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应该读哪些书
大学生活总是又充实又自由,在课余时间很多的情况下,不要总是宅在寝室打游戏,多读点课外书,总是有好处。
总是有小伙伴问,读那么多书到底有什么用,我想说的是,读书的用处,是在今后不经意间才会显露出来。读书不是为了装逼X,不是为了跟风,读书应该是为了扩充自己的知识库,为了提高自己的涵养,升华自己。
今天为大家推荐最适合大学生读的十本书。
1、《百年孤独》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2、《人间词话》
作者:王国维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作于1908~1909年,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3、《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4、《曾国藩家书》
作者:曾国藩
曾国藩出生普通耕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5、《围城》
作者:钱钟书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
6、《傲慢与偏见》
作者:简·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的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描写了小乡绅班纳特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主角是二女儿伊丽莎白。她在舞会上认识了达西,但是耳闻他为人傲慢,一直对他心生排斥,经历一番周折,伊丽莎白解除了对达西的偏见,达西也放下傲慢,有情人终成眷属。
7、《乱世佳人》
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
《乱世佳人》讲述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郝思嘉与白瑞德的爱情故事。郝思嘉一直爱着艾希礼却得不到他,在战争爆发那一天,她遇到了白瑞德。两个人历经磨难,白瑞德一直对她不离不弃,但直到他最终离开,郝思嘉才发现自己其实爱的是白瑞德。
8、《菜根谭》
作者:洪应明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9、《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穆斯林的葬礼》是霍达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斋升沉起伏为主线,在历史的背景下描写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运变迁,表现了主人公为追求理想和事业,为完善自身素质所发出的蓬勃不息的命运意识。
10、《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51年。塞林格将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从离开学校到纽约游荡的三天时间内,并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
愤怒与焦虑是此书的两大主题,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
三本对大学生活有点帮助的书,能认真读完的话一定有收获的。
一、《冯唐成事心法》
冯唐的书一般争议都比较大,喜欢的人就捧,不喜欢的直接踩,包括这本《冯唐成事心法》。虽然书中的道理不难懂,但是对于一个大一新生来说够用了。这本书教会一个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交友,如何处事等,绰绰有余了。
当然,其中讲到公司和战略的部分可以不读,其他部分对一个年轻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至少让一个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成型的人,知道做哪些事是对,且对自己有好处的,哪些不能做的。这倒不是说冯唐是人生导师,而是说哪怕他偷师曾国藩,思想也是很正的。
这种看似废话却正确的思想,正好让人读完之后有了反思和自省的机会,即使单纯地相信书中的每一句话,对一个少年来说也算不上坏事。因为当一个人远离父母的管束,脱离了课业繁重的高中生活,进入相对宽松的大学生活,难免放飞自我。如果这时他能读这本书,在心态和生活态度上,就有一个现成的参考对象。
二、《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
除了《富爸爸,穷爸爸》之外,罗伯特·清崎的《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同样值得阅读。前者只要分得清资产和负债即可,后者则讲到了一个重要的财富四象限,它不仅仅区分了什么样的人处于哪个象限,关键还在于当你需求向别人寻求建议时,知道找谁才有用,我拍了书里的一张图:
这张图中的E、S、B和I所代表的意思,在大学课堂上老师是不会教的,最多告诫学生好好读书,将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实际上这种教育是不够的,还需具备一定的财商。而财商稍高的人往往在走出社会之后占了很大便宜,至少他不会遭遇多大的财务危机。相反,那些学习成绩很好,且得到一份高薪的人,即使收入再高也负债累累。
主要原因还是不懂理财,更别说实现财务自由了。其实在《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里,作者提到了成为富人的方法,即转变身份,把左半边的ES变成右边的BI,这需要努力、胆识和机遇的。不过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读这本书之后让你学会把身边认识的人划分开来,谁是E,谁是S等,当你需要向他们寻求建议时,就知道找谁才能解决问题,而不是跟谁的关系更好。
三、《写作法宝》
我之所以推荐威廉·津瑟的《写作法宝》,一是因为它是非虚构写作教材中写得全面而系统,二是学会写作对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不管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还是走上工作岗位的白领们,善于写作的人都比身边其他人有更多的机会,这种机会也包括交友,升职加薪等。
比如你刚上大一,你写作水平比班里其他同学高,得到同学的赞许不说,今后只要有与写作相关的活动,都优先想到你。走出校园之后,写作能力更是与前途和钱途挂钩,你也比别人有更多机会加薪、升职,因为一个善于写作的人往往勤于思考,表达清晰,且懂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这本书适合所有人,不管你的专业是否与写作相关,读完之后都让你懂得基本的非虚构写作技巧。而非虚构写作应用范围相当广,包括公文写作,访谈,写专栏,写游记和写日记等,在大多数场合你都用得上。作为一名课业不繁重的大一新生,趁早学会写作,今后一定受益无穷。
这三本书虽然不像世界名著那样给人以思想的启迪,有的书看起来甚至有点俗,没有品位,但是对一名大一新生而言,花点时间读一读这三本书,或多或少能够从中找到对学习和生活有益的方法,也就值得了。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