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蚂蚱和蝗虫、蚱蜢有什么区别

梵高1年前 (2023-12-02)阅读数 14#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蝗虫蚂蚱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到:蝗虫就是“蚂蚱”,是世间的俗称,属直翅目,包括蚱总科、蜢总科、蝗总科的种类,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

一、所属类别的不同:

蝗虫(俗称“蚂蚱”):属昆虫纲直翅目,蝗总科。主要包括飞蝗和土蝗。在我国飞蝗有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3种,其中东亚飞蝗在我国分布范围最广。

蚱蜢:是蚱蜢亚科昆虫的统称。与蝗虫属同类,但不同种。

二、生活习性的不同:

蝗虫:蝗虫的特点在于周期性的种群大爆发,并能长距离迁飞。蝗虫从散居个体转变成喜欢群体生活的个体,是飞蝗形成大规模群体、长距离迁飞和成灾的重要原因。

蚱蜢:没有集群和迁移的习性,常生活在一个地方,一般分散在田边、草丛中活动,吃的是禾本科植物,所以也会对水稻和豆类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

三、外形上的区别:

蝗虫(俗称“蚂蚱”):触角呈短鞭状,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体色有绿色和褐色,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前翅狭长,常超过后足胫节中部,有褐色、暗色斑纹,群居型较深。后翅无色透明。

蚂蚱和蝗虫、蚱蜢有什么区别

蚱蜢:常为绿色或黄褐色,雄虫体小,雌虫体大,背面有淡红色纵条纹。前胸背板的中隆线、侧隆线及腹缘呈淡红色。前翅绿色或枯草色,沿肘脉域有淡红色条纹,或中脉有暗褐色纵条纹,后翅淡绿色。

扩展资料

防治方法

应强调前期提前预防,压制为主,后期灭杀为辅,实施飞蝗的可持续治理。即积极发展和改善检测预警技术水平,使信息能够快速、准确传递,改造治理蝗虫的发生基地,创造不利于飞蝗发生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控制蝗害,必要时用药防治,抑制群居型蝗虫种群的形成。

改造蝗区生态环境

(1)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

(2)垦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发生基地的面积。

(3)保护利用天敌。充分利用好当地优势天敌,发挥其自然控制蝗虫种群的能力。

(4)农林牧渔综合开发。对重点内涝蝗区可采用“上粮下鱼”的农业综合开发措施,抑制飞蝗种群密度。对较稳定的蝗区,可通过飞播牧草、定期放牧、加强草场管理等措施,提高植被的覆盖度。

化学防治

防治适期:一般将严重发生的蝗虫防治适期定为蝗蝻孵化出土盛期至3龄前。防治指标:东亚飞蝗的防治指标为夏蝗0.3头/㎡,试行0.45头/㎡。

(1)喷雾或喷粉。马拉硫磷+二线油、锐劲特超低量喷雾剂等用于飞机超低量喷雾。卡死克、马拉硫磷原油、来福灵等用于地面超低量喷雾。

(2)毒饵诱杀。当药械不足或植被稀疏时,用毒饵诱杀防治效果好。

生物防治

(1)在蝗灾区,使用高效低毒的农业和生物农药,保护蝗区的捕食性天敌。也可在山坡放养鸡、鸭、鹅等家禽防治。

(2)大面积施用微孢子虫。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蚱蜢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蝗虫

蚂蚱和螳螂有什么区别?

蝗虫是蚂蚱。

蝗虫俗称“蚂蚱”,是一种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蝗总科的昆虫,主要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大,属于农业害虫。

蝗虫、蚂蚱其实都是蚱蜢的俗称,不过,严格意义上说,蚂蚱是所有蚱蜢总称的俗称,而蝗虫则是特指蝗总科下的蚱蜢或者是蝗灾中的蚱蜢,也就是飞蝗或者是沙漠蝗。

1、首先在外形上就有很大区别,见下图(左螳螂右蚂蚱)。

2、构造上:螳螂(学名:Mantodea)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末端各有一个钩子,用来钩住猎物。头呈三角形,能灵活转动。

蚂蚱,蝗虫的俗称,为植食性昆虫。体色有绿色和褐色,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后翅宽大而柔软,善于飞行,后肢很发达,善于跳跃。是农业害虫,对农业有巨大危害。

3、习性:螳螂为陆栖捕食昆虫(肉食性),凡是昆虫中的小型种类都可被螳螂捕食,尤以蝇、蚊蝗、蛾蝶类的卵、幼虫、裸露的蛹、成虫都是其适宜的猎捕物。甚至蝉、飞蝗等大型昆虫,也是它们的捕食对象。

小蚂蚱刚出土的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叶植物,但食量很小。1龄- 3龄的蚂蚌应注意防雨,蚂蚌从出土到成虫约需27天一35天,这期间每5天一7天蜕1次皮,共蜕5次;5龄以后的蚂蚌逐渐开始交配产卵,每只蚂蚌约产卵70粒一100粒。

4、蚂蚱可食用,蚂蚱做菜,在云南一些地方又叫“跳菜”。将收集到的蚂蚱带回家,用开水一烫,去掉翅膀,在锅里慢慢烤黄,烤到水分干涸,焦黄灿然的时候,加上香油,花椒调料,黄生生的蚂蚱,便透出诱人的香气。

螳螂分布范围: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在夏季,城市的路灯下,经常能见到螳螂,因为螳螂具有趋光性。

蚂蚱为药食两用昆虫,卵生,属昆虫纲直翅目,蝗总科。据统计,蝗总科共有859种蚂蚱。雌雄异体,自然交配,卵生,自然条件下1年繁殖2代,即夏蝗和秋蝗。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螳螂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