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学文应该怎样才能考上中国人民大学

一语惊醒梦中人8个月前 (05-09)阅读数 4#大学排名
文章标签中国人民大学

学文应该怎样才能考上中国人民大学

  我自己就是文科生,上了人大。不知道你是哪个省份的,我们省当年是17万考生录取40人,基本上得在全省前九十才有可能上人大。你得先定位自己的目标,不要仅仅和学校的同学比,你是和整个省一起竞争。文科学习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语数外,争取过400,因为这几门相对变数不大,高考中不容易出变数。而文综中的地理也是重中之重,更偏理科性质,因此基础OK,变数也不大。你应该给自己设立确切的目标,每个学期的每一段该怎么做。

  语文重在积累,而且模板化比较强,我建议你弄个积累本和改错本,从现在开始把语文各个部分的题目整理出来,比如语音、错字、病句、阅读,每次的错题和难题都往上放,隔一段时间就总结一下,会很有用。此外诗歌和文言文我更倾向去看古文观止和唐宋诗词,课外的积累会让你做题轻车熟路。至于语文作文,其实来来去去就那么几套思路,你熟悉每种文体,多读课外读物,积累素材就可以了。

  数学方面跟着老师走,课外选好教辅资料就可以了,要多做高考题。文科数学其实挺简单的,关键在于举一反三。我觉得五三模就挺好的,每个知识点对应的考题都放在一个单元,你完全可以进行总结,同一类型的题目放在一起,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一个知识点容易考的题目变换类型就那些,题目招数你就一目了然了。最重要的还是错题本,基本上每个科目你都得弄个错题本。不仅仅是要改正,关键是要总结错误原因、考点、类似考题比较,这样才能查漏补缺。

英语技巧性强,不是一个知识,你必须经常用才不会遗忘。我觉得课本肯定得吃透,比如生词的考法、词组的汇集、语法和句型,这都非常重要。比如你看到take off的时候就应该把所有的take 的词组总结在一起记忆,多查字典,推荐用牛津高阶和朗文,这些东西的积累都有助于你单选、阅读、玩填,并且还可以为你的作文累计好词好句。单选考的是词汇,这个就靠记忆了。完填重在做和改,做可以按照你自己的方法按时完成就行了。改一定要仔细,你可以对答案后,对每个选项进行总结,为什么会错,同时查阅生词,对形似词汇进行总结,放在总结本上。接着对文中生词、词组、难句用记号笔划出,可以作为以后作文的累计。这个工作很碎,可能要个四五十分钟。不过你只要试着这么做一个月以上,我觉得你肯定会大大提升。阅读的做法和这类似,可能就是更多要相同题目总结,比如归纳段意题、推理题不同题型做法有哪些不同,哪些文章适合先看题再看文,这个都需要你实践了一个个总结,做得好往往是积累了又能举一反三。至于作文,我认为比较简单,就是要学会替代,比如说大量这种表达,可以用a lot of/ a great many of= manifold 许多 – abundant/ ample(充足) / copious(大量的)/ numerous/ innumerable(不计其数)/ myriad 很多/ a multitude of/ multitudes of/ a myriad of,这些你必须随口即来。

  至于文综,我稍微说下地理吧,地理的学习和数学类似,掌握知识点,然后做题就可以了。你需要把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区别对待,自然地理需要你对地图极为了解,你能随手画不同经纬度经过的区域、中国铁路图等等,然后要对分析不同区域的方法总结,来来去去就是地形、水文等等,然后人文地理中更多就是知识点的记忆。我知道可能比较难,但一定要反复记忆,尽量补上自己知识点的漏洞。最好自己结合笔记把所有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同时做好改错和知识点的对应,同样题型的整理。

  政治和历史我应该不用说了把,也就是记忆再记忆了,做题总结再总结了。

总的来说,文科学习就是要不断积累,做题,改错,总结的过程。你需要有很强的毅力和耐心,做好改错本,选好教辅书,认真听讲,或许是累了点,但是一定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此外,如果你能弄到自主招生的名额一定要争取,我身边也有同学自主招生进了人大,这个机会还是很不错的。加油~

答:

我在第一年准备考试的时候,只复习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之前一直在准备出国的GRE,TOEFL考试,后来因为GPA很烂,语言考试成绩也很不理想,加上自己又是跨专业,所以一直在出国与考研之间纠结。最终还是决定放弃出国这条路,专心考研。第一次考试时还是全国统考,最后专业课没有及格,总分也只有300,。但令人意外的是我没有进行任何复习的政治竟然考了71。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次我29天时间以每天150页左右的速度刷完了北师大版中国史加世界史的全套教材,总共约3500多页。后来又买了山东大本等辅导书和考试大纲,好像也没什么用,反倒浪费了不少时间。唯独起了点心理安慰作用。

第二年我意犹未尽,总觉得潜力没有完全挖掘。300分的成绩给了我很大安慰,因为A区国家线好像才295。这一年我在学校周边租了间房,就地复习。基于去年的感受,我把重点放在了博览群书上。因为当时目标是北大,所以花了大笔钱把北大历史系世界史方向所有教授职称老师的代表作都搞到手,然后一本一本挨着读。有些同学可能会问读不懂怎么办。我的回答是如果这样的问题阻碍了你去翻开一本书,那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问题了。所以胆子一定要大,要多看这些老师的著作。当然这是对于自主命题的学校来说。统考的同学我觉得仅靠一套教材肯定是不够的,只有“竭泽而渔”才能在考场上尽量少丢分。

这三年来我的复习重点一直放在专业课上,因为专业课总共占300分,政治英语加一起才200分。而且政治提分很快很容易,英语的分数提升空间则不是很大,所以我觉得无论从准备考试还是从以后研究生生活来说,对专业课的重视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在一年的复习中,我使用的教材是传统的六卷本加比较新的高教版四卷本,一共十本书作为基础读物。六卷本前后看了有七八遍,四卷本看了三遍左右。我觉得这两套教材互补性很强,六卷本知识点很细,但是许多观点比较陈旧;四卷本的引用文献和学术观点都相对较新。所以把两套教材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除此之外,对专业课的复习还应该尽量拓展。我的拓展思路是从世界通史角度出发,围绕“通史”主题阅读一批书,比如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上下)》,勒纳《西方文明史(上下)》等等。

接下来按照国别史的线索再读一批书,如钱乘旦《英国通史》,米盖尔《法国史》,杨生茂《美国史简编》,方纳《给我自由:一部美国史》等,这一系列围绕英、法、美、德、日等几个主要大国的历史线索为主进行主题阅读,能够进一步深入对整个历史脉络的把握和理解。然后可以换个角度去读些以时间段为主题的作品,如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蒂尔尼《西欧中世纪史》等等。

当然这样的复习方法整体阅读量是非常之大的,笔者也仅仅做到原先计划的很小一部分,但是确实对巩固专业知识有很大帮助,基本脱离了对市面上所售各种总结性的辅导教材的依赖,个人认为此类辅导书编纂质量有很大问题。如果真有心去做学术,完全可以用更多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来代替那些粗浅的梳理,并且自己总结的过程本身也是强化记忆,提高自己能力的过程。

至于很多人问到如何回答主观题的问题,我的理解是,真正的高分答案应当是既包含了题目所指向的基础知识,再加上对该领域若干学术观点或代表作的评介组合而成的。其实每一道主观题都可以当做一篇命题作文来写,写出来的答案理应是一篇文字优美,结构完整的文章。许多同学把主观题当做纯粹的回答问题,完全不在乎文法和修辞,造成写出来的答案令人“不忍卒读”,这也是影响主观题分数的一大问题。在平时多练笔,提高写作水平,这样对提高主观题分数会有明显益处。

的老师们在针对如何在复习中把握重点,尤其是怎样去搜索“长得像考题的样子”的知识点上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另外,老师们常年在学术领域耕耘,功底深厚,学会循着老师的思路去看书让我感觉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虽然课程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是其中的知识量却很大,需要很长时间去消化。老师的发下来的讲义非常有价值,在复习中遇到磕磕绊绊的地方拿出来翻翻总会有启发。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