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发展规律是什么
认知发展规律是遵循这样的过程:
动作感知——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前后顺序是不变的。
第一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相当于婴儿期。此阶段儿童还没有语言和思维,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逐渐形成物体永存性观念。
第二阶段,2-7岁,相当于婴儿期。此阶段儿童各种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开始内化而成为表象或形象思维,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或重现外界事物,出现了表象思维。
第三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相当于小学阶段。儿童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真正运算的能力,先后获得各种守恒概念,但运算的形式和内容仍以具体事物为依据。此时儿童的思想开始又较大的易变性,出现可逆性,能解决守恒问题,可凭借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逻辑分类和认识逻辑关系。但是,这种运算仍有其局限性。
第四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始于青春前期,约11、12岁,接近于成人的思维。这一阶段儿童不再靠具体事物来运算,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与具体运算阶段相比,此阶段的儿童思维发生了四种变化:
1.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首先对事物提出一些假设,然后从假设推演出某些逻辑结论。
2.能够进行命题逻辑思维:能够在摆脱实际内容的情况下,对一系列推理的正确性进行评价,在不受命题性质束缚的情况下建立前提与结论间的逻辑联系。
3.能够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完全分开:他们的认识能超越于现实本身,无需具体事物作为中介,把握抽象概念,进行形式推理。
4.能够形成两种形式运算的认知结构:一是组合系统;二是四群运算。儿童到了这个阶段,已经能够用这些结构形式来解决各种逻辑问题,表明他们的思维已经接近或基本达到成人的成熟水平。
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作为一名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自我认识,积极的生活态度。正常的社会认知,对自己将来的社会角色持积极态度。这无论是对于就业还是学习都是十分必要的。很多大学生具有焦虑心理是因为担心未来的出入。他们往往把工作限定为自己所学的专业,因为他们除了专业一窍不通。因而一部分学生则认为学习是大学最重要的任务,将大部分时间消耗在图书馆。当然这也是正确的,如果你真的热爱这个专业,热爱学习,成功人士最不乏的就是知识。还有一部分学生则游手好闲,以休闲娱乐作为“事业”,这也不能说不对,或许他早已有了目标,如将来开一家咖啡厅,招待客人为生,那么在学校看书则是浪费他的时间,何不花时间在与人们打交道上。
没有一个人天生就能把什么事都做得很好。很多人把大学的重要性建立在找工作的方便,其实不然。大学教育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挖掘学生开拓创新精神,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