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认知非理性?
一句话就是,你没办法正确地认识你想要了解的事物。因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在处理信息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认知偏差。
认知过程可以切分为四个阶段: 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输出和信息反馈 。人对任何事物的认知过程其实都可以分成这四个阶段。
1、信息收集阶段,信息的来源分为两类,当信息来源于被你记住的信息时,常常容易产生易记性偏差;当信息来源于还没有被你记住的信息时,容易受首位效应和末位效应的影响。当两种效应都存在时,要看信息到达的速度和强度。
2、信息加工阶段最容易犯的认知错误——代表性偏差。代表性偏差指,当事物的代表性特征表现出来以后,人容易冲动地做判断,而忽略了其他更多决定性的信息。
3、信息输出阶段,最容易犯的认知错误——过度自信。过度自信指人对自己能力的认知超过了自己的实际水平。过度自信是生物的本能,但它在金融投资中却可能是有害的。主要表现在,过度自信使人低估风险,做出不必要的买和卖。因此,减少交易次数是明智的。多站在第三方的客观立场来看待自己的行为有助于减轻过度自信的影响。
4、信息反馈阶段,人的认知偏差主要有自我归因偏差、后见之明偏差、认知失调、确认性偏差和神奇式思考等。正是因为在信息的反馈阶段存在这些偏差,导致了人们并不能像传统金融学预期的,可以通过不断的反馈学习而纠正自身的错误。大多数情况下,你都会重蹈覆辙,踩过的坑下次还会再踩。所以,正确归因、尽量用反例来思考、寻找因果证据,可以帮助你改善信息反馈阶段的认知偏差。
摘自得到课程,陆蓉的《行为金融学》
非理性行为是指人的行为不完全由理性思考、逻辑推理和客观事实主导,而受到情绪、情感、本能、习惯等主观因素影响的行为。非理性行为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和规律:
1.情绪驱动:非理性行为往往受到情绪的驱动,如愤怒、恐惧、喜悦等。这些情绪可能导致人们做出冲动、不假思索的决定。
2.认知偏差:非理性行为可能源于认知偏差,如过度自信、偏见、选择性知觉等。这些偏差可能导致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出现失误,从而影响行为。
3.社会影响:非理性行为还可能受到社会影响,如从众心理、权威效应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人们盲目跟随他人,或屈服于权威,进而做出非理性的行为。
4.习惯和本能:非理性行为也可能源于习惯和本能。人们可能因为习惯或本能而做出一些无意识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并不符合理性思考。
什么样的人会从事非理性行为呢?实际上,所有人都有可能从事非理性行为,因为情绪、认知偏差、社会影响和习惯等主观因素在人类中普遍存在。然而,以下几点可能会增加非理性行为的可能性:
1.情绪波动较大:情绪波动较大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从而做出非理性的行为。
2.认知能力较弱:认知能力较弱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从而做出非理性的行为。
3.缺乏自制力:缺乏自制力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到诱惑和冲动的影响,从而做出非理性的行为。
4.社会环境复杂: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可能更容易受到从众心理、权威效应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做出非理性的行为。
总之,非理性行为是指人的行为受到情绪、情感、本能、习惯等主观因素影响,而不完全由理性思考、逻辑推理和客观事实主导的行为。非理性行为通常具有情绪驱动、认知偏差、社会影响和习惯和本能等特点和规律。任何人都有可能从事非理性行为,但情绪波动较大、认知能力较弱、缺乏自制力和社会环境复杂等因素可能会增加非理性行为的可能性。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