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和和语境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情境和和语境的区别如下:
情境: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包括戏剧情境、规定情境、教学情境、社会情境、学习情境等。
语境: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
情境和和语境的联系如下:
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波兰人类学家在1923年提出来的。他区分出两类语境,一是情景语境,一是文化语境。而情景语境即是在情境中产生的。
情境教学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既可以把学生带到真实的情境中,又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的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个科学合理的情境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是教师如果过分追求情境教学,就很容易在教学实践中出现问题,甚至有教师走入了情境教学的误区。
● 误区一:情境创设太多,过于花哨
情境创设的本意是想给枯燥乏味的信息技术操作加入一点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似乎成为必备环节,有些教师盲目追求情境创设,几乎是每节课都要创设情境,而且每个教学环节必有情境创设,或者说情境创设(PPT)过于花哨,一节课中音乐、动漫、故事和表演等各类情境几乎全有。
笔者认为这两种做法已经走入极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因为情境创设过多或过于花哨,一方面教师只能疲于寻找各种情境材料、设计活动,浪费备课时间;另一方面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思考的时间,一节课多个情境活动频繁转换,学生忙于情境活动,导致问题探究不能深入,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对策: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创设情境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注意适度和适量,因地制宜,不要逢课就设情境。很多时候信息技术课堂完全可以单刀直入,没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创设情境。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考虑到创设的情境是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才是创设情境的根本目的。
因此,情境创设不在多而在精,不应求量而应求质。教师应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知识重难点,设计一个或几个具有启发性、探索性、整体性并且与主题紧密相联的教学情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并成为课堂问题产生的源头,使得整个课堂既能围绕该情境展开,又能使教学任务得以轻松开展,只有这样的情境创设才符合新课程理念。
● 误区二:情境创设脱离生活实际
有些情境创设的内容不适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完全是教师为了创设情境而臆造出来的。情境创设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生活引入信息技术课堂,这样学生才会有真实感,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如果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凭空创设出高于生活的、没有真实感受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是生疏的,也就无法让学生依托于情境有效学习。例如,在笔者听过的一次教学公开课上,教学内容是 Excel软件中的“制作数据图表”,上课教师设计的情境导入用的是股票K线走势图展示。殊不知,股票与大部分学生的生活实际是比较遥远的,他们甚至根本不了解什么是股票,教学导入基本就是教师生拉硬扯,把学生拖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对策: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教师在创设具体情境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不能凌驾于学生实际能力和水平之上,也就是说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的情境如果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太远,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信息技术课堂的情境创设最好是来源于生活,或者来源于学生身边细微的事情,学生进入情境时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只有信息技术教学不脱离实际生活,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
例如,在讲授《创建数据表》这一课时,可以采用这样的情境导入:先给学生播放有关“勤俭节约”的小视频,提倡学生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用电,尤其要学会不乱花零花钱。然后抛给学生几个问题:“平时你的零花钱都用在哪里了?如何使用计算机统计好零花钱的去处?用什么软件会比较好?”接下来让学生用Excel软件详细列出每星期的零花钱开销。等学生完成任务后,再抛出两个问题:“如何统计出自己一个月零花钱的总数?你每个星期平均要花多少钱在零食上?”由此导出下一个教学目标:Excel数据的求和、平均值的做法。这样环环相扣,下一个教学情境是上一个教学情境的延续,课堂任务是上一个任务的延伸,这既能保持情境的完整性,又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误区三:情境创设只用于导入环节
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只注重把情境创设用于课堂导入环节,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学生的课堂情绪,他们觉得让学生在上课前开一下眼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就算是完成任务了。确实,在课前导入时运用情境创设能够起到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但良好的情境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及教学内容来创设,而不是仅仅固定在某个教学环节之中。
对策:将情境贯穿整个课堂
课堂情境创设一定要有相对的整体性,要把整节课都包含在完整的情境之中,这样的情境创设才能有助于课堂的控制与管理。因此,从一开始的情境导入,到最后的课堂总结,每步都要设置情境,从情境中提出任务。每一个环节的情境都是前一个环节的延续,每一个任务的提出都是上一次任务的提升,正如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所说,好的“情境设置”应满足一个基本要求:就教学而言,特定的情境设置不能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还应该在课堂下一步拓展中由始至终地发挥其指导作用。
● 误区四:牵强附会,毫无联系
有的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没有本质上的联系,为了创设而创设,忽视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作用。例如,在一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下了功夫:故事导入、小品(游戏)导入、动漫导入、音乐导入等,有些情境创设的内容与新课内容却没有实质上的联系。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不能发挥情境的功能,甚至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干扰因素。
对策:紧扣教学目标创设情境
在创设情境时,既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又不能游离于所要学的知识之外,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产生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并非单纯指向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本身。确切地说,是指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这个现代化工具去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就是说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够用信息技术的思维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