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研究生的拟录取是实际录取吗?其中是怎样的流程?

一语惊醒梦中人8个月前 (05-09)阅读数 5#大学排名
文章标签是怎样

研究生的拟录取是实际录取吗?其中是怎样的流程?考上就是打算考上,但是正式通知还没下来。被录取不代表你已经被录取了,也不代表你可能出局了。也叫“预录取”。通常拟录取相当于正式录取,等待教育部门考试更多的是形式问题。正常情况下,只要能正常毕业,不违法,没有不良表现,就没有问题。

入学考试和录取有什么区别

第一,意义不同

拟录取是指大学做好录取考生的准备,将拟录取名单网上提交给省教育考试院,等待省教育考试院网上审核,但不代表考生已被录取。正式录取是指省教育考试院已经批准了高校提交的录取申请,以后会为新生打印录取花名册并办理其他录取手续。

第二,过程不同、一般来说,在正式录取之前,只有通过考试才能达到正式录取。

第三,结果不同、录取的成绩有两种,符合录取条件的会被批准,不符合录取条件的会提交高校重新审核考生档案,并被退。

考研过了还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是要考上的。毕业时学分不够,拿不到毕业证,拿不到学位证,最终也考不上。但是提出录取不等于录取,还有机会出去。

2入院后怎么办

1.选择一个好的导师很重要。那么,在选择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导师。2.摆脱学生思维,明确学习和学习的目的,做好人生规划;接触社会,增加阅历。与本科生保持联系;尽量做到经济独立。3.一定要好好规划。不管你的目的是什么,你现在都要去读硕士。那么,请你自己做打算,这三年怎么过,读研后你会达到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和认知水平,未来想在哪里定居,爱情,事业和婚姻,等等。

考研的步骤是什么 ?详细的

研究生的拟录取是实际录取吗?其中是怎样的流程?

大学考研流程如下:

1:想考哪个学校和专业,可以去每个学校的官网查看,招生简章,现在9月份几乎每个学校都已经出来了;

2:做好复习工作,招生简章上一般都会有指定考什么,可以看什么参考书的;

3:等网上报名 。

4:报上名后会有现场确认,一般都是在所在大学的城市有报名点。

5:确认后好好准备,就等着上考场了。

6:等分数出来一般是你分数会先于国家线出来,这是侯34所名牌高校是自主划线的学校,会提前进行录取,再过一阵子一般是第二年的3月底4月初出国家线,再进行非34所的学校开始录取,分数过了,会通知参加复试。

按照程序:与学校联系、先期准备、报名、初试、调剂、复试、复试调剂、录取等方面依次进行\x0d\\x0d\考研的确是一件关系到大学生前程的事情,但是同学们也没必要考虑得太早了,从大三开始考虑完全来得及,考虑太早,最后变化也快,这个时代节奏太快,计划赶不上变化,等到大三了,学业各方面都差不多稳定了,这时候再考虑,对自己未来的定位会更准确。究竟该不该考研?该考哪个学校?一些人甚至从大一大二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确实对于这个大的问题,是否做,如何做,多花些时间来考虑是必要的。但在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时,你首先要知道的是考研的整个流程,它要经过哪些阶段,在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情,这些都要心中有数,以便及早安排,计划周详。根据我的理解,考研大致要经过以下过程。\x0d\\x0d\(一)与学校联系  确定具体的学校、专业,获得具体的考试信息\x0d\如果确定了要考研,确定了要报考的大致学校和专业范围后,要和学校联系,获得最新的招生信息,并最后确定下报考的学校和专业。这种获得有关专业方面信息的途径有以下几个:\x0d\1、招生简章。一般在7-8月份初,由各个学校的研究生招生主管部门(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处)公布。上面会列出:招生单位名称、代码、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招生的专业人数(有的以系、所、院、中心等整个具体招生单位为单位,有的具体到每一个专业);导师(有的不刊登,多属于集体培养);有的还会列出委培、自费等人数,但保送、保留学籍的名额一般不列出来(但这对于考生确实是非常关键的信息);考试科目;使用的参考书(很多学校也不列出,即使列出,经常列出的书目太多,或太少)。\x0d\因此可以看出,大部分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上的信息对于考生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可以说都是最基本的信息,而关键的信息,却没有列出。\x0d\2、系办印发的说明和专业课试题集。为了弥补招生简章的不足,应付考生不停地打电话询问一些有关信息,有的招生单位(一般都是具体的招生单位如系、院、所和中心等)特别公布一些说明,比如:历年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录取比例、录取分数、参考书目等等,但保送人数、保留学籍人数仍无法公布,因为他们一般要到11月份研究生报名之前左右才能确定。\x0d\如果系里能公布最近几年的专业课试卷,那对于考生是莫大的福音了,要是没有看到以前的这些试题,复习准备无异是盲人摸象。但遗憾的是,公布试题的单位相比较还是很少的,如何能找到专业课试题,就看个人的本事了。不过现在有一些考研的网站收集了不少专业课试题,为考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x0d\3、导师。能和导师联系上,得到他的一两点指点,无疑会如虎添翼。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导师一般都很忙,即使联系上也要注意打交道的方式。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很多研究生反映,越是好的学校,和导师联系的必要性也越小。好的学校一般信息比较透明,黑箱操作比较少,出题也比较规范,很少有偏题、怪题。\x0d\4、在读研究生。和导师相比,在读研究生要好找一些,能提供的信息也要更“实用”,说的话更实在一些。因此,我建议,如果想考研,尽量找到研究生咨询,你绝对不会后悔。\x0d\5、各种平面媒体刊登的考研信息。\x0d\6、网站。如果能上网,现在有很多考研的网站,能提供很多信息。\x0d\\x0d\(二)先期准备  获得了充分的专业课信息后,找到了完备的复习资料后,该踏实看书复习了。关于如何复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也有一些大家经过摸索共同认可的方法。至于具体如何复习,比如:何时开始复习,公共课如何复习,专业课如何复习,是否要上辅导班等等诸多问题,也许要分成若干文章分别予以论述,才能说得大概清楚。\x0d\\x0d\(三)报名  考研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网上报名一般在每年的10月,现场报名确认在每年11月,应届本科毕业生可考研提前报名一般在9月,具体时间可看教育部通知。\x0d\\x0d\(四)初试  初试一般在1、2月份,春节前1、2个星期。考试要持续2天,进行4门考试,每门考试3个小时,也有进行两天半的考试专业。考试地点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高招办设立的考点,或者招生的高校,考生在报名时可以选择这两种考点。\x0d\\x0d\(五)调剂  大约在寒假过后,春季开学后1、2周,专业课成绩差不多就出来了,可以打电话向系里和研招办询问。再过1、2周,公共课的成绩也出来了。这以后到发复试通知的一段时间是很关键的,如果名次不是特别理想,录取在两可之间,就要多和报考单位(系里)和导师多联系,实在不行看有无可能读自费和委培,或者调剂到别的学校。\x0d\\x0d\(六)复试  复试一般在5.1前后,一般是等额面试,少数热门的专业会选择差额复试。对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学校一般还要书面测试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近两年国家还在较好的学校,比如清华、北大进行了复试时测试英语口语的试验。但一般而言,绝大部分学校都是等额面试,可以说非常轻松,主要是聊一些学习兴趣,读过哪些书,对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本科时老师都怎么教的等等,所问的专业知识也都是最基本的内容。对绝大多数学校来说,接到复试通知,只要你不是替考的,在复试时一问三不知,录取一般都没有问题。\x0d\\x0d\(七)复试调剂  调剂的主要渠道有三:第一条是网上渠道。不少大学的研究生部网页都有网上调剂信息登记系统,大家可以通过登陆系统提出调剂申请,请注意,一定要准确、完整填写个人信息。首次登录时一般要靠准考证和身份证号码登录。在填写时还应注意:1、所填写的基本信息应与你原始报名信息卡一致。2、待4月份国家分数线下达后,符合该校调剂条件的考生,学院将与考生本人联系,请及时将调剂材料(原始报名材料)寄交所选择的学院。\x0d\第二条是电话渠道。调剂要尽早并且准确。一旦得出自己的分数可能达不到报考院校分数线的要求,除了上网查询并申请调剂外,还可以选定几所有可能录取自己的学校,向他们的研究生院打电话获得最新信息,并最好联系上该学院相关专业的导师,往往导师的肯定在这时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x0d\第三条是人情渠道。这条渠道要求你和报考专业的导师有比较良好的关系。\x0d\尽量不要坐着等学校来调剂你,调剂也是一个残酷竞争的过程,你晚去一步,位置就可能被人占了,一定要尽早行动,从速从早。\x0d\\x0d\(八)录取  复试通过后,学校将发函到你的档案所在单位,将你的档案调往学校,审查没有重大问题后(主要是政治性问题),将会发放录取通知书,将你所有的关系,包括组织、户口、工资关系,转往学校(委培培养除外)。\x0d\\x0d\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