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的专业设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从事电气工程领域的设计、系统运行、研究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除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外,还将系统地学习电路与电磁场理论、电机原理、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及应用、电力工程基础等技术基础课。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学生还将学习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电机设计与优化、电机控制技术、高频开关电源的设计等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电力系统各领域、电气设备设计与制造等行业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制造运行及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本专业所属电气工程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国家级重点学科。学生毕业后还可在本校攻读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高电压与绝缘等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自动化
自动化是现代科学技术中优先发展的领域之一。自动化学科以控制理论、系统理论、信息科学为理论核心;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为技术基础;以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虚拟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实现自动化提供方法论和技术手段。
本专业分运动控制、过程控制、自动检测三个方向,培养可在各领域从事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检测系统、控制仪表及自动化装置、计算机控制及信息化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调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将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及应用、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信号检测与转换等。同时由学生按照运动控制、过程控制、自动检测三个专业方向选修专业课程。自动化专业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的同时,需要完成各类实验和实践环节的训练,加强工程实践能力。
毕业生就业适应面宽,可在科学研究院所、工程设计公司、生产企业、高等院校、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研究、开发、教学和技术管理工作。学生毕业后也可报考“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各研究生学科继续深造。
电机与电器
本学科于1981年被国家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国内最早开展研究生培养的学校之一,拥有一支层次高、结构好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81%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19%的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本学科有安徽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培养对象,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此外,本学科所在的电气工程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获准设有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也将本学科纳入了“211工程”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了“电机及传动综合实验室”,添置了价值数百万元的实验和测试设备,为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硬件支撑条件。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本学科已经发展成为以电机为核心,集电机设计、运行、控制和监测为一体,同时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中渗透的应用型学科,形成了新型电机与特种电机、电气传动系统的非线性动态分析与控制、电气传动中的多电平电能变换技术、电机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及其应用、新型数字化驱动系统与控制技术、风力发电系统运行及控制等多个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并且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简介如下:
新型电气传动
1、新型电机与特种电机
新型电机与特种电机是本学科长期研究的一个方向,在该方向上已完成了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个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目前围绕该方向在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和863项目一项。该研究方向以球形电机、永磁电机为研究对象,一些新的研究分支正在涌现,例如将机器视觉引入电机的检测与控制中。
2、电气传动中的多电平电能变换技术
随着对高压电机变频调速的呼声越来越高,对高压电机进行调速,不仅可以节能,而且可以改善工艺水平,提高产品性能。目前围绕高压变频环节中调制策略展开研究,已提出了多种新的调制策略与理论。对多电平变换技术中的中点电位偏移、空间矢量调制算法和实现作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3、新型数字化驱动系统与控制技术
该方向围绕新型数字化驱动与控制展开,包括无刷直流电机数字化驱动与控制技术、永磁同步电机数字化驱动与控制技术等。该研究方向密切联系企业,目的在于为企业服务,已承接了多个企业项目。
二、电气传动系统的非线性动态分析与控制
电气传动系统的非线性动态分析与控制是本学科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方向,主要开展电气传动系统非线性现象的分岔本质揭示及分岔的时滞反馈控制研究,该方向涉及电机控制、非线性动态、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等多种学科,具有明显的多学科交叉的特性,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项目的资助,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SCI和EI检索,在电气传动系统非线性现象的分岔本质揭示和控制方向属国内领先水平。
三、电力电子在电机控制及电力传动中的应用
依托“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国家级重点学科,开展风力发电系统运行及控制的研究,电力电子在电机控制及电力传动中的应用研究。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硕士点1999年获批,并于2002年开始招生,截至2008年已招收硕士研究生90人,2009年将招收硕士研究生15名。
本学科点共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7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正教授6名,主要学术带头人在国内省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学术地位。梯队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已形成了一支专业特色明显,团结协作,学术思想活跃的学术队伍。
目前本学科点有3个较稳定的研究方向,分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医学信息处理,电工电能新技术及其应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方向由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集成电路 IP标准工作组副组长高明伦教授领衔,主要研究内容为SOC-IP设计技术、处理器技术、多媒体技术,其关键技术有SoC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基于平台设计方法学、SoC验证方法学、SoC可测性设计、IP标准化与重用;MCU正向设计的相关技术;多媒体数据混合设计等;医学信息处理研究内容方向由李国丽教授负责,主要研究内容为生物医学信息的获取、处理,包括医学信号测量与处理、医学图像的分割、融合、三维重建可视化、数字几何处理技术;计算机辅助诊断和治疗系统、现代医疗仪器等;电工电能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方向由张兴教授、杜少武教授负责,主要研究内容为电能变换中的可逆变流及控制技术、高性能DC/DC变换器拓扑及控制、电工电能新技术应用中的共性问题研究等。日前该学科与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飞行器雷电电磁环境工程研究院”共同致力于飞行器雷电电磁防护的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拟在飞行器雷电电磁环境研究领域形成具有明显特色的研究方向。
该学科依托于电气学院的微电子设计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系、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系、电气工程系,在学科建设中充分利用学校和学院的实验室、科研设备、专业期刊、电子图书、网络和专业数据库等相关资源,使研究生具有良好的工作实验条件,并将各个研究方向有机结合,发挥各研究方向的优势,整体推进,逐步将该学科建设成为极具生命力和学科优势的学科。
本学科点科研项目充足,目前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经费达600余万元;近5年获省部级奖共5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50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7部。
本学科点在研究生培养上追求基础理论学习与研究能力提高相并重的目标,在本学科点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必修课的设置上注重理论基础和外语能力培养,选修课设置则注意符合本专业各方向的特色。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注意理论和应用并重、创新能力培养,选题大多属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具有预研性和前瞻性的选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学科点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广受欢迎、用人单位反映良好,并很快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
由于电气工程背景和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渗透,自动化系所属专业具备“强弱(电)结合、软硬(件)兼施”的特色,形成如下各具特色但又互相交叉的方向:
1、过程控制系统
2、运动控制系统
3、计算机控制系统与控制网络
4、现代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应用
5、自动检测技术和自动测试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与运动控制系统方向全面体现本专业的综合实力。对工业全面提高技术素质、高科技向生产力转化、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意义重大。本方向涉及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各个方面理论与技术的开发和综合,注重跟踪控制理论中新思想、新概念和工程实践。
计算机控制系统与控制网络方向涉及控制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追踪计算机控制系统,特别是控制网络的最新进展,并围绕以计算机控制系统与控制网络的重大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在分散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两个领域已开始形成特色,有望拥有跟踪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
现代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的应用方向涉及本专业的主要理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专业的学术水平和潜力。该方向强调对先进理论成果的跟踪、创新和应用,以及通过工程实践对理论的验证、归纳和提高。在对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三大板块艰苦的书斋式研究的同时也注意在具体工程项目的应用。该方向队伍已经壮大,政策上也注意倾斜,在不久有望弥补与一流学科的差距。
自动检测技术和自动测试系统方向涉及控制系统中物理信息采集、分析和处理,并为控制策略和技术发展提供依据。本方向是测试技术、控制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仪表设计技术的综合。本方向持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63”高科技计划等高层次项目的支持,同时与产业部门进行了广泛有效的合作,曾获得多项省部级奖。在雄厚的理论基础上,本方向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和潜力。
合肥工业大学自动化系队伍整齐稳定,设施完整先进,科研成果丰硕,培养的学生在人才市场受到广泛欢迎。该系将在发展的道路上与时俱进,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