上缴中央财政467.3亿元。
2.吉林省上缴利税及调出物资情况。吉林省在1951年省财政即实现了收支平衡,也因此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的省份。1950-1952年,吉林省的财政总收入为7.54亿元,三年共上缴国家5.69亿元,上缴额占全省总收入的75.5%,为国家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做出了贡献。"一五"时期,吉林省的财政总收入达27.53亿元,上缴中央财政16.55亿元,上缴额占全省总收入的60.1%。此外,吉林省在汽车制造、石油化工、能源工业、煤炭工业、冶金工业等方面均有长足的发展,不但拥有一批国家级的大型重点企业,而且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相关物资、设备。
3.辽宁省上缴利税及调出物资情况。1953-1988年,辽宁省的工业企业为国家提供的利润和税金,相当于同期国家投资的四倍多。在调出的原材料中,调出量最大的是生铁、钢材和铜、铝、铅、锌等。1952-1988年,净调出生铁达6113万吨,调出铜、铝、铅、锌等四种有色金属383万吨;净调出钢材达7949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52.9%。石油工业调出的主要是石油制品,仅1981-1988年,石油加工业净调出产品产值即为269.9亿元。在化工产品中,辽宁纯碱的产量最大,调出量也大,1952-1988年中,净调出纯碱达1178万吨(约占其产量的2/3),烧碱达165万吨。这一期间净调出的水泥总量亦达到5508万吨。此外,还有大量的其他生产和建设物资,重工业产品的大量调出,成为辽宁省工业的一个鲜明特点。仅据1953-1994年统计,辽宁省就累计上缴中央财政3234亿元。
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国家做出的突出贡献还有很多,如仅据2001年统计,东北三省汽车总产量占全国的26.1%,其中一汽集团轿车产量占全国的22.1%,重型卡车占全国的50%,原油加工能力占全国的29.3%,乙烯生产能力占全国的31.1%,造船能力居国内第一,等等。此外,东北三省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林业基地。东北的木材产量占全国木材供应量的50%,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的1/3。地跨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兴安岭,是我国天然林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拥有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自1964年开发建设以来,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木材1.2亿立方米,上缴利税41.3亿元,是国家同期投入的1.4倍。在为国家建设提供商品木材、保障东北及华北地区生态安全等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第二,为建立和改进我国工业企业管理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共和国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
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仅在物质方面对共和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非物质领域也贡献颇丰。
(一)建立和改进工业企业管理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不仅要改变反映官僚资本主义剥削压迫关系以及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企业管理制度,而且要建立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企业管理制度,而这一切是通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完成的。在这方面,东北老工业基地同样功不可没。1951年二三月间,由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的全国工业会议决定:在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行政管理工作上实行厂长负责制,但实行厂长负责制应同管理民主化结合起来。在实行厂长负责制的条件下,实现这种结合对于企业的民主改革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这种结合的一个根本条件,是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为此,党中央于1951年5月批准了《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党对国营企业领导的决议》。这个决议就是根据解放较早的东北地区党管理厂矿企业的经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就实行厂长负责制的条件下如何同民主管理相结合,实现党的保证、监督作用作出了一系列明确规定。在决议的指导下,当时的东北五三工厂,紧紧依靠工人群众,克服各种困难,改造了旧企业,建立了社会主义经营管理制度,逐年超额完成国家计划,逐步地改善和提高了劳动条件与职工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并积累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经验。东北五三工厂已经解决的许多问题,正是当时不少厂矿企业没有解决或正在摸索的问题,为此,《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推广五三工厂的经验》。此外还有沈阳第五机器厂马恒昌生产小组,仅1950年,马恒昌小组就改进了15种生产工具,创造了25件新纪录,提前完成了生产任务。从1950年起,就在全国推广了马恒昌小组"钻研技术、分工明确、各有专责、帮助新工友"的经验,开展马恒昌小组竞赛活动,这对于适应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的需要,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制度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劳动积极性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尽管该决议是在初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作出的,但在当前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其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如实行厂长负责制同管理民主化相结合、实现党的保证监督作用等)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从1956年起,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就在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具体情况(包括工业)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同时,探索建立这样的工业企业管理制度。1960年3月11日,中共鞍山市委向中共中央写了一个题为《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介绍了他们在这方面初步取得的经验。毛泽东还在中共中央草拟的批语中,高度地评价了鞍钢的这些经验,把它称之为"鞍钢宪法",并要求全国大中型企业学习这些经验。依据毛泽东所概括的"鞍钢宪法"的主要内容,我国在建立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加强党的领导,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探索和实践。关于这一方面的探索,最早取得经验的是黑龙江省庆华工具厂,对此,《人民日报》于1958年4月25日发表了庆华工具厂党委《关于干部参加生产、工人参加管理和业务改革经验的初步总结》,并在编者按中指出:"庆华工具厂党委关于干部参加生产、工人参加管理和业务改革的经验,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是对企业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和提高,是完全符合社会主义的管理原则的。这项经验在全国一切具有条件的工业企业都应当推行。"这一探索,在新中国企业管理体制的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即使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鞍钢宪法"中的许多内容,如思想政治教育、"两参、一改、三结合"等在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积极性方面,仍有它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在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同时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156项在东北的投资,极大地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发展。围绕这156个重点项目建设了上千个配套项目,奠定了东北作为新中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地位。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东北地区形成了沈阳、大连、鞍山、本溪、抚顺、吉林、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等一批重要的工业城市。在1987年,全国的非农业人口占19.8%,而黑龙江省占到41.4%,当时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低的省份。到2002年时,辽宁省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了54%,排在了全国第一位。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但为我国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而且也使东北三省成为城市化比例较高的省份。
与此同时,东北三省还为各地培养和输送了数十万名技术和管理人才,有力地支援了共和国的经济建设。如富拉尔基热电厂建成后,先后为全国二十多个高温高压电厂培训了运行和管理人才,为国家输送了大批高温高压电厂的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大庆油田从1963年开始,向全国各油田陆续输送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8.6万多人,为支援全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吉林化学工业公司作为中国最早的化学工业基地,培养并向全国各地输送了大批人才,仅20世纪50-80年代,就为同类企业、大专院校以及一些国家培养和输送了5.63万余名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抽出4000多人支援二汽的建设,其中大学本、专科毕业的干部919人(包括工程技术人员596人),老技术工人2888人;并为二汽培训了大量特殊工种的工人。到1985年,一汽向全国各地输送了1.8万多名干部和生产技术骨干。由于掌握资料有限,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多少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现在还无法具体统计出来,但可以肯定这个数字是相当大的,这也是东北三省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
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贡献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新中国建设史上,东北地区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1)在改革开放以前,东北老工业基地生产的众多生产资料如:石油、钢材、煤炭、水泥等,均是采用计划调拨的方式,以非常低的价格,调出东北三省。至今,东北三省每年仍有大量的平价工业品调出。(2)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众多的大型特大型企业的利润大部分都上缴丁国家,而东北三省的大型特大型企业在东北工业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而,它对国家的贡献不言自明。(3)新中国成立后,东北三省的税赋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税赋仍远高于东部沿海地区。(4)东北工业基地在成长过程中,体制和制度创新方面也有优良的传统,20世纪50年代,东北工业基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贡献了当时最为有效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的形成绝不仅仅是照搬前苏联的经验,而是结合东北工业实际创立的。(5)在企业管理方面,东北工业基地还创立了管理企业的一整套办法,包括曾经实施的"一长制"。东北工业基地还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大庆经验"、"鞍钢宪法"等许多重要的建设经验,为建立、健全工业企业管理制度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批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6)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在东北三省带动起了一批新兴的工业城市,使东北三省成为全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走出了一条很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东北三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大胆探索,迎难而上,奋力打好国有企业改革脱困攻坚战,积极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开放步伐不断扩大,经济建设加速发展,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又做出了新的贡献。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东北既是新中国前30年的建设重点、工业化基地,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大业成本的承担者",没有东北的贡献,就没有共和国的今天。
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大概是一个有些尴尬的存在。虽然有着全美第10名的好名次,但是在国内却鲜有人知。介绍时,一定要记得强调“美国”两字,才能避免和位处西安的中国西北大学混淆。即使是在美国,有些人也戏称它为“常春藤学生的备胎”。然而不管怎样,也抵挡不住它的牛气!
传奇之校西北能够在这里花高价建校,归功于 John Evans 先生及其他几位早期建校人的长远而独到的眼光,也注定了西北会是一个传奇之校。
严格录取西北大学以严格录取出名,被录取的学生当中平均SAT在1440-1550之间,ACT在32-35之间,有超过90%的学生都是高中阶段成绩是全班前十名,学校去年的录取率只有8.4%,录取的亚裔非常少,其录取中国留学生录取率低于1%,它招收严格,只录取最优秀的人才入内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