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秀才进士,状元,究竟有什么区别?
每当看古装剧时,常常会看到秀才、进士、状元等称呼,在古代秀才、进士、状元究竟有什么区别?以现在来看,就是古代读书人科考所取得的“证书”,相当于我们的学历一样;但秀才跟状元的等级可是差很多的,身分也是天壤之别;而状元之难考,你会庆幸是生在现代,根据史书记载,科举制度历经了1282年,才选拔了文状元654名,武状元 185名(有姓名记载的),想想中国那么多人口,历经千余年才选出这些状元,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在古代秀才、进士、状元究竟有什么区别?令人好奇!
状元是中国的特产,会有这些名称,一定要先了解中国的科举制度;科举制选状元肇基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科举考试开始,经历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清光绪31年(1905年)废除,历经近1300年。
中国科举制度影响深远。
至于大家好奇秀才、进士、状元究竟有什么区别?凡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想考取功名,大致上要经过第一次童子试、第二次考试叫院试、第三次考试叫乡试、第四次考试叫会试;通过院试的人都就被称为“秀才”,算是有了功名,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
凡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想考取功名,就得经过科考。
第三次考试的乡试,只有获得秀才资格的人才可以参加,所有通过乡试的叫“举人”;接着就可参加第四次考试的会试,由有举人功名的人参加,通过会试的称为“贡士”,贡士就有资格面圣,随后就进入殿试了,由天子,也就是皇帝亲自面试,一旦通过,被称为天子门生,也就是中了进士,进士里边的第三名为探花,第二名榜眼,第一名才叫“状元”。
古代考取状元之后,就能光宗耀祖,飞黄腾达了!
一介书生要考取状元实属不易。全国无数读书人,经过乡试、会试,最后到殿试夺魁,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这样一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考取状元之后,就能光宗耀祖,飞黄腾达了!古代封建社会,科考可说是文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所以之前你可能不知道为什么古人会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看完这篇文章后,应该更能体会了吧!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考取状元实属不易,是光宗耀祖的一件事!
进士一般封四品官职。
进士及第第一名就是状元,授四品官职。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在官学界相当于现在的最高学历了。但就是学历高也不是官员,没有官职只是有缺候补的资格所以即使是秀才,举人进士都有人主动资助,以求做官之后得到回报。
唐朝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后来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进士科举制度
1300年的科举制度几乎占据了中国两千多年帝国历史五分之三和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历史之长,影响之大,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中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
西方近代崛起的列强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中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