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佛教的咒和经的区别

乐乐1年前 (2023-12-02)阅读数 21#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驸马咒语

咒语是经文的密藏 经文是咒语的显明 其实都是一样的 念经或者念咒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摄心得定 因定开慧 具体用什么方法 要看自己的适合 你老师可能认为你不适合念咒吧 念经也是一样的

以下是一段关于咒语的解释:

经文在翻译过程中有五不翻:

一、名多含不翻,如婆伽梵含六义等。二、秘密不翻,如神咒等。三、尊重不翻,即般若等。四、顺古不翻,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五、此方所无不翻,如阎浮提等.

密咒,即五不翻中,秘密不翻。又但翻字,不翻音,字是华文,音仍梵语。以音既未翻,所以莫领其义,不能解说。

又咒是诸圣密语,既称密语,即印度亦不能解释。持咒之法,但令信心具足,谛信不疑,专切持之,自得其益。据愚见:持咒即是修行之法,当持咒时:此身端坐,或是经行,自然身不行恶行。口持咒语,无有间断,自然口不道恶言。心忆咒语,无有杂乱,自然意不起恶念。三业清净,岂不是修行耶。

又咒多是鬼神王名号,持之则鬼神敬主,密得其益;亦如军中密号,呼其口号,可避危险。不必强求解说,但专心持之,密得其益。今试举一段因缘证之:

昔有一人,家贫浪荡,游于他国,冒充太子。人相尚觉端正,被招驸马,因贵生骄,对于饮食等事,稍不如意,即起嗔怒。外国公主,有欲善承其意,因不知其性情,特访其国一商人问之。彼商人实知此人出身履历,系贫寒浪子,今既招为驸马,未便出他之丑。商人多智,乃授公主一偈,令其读熟,但教其音,不解其义。语云:‘驸马若再嗔怒,可将此偈诵之,其嗔自息。’其偈曰:‘无亲往他国,欺诳一切人,粗食是常食,何劳复作嗔?’公主记忆不忘,一日驸马食时,又发嗔怒。公主将商人所授之偈,持诵一遍,驸马闻之,心生畏惧,何以我之丑历史,被其得知?此后不可发嗔,若更嗔怒,自必被摈,从此驸马安分矣。公主喜甚,但得其益,不知其义。咒之功能,亦复如是。

参考圆瑛大师著

将符咒篆刻/描绘在材料上,是为符。符的力量,与三个要素有关,一是制符人的念力,二是符咒的威力,三是做符的材料的等级。

掐诀做法时,嘴里念叨的文字,就是咒。譬如紧箍咒。

做法时,除了嘴里要念咒语,手上亦要掐诀。不同的咒语,对应不同的手诀。

禁,是禁制的意思,最直观的理解就是门锁。一道门或一个箱子上有锁,表示禁止打开的意思。同样的,门上的禁入符咒,也是一种禁制。

同“炁”,道家所说的炁场,就是指一切物体所散发出来的能量场域,类似于磁场。

法就是规则。

术,是人在摸索出“法”的规则之后,创造出的独特的方法,通常具有某种目的。

解释

佛教的咒和经的区别

禁术是一种传自上古的巫术,后来主要被中医和道教吸收,又称禁法或者禁祝。禁,有节制、制服、治疗等多重含义。一些看过魔幻小说的朋友应该知道有一枚宝印——黄神越章。黄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而越章中的越代表了“禁”,这是因为禁法多数出自越国,章即印章的意思。足见咒禁之历史悠久。?

综观整个禁术,可以分为气禁门和咒禁门。气禁,就是人用各种“气”来达到禁的目的。例如葛洪祖师在《抱朴子内篇·至理》说到会气禁的人可以和瘟疫灾区的人睡在一起而不得病,入深山可以让蛇虫远离。遇到豺狼可以用禁法让他们不动。(当然,这种禁法也可以活学活用来对人用个“定身法”。。。嘿嘿)最牛的是练气禁到高层次的人,身体可以让锋利的刀子随意戳而没有事情。另外,还可以禁水令其倒流,吹一下气可以让大火灭掉……?

气禁想来是离我们比较远的法门了,而咒禁则离我们最近,古籍中一般将咒禁法称为“咒道门”和“禁道门”可以不依附符而单独行事的法术。闹得整个网络沸沸扬扬的“九字真言”,其实就是禁法。而且是属于咒禁范围。它的真名乃“六甲秘祝”,出自《抱朴子内篇·登涉》。据祖师的记载来看,该咒“常当密祝之,无所不辟”故被流民三十三天铁板六壬教奉其为高级实用咒法。咒禁法,只需要念咒和配合一些诀法、罡步和运气即可治疗疮毒、血流不止、疯癫、邪颠(花痴)、节制豺狼虎豹和蛇蝎,甚至还可以帮助产妇顺利生产。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