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防烈度与抗震等级的区别是什么?
抗震设防烈度与抗震等级何非都有“抗震”两字,抗震设防烈度是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不能随意提高或降低。与抗震等级是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要求(尚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1.3条第6.1.3条)。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抗震等级要考虑烈度罢了,两者有本质区别。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1.1
抗震设防烈度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现浇混凝土结构房屋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要求(尚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1.3条)。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6.1.2
的现浇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等级。问题知识“筑讯中国”网为你整理解答:
地震震级是某次地震的属性,某个地震只会有一个震级。比如1995年阪神大地震是矩震级6.8,2008年汶川大地震是矩震级是7.9。震级衡量的是地震的大小,或者严谨一点,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
抗震设防有抗震设防类别和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就是常说的抗震烈度。
根据地震影响结果的大小和建筑重要性程度,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特殊设防(甲类),重点设防(乙类),标准设防(丙类),适度设防(丁类)。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叫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烈度按地震带来的破坏能力大小,分为6,7,8,9度,因此有对应的6,7,8,9四个抗震设防烈度。
建筑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叫抗震等级。分别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抗震等级。望采纳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