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的特点特定都有哪些?
职业有目的性、社会性、稳定性、规范性和群体性5个特性目 的性指的是职业活动以获得现金或实物等报酬为目的或以实现自我价 值和为社会作出贡献为目的。社会性指的是职业是从业人员在特定社? 会生活环境中所从事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成员相互关联、相互服务的社会活动。稳定性指职业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形成,并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规范性指的是职业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符合生产技术和技能规范的要求。群体性指的是职业必须具有一定的从业人数,形成职业性群体。
大学生核心就业力的特点
1.初次就业率随时间呈现倒“U”型趋势
将初次就业率定义为全部毕业生中“已经签约”、“已确定单位,等待签约”、“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读研”和“出国”毕业生所占的比例(不同于劳动经济学中的定义)。初次就业率呈现倒“U”形状的趋势,从2003年的59.8%上升到2005年的69.9%,再上升到2007年的71.1%,而2009年下降到67.1%。2007年的初次就业率之所以最高,主要原因是从事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年,高出约10个百分点。特别地,从统计结果来看,毕业生毕业时“已确定单位”的比例都在50%以下,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的比例分别为40.4%、47.2%、40.4%和34.5%,2009年的情况最差,首次降到40%以下。
从学历层次的比较来看,就业状况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学历层次越高就业状况越好,表明在高校毕业生市场上用人单位对高学历有较大的偏好。第二,从变化趋势看,各层级的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也呈现倒“U”型。值得提及的是2007年专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已经赶上并超过本科毕业生,高出0.7个百分点。特别地,专科生在“已经确定单位”、“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和“其他灵活就业”方面的比例显著高于本科生,而本科生只是在“升学”和“出国/出境”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2003-2007年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受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进出口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显著增加,这有利地拉动了民营企业、外贸企业的就业,因此社会对高职大专毕业生的需求增加较多。但是,这次金融危机恰恰对中国的进出口影响最大,与对外贸易相关的企业受到很大冲击。2009年各学历层次的初次就业率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
2.毕业生实际起薪在多年稳定后2009年增长明显
调查表明,起薪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起薪随学历层次的提高而提高,以2009年为例,各学历层次的月起薪分别为1510元、2276元、3637元和3757元;第二,毕业生的名义月起薪呈现逐年缓慢上升的趋势。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的起薪平均值分别为1569元、1659元、1798元和2331元。但是如果按消费物价指数(CPI)进行调整的话,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的实际起薪平均值分别为1569、1569、1598元和1978元。2009年平均月起薪之所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主要原因之一是就业单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的就业比例有显著的上升
3.已就业毕业生的工作单位结构波动很大
按工作单位性质分:国家机关、学校、国有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是高校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单位。(1)2007年前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私营企业,2003年所占的比例为10.7%,2005年上升至16.3%,2007年进一步上升至34.2%,2007年私营企业一跃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单位。但是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私营企业所占的比例下降到31.0%,退居第二位。(2)2007年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学校,2003年所占的比例为23.1%,2005年下降至19.3%,2007年进一步下降至5.4%,但是2009年小幅回升到6.0%。(3)2007年前国有企业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2009年有很大的反弹。2003年所占的比例为34.5%,2005年下降至29.7%,2007年进一步下降至23.5%,而2009年回升至34.5%,重新回到第一位。(4)三资企业也是毕业生重要的选择,2009年所占的比例6.8%。此外,国家机关所占的比例一直维持在10%左右,2009年所占的比例为10.9%。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2009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显著,国有单位的比例普遍上升,而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比例都有下降。这种结构的变化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政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采取了很多就业政策,政府能够提供的岗位都是国有单位,而国有单位就业岗位的绝对增加使得国有单位的比例上升;二是因为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就业机会显著减少,国有单位就业岗位即使不增加,也会使得国有单位的相对比例上升。也就是说,某种工作单位就业比例的上升并不一定意味着就业岗位的绝对增加。
4.学校、亲朋好友、网络成为获得求职信息的三驾马车
求职信息对求职者工作找寻的结果至关重要。调查发现:(1)“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始终是毕业生求职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但是所占的比例呈现下降的趋势,由2003年47.7%下降到2009年的37.8%。尽管如此,仍显著高于其他信息来源。(2)在四次调查中比例达到过10%的信息来源还有两种,分别为“父母、亲戚介绍的信息”和“网络招聘信息”,2009年这两种渠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2.5%和18.3%。
从变化趋势来看,“父母、亲戚介绍的信息”以及“朋友或熟人介绍的信息”的重要性显著增加,网络招聘信息的比例也大幅上升。可见,学校、亲朋好友、网络成为毕业生获得求职信息的三驾马车,2009年所占的比例为77.9%。
5.就业机会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而且起薪的性别差别显著
性别因素对毕业生就业机会的影响显著,男生找到工作的概率明显大于女生。性别因素对毕业生起薪水平的影响也很显著,男生起薪水平高于女性。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理工农医专业上。
2009年男性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71.7%,而女性为61.7%,相差10个百分点。男性毕业生的月起薪平均为2459元,而女性为21442元,相差315元。
6.毕业生感觉工作能力、学业状况、求职技巧是影响就业的最主要因素
对毕业生的主观感受的调查表明他们认为就业影响因素具有以下特点:(1)与工作直接相关的因素最重要。“工作能力”始终排在第1位,而“有相关实习和工作经历”由2003年的第7位已经上升并稳居近年的第2位。(2)学历层次、学校名气、热门专业等体现毕业生所接受的高等教育状况的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毕业生普遍认为学历层次越高越容易找到工作,名牌学校、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在求职中具有优势。(3)应聘技巧和形象气质已经成为毕业生非常看重的因素,甚至超过专业类型和学校声望。
7.毕业生主体依然选择在生源地或学校所在地就业
不论是从生源地的角度还是从院校所在地的角度来分析毕业生的就业流动,本地就业率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2008年按生源地的统计结果中,全国平均为82.3%,也就是说有82.3%的毕业生是在生源地就业的,其中京津沪地区表现了最高的比例,为95.3%;其次是东部地区(不包括京津沪),比例为89.0%;第三为西部地区,比例为76.7%;中部地区的比例最低,为75.6%。在2008年按院校所在地的统计结果中,全国平均为74.6%,也就是说全国有74.6%的毕业生是在院校所在地就业的,其中东部地区(不包括京津沪)表现了最高的比例,为88.3%;其次是西部地区,比例为69.6%;第三为京津沪地区,比例为66.3%;中部地区的比例最低,为64.8%。这说明,生源所在地和院校所在地对毕业生的工作找寻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
8.“孔雀东南飞”依然是流动的主要特征
从毕业生流入和流出的规模来看,东部地区始终是流入规模最大的地区,流入与流出比最高的是京津沪地区;中部地区则是流出规模最大的地区,也是流入与流出比最低的地区;西部地区的情况接近中部地区,流入流出比略高于中部地区。这表明我国高校毕业生“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依然明显。
9.“孔雀东南飞”的相对比例有降低的态势
从毕业生流入和流出的趋势来看,东部地区(包括京津沪)尽管对中西部地区的学生的吸引力依然很大,但从2004-2008年的趋势来看,中西部地区的毕业生去东部地区就业呈现总体下降趋势。而与此相对的,东部地区毕业的学生到中部和西部地区就业的学生的比例呈上升趋势。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国家的就业政策和发展战略对毕业生的去向产生影响,同时传统的吸纳高校毕业生的东部地区出现劳动力市场饱和现象,从而导致毕业生就业的困难。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总体趋势在2008年有一定程度的反转,即东部地区去中西部的学生比例下降,而同时中西部毕业生在东部地区就业的比例相对与07年有所上升。就现有的数据看这种趋势还不明朗,但是否是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这种变化尚需进一步跟进研究
大学生核心就业力的特点,包括:良好的学科基础、善于学习和不断创新、具有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精神素质等。
1、良好的学科基础:大学生应具备较为扎实的学科基础,尤其是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技能,以便更好地应对职场挑战。
2、善于学习和不断创新:职场环境不断变化,大学生需要具备持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和工作要求。
3、具有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大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在职场上有迅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面对各种不同的情况时能够作出合理的决策。
4、团队合作能力:在职场中,大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同事进行良好的沟通合作,并且能够在协作中不断地学习和提升。
5、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大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与同事和上级进行良好的沟通协作。
6、精神素质:职场经常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大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在面对不同的情况时能够保持冷静。
大学生就业的注意事项
1、慎选职位:选择职位时,要从自己的兴趣、专业能力、发展前景和工作环境等多个方面考虑,不要盲目跟风或仅因工资福利高就贸然选择。
2、多掌握就业信息:要大量了解不同行业和企业的情况,通过多方面的途径,比如招聘网站、就业推荐会、校园招聘等多元化面试品牌。
3、提高竞争力:要积极增强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断学习、提高,准备好应对面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4、注意个人形象:在面试中,要注意形象、着装、礼仪等方面,做到从容自信、言谈得体,以及注意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行举止。
5、明确职业发展规划:要对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自身发展规划有明确的认识和计划。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特长以及职业状态,制定合适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