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朱子本与礼记本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是创作的时期不一样。朱子本,也称《朱子章句》,是朱老夫子(朱熹)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可能造成了错简,所以跟据自己的理解对古本大学进行了重新编排,称为《朱子章句》,但明代大儒王阳明先生认为礼记本大学没有错简,更加契合古圣先贤的本意,净土宗祖师藕益大师也认可古本大学。 朱子本可参看《朱子章句》,礼记本可参阅《南怀谨先生原本大学微言》。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周礼:原名周官,记载的是周朝的官制,并非真正的礼文,但为什么可以担个「礼」名?那是因为古代对于礼字的解释涵义甚广,即使典章制度规范等,也都可以称为礼,所以崇古的王莽篡汉之后,把周官改为周礼,大家也觉得并无不妥,因此,就这么沿用下来了。
?仪礼:在六经里的礼,所指的其实是仪礼,最初,是为了要求夫妇、父子、君臣的秩序因而产生礼义,礼义因为帝王质文的不同,因而有所损益,到了周朝,因为周公制礼作乐,对礼更重视,为了不越礼,使每事都有制度,因而制为礼书,由于仪礼所记载的古代的礼节,因此我们知道,仪礼才是古代不折不扣的礼经。
礼记:所谓「记」,通常是解经的书,换言之,便是经书的注解。不过,在礼记真正的内容里,他并不像春秋左氏传一般,逐篇为仪礼做注解,除了部分部经而作之外,还有搜集当时礼文相关记事得失等单独成篇的内容。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七十子后学所记也。」这应当是孔子门下弟子,听孔子传授有关礼的学问,因而笔记成书,或者更晚的孔门弟子,把这些有关礼的学问搜集起来的文献,因此,在某个程度上来说,礼记比仪礼所包含的层面更广,他不仅是古代礼节的记述阐发,更是汇编古代「礼学」的重要著作,因此,对后世而言,他的价值甚至要超过周礼、仪礼。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