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的文化传统
校名 学校校名 说明:原系郭沫若同志1965年为上海师范学院题写的校名。1984年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时,在郭体原校名中,去了个“院”字,加了个“大”字。多年来在使用过程中原字体不断变化,日前使用的校名已与原体相距甚远。值校庆五十周年之际,正本清源势在必行。该校选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的“大”、“学”两字。 校徽 学校校徽学校标志以英文校名“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中的首字母“SNU”为构图元素,代表“上海师范大学”,寓意“师道永恒、止于至善”;
“SNU”通过艺术变形构成上海市花——白玉兰,象征本校的地域特征;
“N”“U”两字母相互穿插,象征教学相长、育人为本和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办学理念;
标志中心是一虚形“O”,代表学校发展新起点,即象征虚怀若谷的治学态度,又象征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60周年校庆标识 60周年校庆标识上海师范大学60周年校庆主题词:甲子风华 师道永恒
60周年校庆标识含义:在设计中结合数字60以及徐汇校区的第一教学楼。徐汇校区第一教学楼建于创校初期1956年,伴随了学校一同走过了近60多年风雨和辉煌,并且还会随着学校一起迎向百年华诞。毋庸置疑,作为学校标志性建筑物,它象征着学校的悠久历史和师大精神。将第一教学楼简约化,作为标志的重要元素,饱含着寓意的同时,又能质朴,美观得体现出师大特色。 校歌 《上海师范大学校歌》《上海师范大学校歌》
作词:任仲伦
作曲:方之江
黄浦江畔春风荡漾,我们在播种希望。
严谨求实,勤奋好学,
沐浴着理想的阳光。
文明健康,为人师表,
文明健康,为人师表,
喜看那桃李芬芳,培育出社会的栋梁。
重任,重任,落在我们的肩上;
我们要创造未来,创造辉煌。
重任,重任,落在我们的肩上;
我们要创造未来,创造辉煌。
创造辉煌,辉煌! 校训 厚德 博学 求是 笃行
释义:
“厚德”一词,源出于《易经》。 《易坤》说“君子以厚德载物”。还说:“坤厚载物,德合无疆。”把“厚”和“德”联系在一起,谓“厚”“德”者可以“载”。白话文的意思就是,有道德的人,才能承载天下的重任,担负起宏大的事业。 这里的“厚”字,是使动词,与“德”搭配,有“使道德充裕、厚实”的意思。 古人非常重视“德”,他们把“德”,看成是和天地乾坤一样的大事情。我们今天提倡“文明修身”,“德”,就是其中的核心内涵。这里的“德”,包含了许多内容,包括“诚”、“信”、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品格、志向、趣味等等。 大学承担着培养全社会精英“芯片”的重要任务,所以,特别要强调一个“德”字。做人离不开“德”,身正为师,德高望重。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厚”与“德”都应该视为“修身”最重要的一环。
“博学”一词,源出于孔子的《论语》。 《论语·雍也》篇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学生到大学是来学习的,老师讲授知识,培养学生,中心也是围绕一个“学”字。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名份和实质都是一个“学”字。 “博”有“大”的意思,“广”的意思,“通达”、“多闻”、“丰富”、“渊博”的意思。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使“学问”“渊博”,都是他们的立身之本。
“求是”是“实事求是”的速写。 《汉书·河间献王传》说:“修学好古,实事求是。”颜师古注解说:“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求”,是“寻找”、“探索”、“探求”的意思。“是”,是“正确”、“真理”的意思。两字合在一起,即从实际出发,探索真理,求得正确的结论。 “德”和“学”的总体要求及基本精神是“求是”。
“笃行”一词,源出于《礼记·中庸》。 《礼记·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是“笃厚”、“真实”、“真诚”、“忠诚”的意思。“行”,就是去做,去身体力行。在“德”厚、“学”博,从实际求得真理和正解以后,更重要的一层,是去做。学生在学,弦歌一堂;毕业以后,要成为社会栋梁。不仅要学知识,学本领,还要把学到的知识和本领用出来;只学不做,不是学校的培养目标。因此,“行”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只有“行”,优秀的品德,学到的东西,才能显现出来。“行”,是学校“学”的目的和归宿点。 社团文化 2014年,该校共有 103 个大学生社团,分为四个大类:文艺类社团(21个)、实践类社团(30个)、体育类社团(19个)、学术类社团(29个),其中的五星级精品社团有秋石印社、楼兰剧社和泊乐合唱团等。
秋石印社成立于1986年秋,在印社顾问刘一闻、吴颐人、高式熊等中国国内篆刻家的热心扶持下,在唐之鸣、沈爱良、周景明等青年篆刻家指导下,秋石印社一步步成长壮大,在 2014 年获石衡杯书法篆刻大赛篆刻组一等奖、二等奖。
楼兰剧社成立于1989年,专门从事戏剧创作交流及演出制作的校园文艺团体,为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下属上海市高校话剧联盟成员之一,2014 年获第十一17届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艺术节话剧组三等奖,第三届上海戏剧学院“源点杯”小品原创一等奖、最佳剧目奖。
泊乐合唱团成立于2012年,其成员全部由非音乐专业学生组成,2014年获上海第四届无伴奏合唱比赛金奖第一名。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2014年暑假,全校15000余大学生以“青春接力六十载,知行并重谱新篇”为主题,深入基层第一线,成立“三下乡”暑期外出实践服务团队 2 支,承接市政府实事项目“爱心暑托班”50 处,开设爱心学校 164 所,46 个场馆类志愿服务项目,提供“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和“2014 年上海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等在内的多项大型活动和赛事志愿服务,53 个校级立项专题调研项目,113 名优秀大学生分赴 11 个区县挂职锻炼。
2015 年寒假,3700 余名学子积极投身以“法治力量,青年使命”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该校品牌项目爱心学校以“爱心课堂”形式在全市开办 82 所,在全市 33所公共场馆开展志愿服务。2014 年,该校的“爱心学校”项目荣获“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 30 周年十大最具影响力项目”,“桃浦镇爱心暑托班”项目荣获 2014 年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最佳项目奖,“DREAMHIGH 志愿者支教活动”等 7 个项目荣获优秀项目奖,“知行杯”三等奖 1 项,优秀奖 1 项,有 4 人获上海市 2014 年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2 人获优秀指导教师。
说起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这两所曾经同祖同宗的名牌院校,为什么校名上都只写着交通大学4个字?这要从这两所大学之间的渊源说起。
第一,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曾经都是老交通大学分出来的。原交通大学校址位于上海市,也就是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
后来在国家号召下,原交通大学开始西迁,准备搬到现在的西安市。当国家的文件都已经下来了,大部分学院的老师还是服从国家安排,开始打包走人。但是却遭到了少数教授的强烈反对,他们不愿意离开上海。
于是原交通大学大部分专业和教授都搬到了现在的西安大学,只有少数的专业和老师留在了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从此一分为二,兄弟分家。
第二,既然都是原交通大学分出来的,那么问题就来了,两所大学,这些年一直争论的一个话题就是,谁继承了原交通大学衣钵?
西安交通大学说:原交通大学大部分专业和老师都已经搬到了西安,我才是正宗的。
上海交通大学说:现在的办学地址,就是原来交通大学的老校址,我才是正宗的。
于是,兄弟二人谁也不让谁,谁也不服谁。两所学校的大门上都只挂着原来交通大学的牌子,不愿意把西安和上海两个字放上去,就是想告诉世人,谁才是正宗的交通大学嫡传弟子。
有意思的是,两所大学都是同时举办校庆,一起过生日。
第三,虽然原交通大学的大部分专业和老师都搬到了西安,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只是继承了小部分专业和师资力量。
但是目前两所大学的发展已经截然不同,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已经远远甩开了西安交通大学,国内顶尖的985名校,综合实力排名国内第二梯队,而西安交通大学最近几年排名却逐年下降,目前排名以及10名开外。让人不得不感到有点惋惜。
对于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你们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发表你们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