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民事权利的私力救济方式包括

百变鹏仔8个月前 (05-07)阅读数 6#大学排名
文章标签民事权利

民事权利的私力救济方式主要包括扣押、留置、拍卖和自卫等。这些方法只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并需要符合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

民事权利的私力救济方式是指当受侵害者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获得及时救济时,可以采取的一些非法律手段。这些方式不得违反法律规定,也不能超过必要程度,否则将构成侵权行为。常见的民事权利的私力救济方式包括:1.扣押:是指将对方财产暂时扣留,以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手段。但必须遵循法律规定和程序,不能违反财产权人的权益。2.留置:是指将对方的物品暂时保管或占用,直到其履行债务或给出赔偿为止。同样要遵循法律规定和程序,不能侵犯财产权人的权益。3.拍卖:是指将对方扣押或留置的物品公开拍卖,以弥补受侵害者的损失。但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和程序,否则将构成侵权行为。4.自卫:是指在受到他人威胁或实施侵害时进行必要的自我防卫。但必须遵守法律规定和程序,不能超过必要程度。

民事权利的私力救济方式会有哪些风险?民事权利的私力救济方式虽然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的权益,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未能符合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就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如果使用过程中导致对方财产或人身安全受到侵害,还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民事权利的私力救济方式是一种非法律手段,只能在紧急情况下采取,并需要符合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否则,不仅会违反法律,还会面临相应的风险和责任。因此,在救济自己权益时,最好还是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三百二十二条 当事人为了救济自己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采取急需措施后,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未经申请或者申请不准许的,自行承担因此产生的后果。

法律救济途径,具体如下:

1、行政复议。一般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2、行政裁决。通常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和法定程序,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与合同无关的特定民事、经济纠纷进行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3、国家赔偿;

民事权利的私力救济方式包括

4、民事诉讼。

:法律救济的特征

一是受理机关法定。只能由法律授权的国家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受理并作出裁决。

二是有严格的受理范围和审理程序。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分别作了明确规定,超出受理范围有关机关将不予受理,违反法定程序则承担法律责任。

三是有明确的申请、起诉期限。申请行政复议期限,为自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提出行政诉讼的期限,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或者自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提起国家赔偿要求,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2年;提起民事诉讼的一般时效为3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逾期将丧失申请、起诉权。

四是审理方式明确。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理,特定情况下也采取调查取证、听取意见等方式审理;行政诉讼、民事诉讼一审采取开庭审理,二审视情况采取开庭审理或者书面审理。

五是作出的决定具有法律效力,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不履行决定的,有关机关将依法强制执行。

法律依据:《法律援助条例》第十条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前款规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项作出补充规定。公民可以就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事项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咨询。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