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怎样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心理学)

泡在奶味里8个月前 (05-05)阅读数 6#大学排名
文章标签心理学

一、大学生创造心理的思维品质分析

(一) 创造性思维分析

大学生创造心理品质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品质。这种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大脑机理和智力秉赋,因而成为大学生创造性强弱以及创造力高低的主要标志。。

创造性思维这种心理品质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大学生都拥有这样的思维品质。尽管由于智商等先天物质基础的不同,不可避免地要在每一个大学生身上体现出创造性思维品质的不同,但大学生创造思维的潜在水平是较高的,问题在于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都远没有达到其应该达到的水平。

(二) 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1. 培养独立性思维品质

2. 培养发散性思维品质

3. 想象力的培养

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想象力是完善其创造心理品质的重要环节。想象力的培养应侧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保持和发展大学生的好奇心;二是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三是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培养广泛的兴趣,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大学生创造心理的个性品质分析

(一) 意志品质

不断克服困难是创造的重要特征和前提。大学生较为普遍的心理弱点是:在创造失败面前,容易产生挫折感,缺乏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毅力。

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可塑性很大,大幅度地提高是完全可能的。这可从两方面入手: (1)外力拉动。营造宽松的有助于创造思维的氛围,通过创造史上无数生动的事例教育他们,使他们认识到,创造者的成功往往就在于“再坚持一下”之中。(2)内因驱动。意志主要靠大学生有意识地自觉磨练,要引导他们借助心理暗示等因人而异的方法,逐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养成持久坚韧的毅力。

(二) 性格品质

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体的神经类型所决定的,因而大学生性格呈现出多样性和多重性的特征。

(三) 兴趣品质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行为的直接诱因大多都是源于兴趣。一般而言,创造兴趣是大学生对创造的心理态度,有些学生生性好奇,乐于创造,勇于创新,有些同学则漠然视之,这都是性格使然。总之,离开浓厚的兴趣,创造心理活动就失去了动力。

三、创造心理品质的优化

良好的创造心理品质可以细化为两大类共12个心理特征,包括:独立性;发散性;想象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知识结构;意志力;创新精神;性格;求知欲;专注性。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苛求大学生同时具备这些近乎完美的心理特征,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学校通过有计划的培养和有意识的训练,可以极大地优化学生的创造心理品质。

(一)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二)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三) 开设专门课程

(四) 调整课程设置结构

(五) 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六) 积极开展创造活动

思维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关系的反映。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核心。语文学科的丰富内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要学好语文学科,提高语文素养,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均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 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

习惯决定思维,思维决定方法,方法决定结果。有一个良好的思考习惯,对事物的判断和结果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的中学生,做什么事情,用感情支配一切,很少用良好的习惯来做事情。比如自习课,以往都是哪个老师进课堂,学生就自然拿出哪一科的学习资料,等到真正的自习课,没有老师进来了,要让他自己作出判断了,他就像迷路的蜜蜂,不知道该干什么了。课堂上,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没有表现出思考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呢?

⑴设计导语,激活思维。有一次在学习《死海不死》这篇文章时,我在导语上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人掉到水中,如果不会游泳结局是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抢答:“淹死!”我说可不可以有另外的一种结局呢?既不淹死,还能活下来?学生们脸上露出了诧异的表情,我一看趁机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一篇文章《死海不死》,它能告诉我们在死海淹不死人的原因。好不好?”通过导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思维自然就激活了,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课堂的学习效果就不一样。

⑵解放思想,创设氛围。现在的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教师与学生要建立真正的教学相长,合作探究,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没有顾之忧,在课堂上敢想、敢说,通过表达,建立自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考的氛围。在一次班会课上,谈到学习风气时,有一位男同学直言不讳:“放假留作业太多,每一科都留,就一天休息时间,怎么可能写得过来?”写不过来是否存在第二天抄作业的现象呢?我反问他们,他们纷纷点头。我对于共性的且比较尖锐的问题,我觉得躲避也不是好方法,于是发动同学寻找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学们看到老师的真诚,都敞开心扉,将问题的症结说出。我让他们开动思维的大脑,汇聚集体的智慧,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简洁实用的方法,让抄作业的现象成了过街的老鼠,形成一个求知求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怎样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心理学)

二、 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了在求学过程中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孔子接着又提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在告诉我们要掌握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思维方法。

马克思的方法论给予我们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认为思考的最终目的是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有怎样的方法论就会有怎样的思维方法。我在文言文《曹刿论战》中就曹刿和鲁庄公的所作所为来看,为什么最终是在曹刿的指挥下而不是在鲁庄公指挥下赢得了长勺之战的原因。这里面其实包涵了哲学思想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问题。“肉食者鄙”和曹刿的深谋远虑就是导致战场获胜的根本原因。让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思维方法。同样,我在班级处理同学矛盾时,既要批评同学,又要表扬同学,实际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换位思考,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是老师对他们的鼓励和期待,都是希望他们能够互相谦让,共同进步,让他们懂得以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来分析问题,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其次善于运用联想、想象比较等思维方法。联想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人们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联想与想象对一个人的思维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一文中,作者由地上的街灯,想到天上的星星;由天上的星星,想到天上的街市,进而联想到牛郎织女……通过联想,作者营造了一种亦真亦幻的美妙的和谐的令人向往的理想社会。结合教学可以进行一些训练如模仿课文句子“我想……定然……”来造句,也可以以《蜡烛》《雪》等为题让学生作联想作文。

想象更是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古代的文人墨客对愁绪的描写就离不开想象的理解。大诗人李白将愁绪比作“白发三千丈”,虽然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但如果没有想象,很难理解人的愁绪怎么就变成了“三千丈的白发”。其实词人李清照在这方面的功底也不差。她在《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构思巧妙,运用夸张的比喻,说小舟载不动自己的愁思,把无形的愁思化作有重量的东西,化虚为实。愁绪本是抽象的,但诗人却用船都载不动。如果不给予学生大胆想象,很难理解作者巧愁情的深重。

至于比较,既有内容上的,也有写法上的,更有思想情感上的。通过比较产生理解,通过理解,提高学生对于作品的赏析水平,从而让作品发挥出应有的人文效应,达成影响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目的。我在《记承天寺夜游》的学习时,学生对作者文章中折射出来的思想感情并不能完全理解。通过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比较,学生的思想不只是停留在文章的层面上,而是深入作者的生活和环境,作者政治上的失意和挫折仍然能有欣喜之情和豁达之情,发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学生也就完全理解了。学生掌握了这些名句的意思,也懂得了其中的内涵,对古仁人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向”的思想熏陶也是水到渠成。通过比较思维,一举多得,高超绝妙。

三、 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应包括思维敏锐性,思维的深刻性与思维的周密性。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的敏锐性?我觉得应从教学的节奏上进行变化,从以往的缓慢的节奏变成需要的快节奏,从而使学生的思维高度集中、活跃,锻炼敏锐感知能力。当然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注意力不可能自始至终高度集中,这就要讲究“变”。“变”是指在安排教学环节时要做到张弛有度,不断变换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始终高度集中与活跃。在求“快”的同时,采用多种手段教学,让学生大脑皮层的学生兴奋点不断转移,既锻炼思维的灵活反应能力,又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过去上复习课时,按照原来的节奏,我复习时读读课文穿穿线,做做练习,一节课也就过去了。现在提升节奏了,增加了复习的内容,其中增加了测试和总结环节,学生一下子就紧张了,不得不提高精力,快速思考,认真对待,否则思维不快就跟不上了。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通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及相互联系,只有由表及里地认识事物,才可以说是真正地认识了该事物。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需要老师的引导深入。《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提出为什么邹忌本来在家中发生的事,为什么跑到朝廷上去和齐王说呢?我这么一问,其实就是巧妙地将学生的思维往深层次引导,学生经过探究得出这是因为邹忌采用了类比的手法,将家事出现的结局和国事进行对比,从而得出齐王被周围的人蒙蔽得很深了情形,这样邹忌奉劝齐王从善如流也就顺理成章,不久齐国就变得强大起来。如果没有深入的思考,学生很难对问题有深刻的把握,对问题的探究也只能是浅尝辄止了。

思维的周密性就是要求思考问题时,做到精细、周全、不疏忽大意。在教学《鱼我所欲也》,对于孟子的思想同学们体会深刻,只是在讨论写作手法时,按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开头用比喻提出论点---舍生取义,文章中间用对比论证和举例认证证明论点,文章的在结尾得出结论----只有舍生取义才能不丧失做人的天性。很多同学如果按照教参中的意见,往往会得出这篇课文的主旨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的结论,通过老师对问题的精细研究,带动学生思考时的周全,以此锻炼学生思维的周密性,要让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地联系分析。

总之,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中的渔即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我们广大教师能够沉下心来,认真筹划,扎实推进,相信一定能让学生达成学会求知的最终目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