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想了解演员李小璐的资料

小肉包8个月前 (05-08)阅读数 5#祝福语
文章标签有的金马奖

李小璐,中国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美国英语语言学院。3岁参演**《小岛》,并从此进入演艺界。因出演电视剧《都是天使惹的祸》一举成名。凭借**《天浴》《恋爱地图》获得台湾**金马奖、法国首届亚洲**节、罗马尼亚国际**节三项最佳女主角影后桂冠,是金马奖史上最年轻的影后及首位获奖的大陆女演员。2012年7月6日,贾乃亮与李小璐举行婚礼。

早年经历

李小璐1981年9月30日出生[3-5](李小璐于2003年9月30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帖更正为1982年[6])。童年在北京八一**制片厂的大院度过。祖父是八—厂的资深前辈,父亲李丹宁《都是天使惹的祸》中李小璐剧照(11张)是八一厂的导演、演员,曾在影片《高山下的花环》里扮演角色。母亲张伟欣演的角色更多,最有影响的莫过于《良家妇女》。

李小璐三岁在电视剧《孔子》、**《小岛》、《我只流三次泪》中扮演角色,自今仅儿童片就超过十二部。这样一个**大环境的耳濡目染,走进影视圈实在是偶然中的必然。1998年拍摄的《天浴》是李小璐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由于在此剧的精彩表演,她获得了当年台湾金马奖的影后桂冠及1999年法国水城首届亚洲**节最佳女演员奖。从此以后,李小璐开始了演艺生涯。

编辑本段演艺经历

**《天浴》只是值得纪念

《天浴》为李小璐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不过李小璐并没有把这部**列为她的人生中“轰动的**”,她说:李小璐出演《天浴》角色文秀“表演是陈冲阿姨教的,我没有创作,没有自主的部分,也许它只能算是一部值得纪念的**。”提及被《天浴》中的“裸戏风波”缠绕多年,李小璐轻描淡写地说:“我都看淡了。那些都是后期制作时在美国补拍的,用的是替身。不明真相的人以为是我,我也懒得再去解释。唯一让我觉得有遗憾的是(**)在中国没有上映。”

成年之后,李小璐的**之路远不如她的电视之路走得顺利,这点让她耿耿于怀,“那时虽然得了金马奖,但是觉得观众其实还是不太认识我,而电视能够让观众更加了解我,所以拍了很多电视剧。”在荧屏上颇得观众缘的李小璐,现在正为完成那个“拍一部轰动的**”的目标重振旗鼓。在2008年刚结束拍摄的好莱坞影片《Push》中,昔日的金马奖影后演了她从影以来最小的一个角色,“不在乎是否一定要演主角,对我来说,拍《Push》是尝试另一个领域的一扇门,有人说我已经踏入好莱坞了,我却觉得这只是一种经历而已。”据经纪公司北京百娱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称,由保罗麦奎根导演、好莱坞童星达科塔范宁主演的《Push》预计于2009年上映。

编辑本段个人生活家庭

背后故事

李小璐,17岁就凭借**《天浴》成为最年轻的台湾金马奖影后;而一部几乎“横扫”大江南北的电视剧《奋斗》,更让全国观众记住了这个“杨晓芸”的扮演者。从3岁起就在荧屏上“奋斗”的李小璐,早在16岁那年就为自己定下了人生三大目标——“第一,拍一部轰动的**;第二,做一个成功的女人;第三,过一个浪漫的人生”。

妈妈是榜样

李小璐和她妈妈李小璐出生在文艺世家,爷爷是八一**制片厂的老员工,父母李丹宁、张伟欣均是**演员。在李小璐心目中,妈妈一直是成功女人的典范,不管是在银幕上,还是在家庭生活中。所以,李小璐自然拿妈妈当了“做一个成功的女人”的榜样。李小璐小时候生活在八一厂大院里,对于眼花缭乱的**世界并不陌生。在妈妈的引导下,李小璐耳濡目染,3岁时就和朱时茂主演了《我只流三次泪》,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在《孔子》、《牛郎织女》、《在我们的城市》等十几部**中出镜,成了不折不扣的小童星。李小璐说起当年的作品有些得意:“如果不是初中时跟随父母去了美国定居,终止了演艺生涯,想必我演的作品早就突破100部大关了。”1998年,17岁的李小璐凭借陈冲导演的**《天浴》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金马影后,两岸三地的**公司纷纷向她抛来合约,但当时在读高中的李小璐却背着她的金马奖回美国继续念书去了,“妈妈觉得我高中没有念完,思想也不成熟,不希望我在一个没有根基、悬空的状态下继续演戏。”接下来的10年时间,李小璐不仅完成了学业,还回到中国,回到了镜头前,她从《天浴》时代一演感情戏就手足无措,到如今可以挺着大肚子、扮演农村来的未婚妈妈。虽然逐步褪去少女的青涩,成为一个挥洒自如的演员,但李小璐仍然对妈妈十分依赖。在她看来,妈妈就是她人生中的导航仪,在人生的每个十字路口为她指明方向。

恋爱

浪漫的人生

李小璐写真及生活照片(16张)生活中,李小璐的妈妈经常劝告她:“你也不小了,是时候成家了,再拖下去妈妈带不动孩子了。”每当这时,李小璐的态度也是“不听劝”,按照她的话形容就是“一脸的杨晓芸范儿”。还是单身的李小璐靠养狗来抒发母性,如果遇到要去偏远的地方长时间拍戏,她就会带着两个“狗儿子”,形影不离。但是在她心中至今没有忘记过“过一个浪漫的人生”的人生信条,对于浪漫的理解,让人想起去年她在博客中写下的那篇名为《说不出的秘密》的文章。

《说不出的秘密》讲述了一个巧克力豆和小玉米的故事:真诚善良的小伙子巧克力豆爱上了天真活泼的小玉米,但是因为夏天的到来,巧克力豆被带进冰箱,小玉米被放进烤箱,他们被迫分离。后来巧克力豆冒着融化的危险,又出现在小玉米的面前,在融化前的一刻还是紧紧抱着小玉米。最终巧克力豆永远和小玉米融在了一起,在烤箱里变成了一颗香气迷人的棕色爆米花。在这个童话故事的结尾,李小璐写下了“送给你,天天想念我的人”的字句,被疑自曝恋情。再提及这段让人匪夷所思的话,她的回答看似有点插科打诨:“这个是我在游离梦境时写的。”但是李小璐却也不否认这就是她理解的浪漫情怀,而她的理想对象也许就是像《奋斗》中向南那样的男人,“他送给杨晓芸的那个哨子是非常浪漫的礼物,我想全世界的女生都会希望得到它。”

婚姻

感情生活

想了解演员李小璐的资料

2012年3月31日,艺人贾乃亮在微博中宣布求婚成功,将与女友李小璐正式步上红毯。

2012年3月31日李小璐和贾乃亮同时参加一场颁奖典礼,当李小璐和贾乃亮一同上台领奖时,发表完获奖感言后,贾乃亮突然宣布要向李小璐求婚,并单膝下跪,掏出钻戒向李小璐求婚。完全不知情的李小璐显得非常意外,当场热泪盈眶,随后点头答应。两人更大方晒甜蜜,在舞台上拥吻,收获全场掌声。[7]

完婚

李小璐、贾乃亮于今日(2012年7月6日)上午举行婚礼,继此前曝光的婚纱照和伴娘团照片后,7月5日晚,李小璐姐妹团之一的霍思燕又在微博上曝光了婚礼现场的布置图,并扬言要做“史上最美最毒辣的伴娘团”。而贾乃亮也通过微博表达了自己的婚前爱情宣言,表示一定会幸福下去。[8]

孩子

今天多名网友其中包括贾乃亮好友郭红波、李小璐经纪人赫茹等透露李小璐生女的消息,而一为名为“博奶奶”微博透露李小璐生了一个九斤多的女儿。李小璐经纪人表示今天李小璐确实产子,但是不是九斤多等细节都不方便透露。

2012年10月23日,11时06分,华谊经纪人郭红波宣布听到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贾乃亮发微博亲证李小璐诞下小公主[3]称有一位小天使降临,鉴于郭红波与贾乃亮、李小璐熟稔,再加之李小璐此前透露的预产期就在11月,令网友猜测李小璐已经生产,随后又有网友博奶奶”在微博中透露自己现在就在产房之中准备生产,而李小璐已经剖腹诞下一个九斤多的女儿。11时54分,李小璐丈夫贾乃亮幸福的通过微博发布喜讯,并晒出了一家三口手拉着手的照片,照片中小龙女的小手抓住了爸爸妈妈的大拇指和小手指,这幅画面十分温馨感人。

随后经纪人赫茹也更新了微博称:“恭喜恭喜!美丽的小天使平安降临。”[9]

满月宴

2012年11月25日,贾乃亮和李小璐的女儿满月。夫妻俩特别摆了满月宴,并邀请众多亲友庆祝。据李小璐好友霍思燕爆料,在满月宴上,李小璐还一度激动落泪。

下午3点42分,贾乃亮在微博上晒出满月宴现场的,并写道:“小馨馨,今天你就满月啦。我们把你降临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上,把爱都献给你,今天来了这么多叔叔阿姨为你庆祝属于你的节日,长大后要记得感恩噢。我们爱你,为你同台献艺,你的健康和微笑是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小馨的满月part 开始喽。”父爱之情溢于言表。

随后,参加满月宴的霍思燕则贴出一张李小璐和贾乃亮在台上的照片,照片中李小璐掩面而泣,贾乃亮则在一旁安慰。

“祝福李小璐和贾乃亮的小天使馨儿满月快乐。看你妈咪哭的,引的我们也稀里哗啦的。一路看过来真心觉得不容易,祝你们全家永远健康幸福。”霍思燕写道。[10]

李小璐叹心疼女儿肠绞痛 网友大赞好母亲

据李小璐近日透漏,女儿小馨这两天的时间身体不好,有点肠绞痛,所以小馨经常哭,对此李小璐发言说:“哭起来我的心都要碎了,除了问医生看书问朋友,真希望替她疼,哪怕十倍的疼都行,可惜只能抱着她哄她喂她,宝宝睡踏实了,但愿妈妈亲手缝的八音玩具能带你进入梦乡~妈妈从此步上为你牵肠挂肚的旅程。”而网友看到也纷纷献上祝福称“希望小宝贝快点好起来。”也有网友为李小璐献上良策要李小璐给宝宝吃点益生菌。[11]

人物评价

小巧的身材,清脆的嗓音,灵动的大眼睛,出身艺术之家的李小璐,3岁就开始第一次拍戏,17岁时获得了台湾第35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成为最年轻的金马影后。[5]在“成熟需要时间”的期望中,小璐一路稳稳地行来,凭借**《天浴》、《恋爱地图——关于爱》一举夺得金马奖、法国首届亚洲**节、罗马尼亚国际**节三项影后桂冠。2006年,5部电视剧和一部**的好成绩更是令人赞叹。在吴宇森重返亚洲影坛监制的影片《天堂口》中,她同几位金马影帝、影后同台飙戏,光彩四射。

《天堂口》,李小璐第一次演旧上海人物。从刁蛮活泼的人物形象转成一个痴情的妓女形象,这对小璐来说也是第一次。剧中,小璐将以四种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虽然在服饰上没有片中的另一个女主角舒淇的华丽,但小璐一点也不担心风头被抢。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挑战的风格,自己演的是从一个乡村姑娘最后沦为妓女的全过程,但是感情线比较单一,并且是个痴情的妓女,在戏里对吴彦祖的爱从一而终。尽管第一次演上世纪30年代的戏,感觉很艰苦,但很是过瘾。《天堂口》里,虽然小璐饰演的人物没有资格进入天堂,但是在现实中,影片切切实实地为小璐打开了通向演艺事业天堂的“天堂口”。“吴宇森是《天堂口》的监制,这部**的导演是陈奕利,虽然这是陈导第一次导戏,但是他的专业精神令人敬佩。”小璐是幸运的。虽然没接受过专业的训练,但如此有灵气的一个女孩,难怪大导演吴宇森会将这样一个角色留给她。“拍摄过程中,吴宇森常来片场探班,他对演员都非常好。”能同国际名导交流,能够得到好莱坞华人导演的器重,看来李小璐走向世界的步伐人已经迈出了很大一步。

屏幕上小璐的形象变化不停,给人的感觉是走的每一步路都恰到好处,每一种变化都给人带来惊喜。2006年可算是小璐的作品丰收年,《八大豪侠》、《风吹云动星不动》、《刻骨铭心的爱》等四五部剧和**里,都有李小风吹云动星不动璐蹦蹦跳跳的身影,每部剧的收视都是飘红。妙手纤纤、来无影去无踪、敢爱敢恨勇于牺牲、变成神偷侠女乐芊芊的小璐,在《八大豪侠》的一水儿明星豪华阵容中,依然抢眼。在《风吹云动星不动》里,李小璐展示了演技的实力。这个发生在动荡不安的民国初年的故事,从整体情节上来看,依然是家族间的爱恨情仇,并无过人的新颖之处,但很多观众第一眼看到这部戏,就已经被它深深吸引,其画面的质感竟可以和**相媲美。不过,这部戏中最吸引人的是“惹祸”的天使李小璐。这次她“惹”上的竟是一个“土匪”!小璐拍这部戏应该不会很轻松,因为这部戏是由追求唯美到极致的导演刘心刚执导。看过戏后,感觉李小璐将钮曼蝉的率真无邪、不喜拘束、顽皮可爱的性格特点把握得特别有分寸,从她倔强的眼神中很容易地感受到她内心的坚强,品味起来,这点和小璐自身的某些特质似乎有些相像——一样的顽皮、讨巧,一样的惹人怜爱,也一样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

不过,这些作品包括令她摘得“金马奖”影后桂冠的**《天浴》在内,银幕上的李小璐始终是那个“素面朝天”的青涩少女。而在《刻骨铭心的爱》中,李小璐尝试改变以往的戏路,当上了一名命运坎坷的未婚妈妈。剧中李小璐所饰演的未婚妈妈林小溪,在不同阶段经历了三段感情故事。林小溪在未婚生子后失手误杀了自己的男友唐进,从此踏上了颠沛流离的流亡道路。流亡过程中,她嫁给了一个深爱她的猥琐男人胡庆。同时另外一个对她一见钟情的年轻人肖东亭,依旧对她苦苦纠缠,并劝她为自己青春的过失去悔过……三个不同阶段的男人,分别留给了她刻骨铭心的爱情。

林小溪的演员人选曾经令制片方大伤脑筋,当时黄奕、孙俪、董洁都曾出现在候选者名单上,但经过慎重考虑后,还是选择了青春天真的李小璐,青春的李小璐,再抱着个孩子,成为一个年轻的未婚妈妈,这本身就是一出戏。这种“母子”搭配,本身的震撼力比其他任何人都强。“其实也谈不上是很大的转变吧,只不过是角色的不同而已。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尝试,把不同的角色形象带给大家。”小璐希望改变。“其实我选择角色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是好的角色,是适合我的角色。人们称我‘天使’,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不过我是个多面天使哦,希望不同类型的我大家都喜欢。”变化中的小璐值得我们期待。

小璐的形象一直给人时尚新潮的感觉,尤其是为一些时尚杂志做的形象拍摄,常常令人惊艳。对于此,小璐自言很喜欢时尚,很关注时尚。“如果碰到很喜欢的时尚物品,我也会自己弄来试试,但不刻意去追求。我希望我的照片能展示给大家不同的形象,如果大家喜欢,我会非常开心。”

演艺事业的顺风顺水,让小璐的时间经常不够用。“除了工作就想好好睡觉,最近工作很忙,休息不是很好。我喜欢看不同的**,喜欢去旅游和购物,如果可能,工作半年休息半年是最理想的啦。”

“亲情是最重要的,在你失落、沮丧的时候,家人会给你最亲切的关怀。友情就是朋友交往要重情意,这样才能成为朋友。爱情嘛,顺其自然吧,也的确很想谈恋爱。” 生活中的小璐仍同角色中一般直爽与真诚。行进在理想的路上,小璐是幸福的,也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春节习俗——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高兴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是夜,主妇们忙着挂灯结彩,张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红红绿绿把房子装饰得花团锦簇,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氛。孩子们最盼望的事也许就是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

人们的传统观念,总是喜欢在过年时,多讨些好彩头,希望一切顺利,这其中有许多旧习俗。如各地都有禁止使用扫帚之俗,以为新年使用扫帚将会把运气扫走,扫去财运,新的一年会难交好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为使此俗流行,还定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新年也不可骂孩子,说话必须特别留意。如果小孩子粗心大意砸碎了饭碗,大家也绝不骂他,反而说他“岁岁平安”,因“碎”“岁”谐音冲一冲不祥的气氛。新年里,大人最怕小孩子说溜了嘴,开年讲些不太吉利的话,除了横关照竖关照,有的地方还用块红布或草纸向孩子们口上揩抹,其意思是把嘴当作屁股,即使说出不吉利的话来,也等于放屁。还有的人把橘子、荔枝置于枕边,叫做“压岁果子”。橘子、荔枝谐音“吉利”,以求来年大吉大利。有的地区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偷财神爷像,而且偷到后要把它藏在裤裆里,以取“财神入库(裤)”这句成语的意思。在这些异想天开的趣俗之中,埋藏着历代多少劳苦百姓献媚命运之神的良苦用心。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习俗——贴窗花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一一一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春节习俗——贴福字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春节习俗——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古人把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

春节习俗——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盛放飞帖之用。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因为正月又叫元月,正月十五的晚上是一年里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宵”是“夜晚”的意思,所以,正月十五晚上的这个节日就叫元宵节。

元宵节,中国人有赏灯和吃元宵的习俗。俗话说“正月十五闹花灯”,因此,元宵节也叫灯节。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到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元宵节这天,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常。夜晚一到,人们就成群结队地去观赏花灯。五光十色的宫灯、壁灯、人物灯、花卉灯、走马灯、动物灯、玩具灯……汇成一片灯海。有的花灯上还写有谜语,引得观灯人争先恐后地去猜。

元宵节吃元宵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就有这种食品了。元宵是一种用糯米粉做成的小圆球,里面包着用糖和各种果仁做成的馅,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因为这种食品是在元宵节这天吃,后来人们就把它叫做元宵了。中国人希望诸事圆满,在一年开始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吃元宵,就是希望家人团圆、和睦、幸福、圆圆满满。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