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提倡的修身之道包括哪些?
儒家提出的修身方法有:慎独、内省、自悟等修身方法。
1、“慎独”是儒家的自我修身方法。它指的是人们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
2、“自省”是修身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手段。人们在生活中每天都要见不同的人,处理不同的事情,言行举止难免受到影响。
如果不及时纠正不好的方面,不仅自身会偏离正轨,还可能因此对别人造成不良影响。孔子说“见贤思齐”;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孟子说“君子必自反”;朱熹讲“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都是这个意思。
3、“自悟”和“自省”息息相关,我们每天不断自省就会不断重新认识自己,从而产生新的想法,新的感受。
儒家思想的精华:
儒家思想的精华包括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与礼、从前孔子时代的礼乐制度到孔子的仁礼思想、孔子的仁、孔子的礼、孔子的孝道、《论语》中的孝、《孝经》论孝、孔子的命观、孔子命观形成的背景、孔子命观的特征与内涵。
“修身俟命论”的人生指导意义、孔子的人生问题论、乐——孔子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孔子与弟子论志向、立身行事中的言与默、孟子的性善论与孟子的使命、孟子的仁政学说以及荀子的性恶论与礼治说。
儒家思想的流变、贯通天人——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性即理”——周、张、程、朱的理学思想、“心即理”——象山、阳明的心学思想、新儒家——西学东渐的文化回应、儒文化圈的崛起——儒学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可能等内容。“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
1.1 文明修身的传统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注重个人品行德性的修养,《大学》里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一由个人到国家、天下的递进层级,是传统知识分子实现人生理想所无不遵循的宗旨,作为个人发展的“修身”,无疑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递进层级的起点。何谓“修身”?《礼记》的“中庸”篇引用孔子的话直截了当的讲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矣。”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修身”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要学习,储备知识;二要实践,身体力行;三要知羞耻,有荣辱观念。知识储备,古人称为“格物致知”,但最忌讳的是“知”而不行,所以强调“力行”,对于“知耻”,中国历代思想家、教育家都把其置于人格修养的重要位置,孔子的名言“行己有耻”,见诸日常,孟子把“羞耻之心”视为人之为人的“四端”之一端,不知羞耻,则“非人”。
大学是人一生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多元化以及价值紊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目前,高校学生大多为“95”后,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观念、新事物较快,可塑性较强,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在今天仍然可以适用,取其精华,结合实际,无疑为当代社会的价值重构提供一种思路。
2 当前形势下的文明修身
新时代背景下,要求人才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扎实的实践能力[1]。但当代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知识分子,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虽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专业素质,但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较弱,个人利益观念较重,人际关系淡漠,部分大学生价值观不够健全,诚信缺失,极大损害了大学生群体的形象。
新时代、新形势下,胡锦涛提出的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精辟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知耻”的内涵,是中华传统美德与新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对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大学生,要想成才,首先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要实践,要“力行”,这是成才的基础。只有加强文化知识学习;文明习惯、行为礼仪养成;谦虚礼貌,举止文明,有荣辱观念,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展示当代大学生风采,符合新时代人才的标准。
2 大学生文明修身背景及现状研究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