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培养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途径
一、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构成 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活动, 是对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师生教与学的单向模式的一种突破, 将教学和研究融合在了一起。
二、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同时发生变化, 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时以问题为载体, 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课题, 收集、 分析和处理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成, 进而了解社会、 学会学习。 研究性学习通常能够使学生具备研究性学习能力, 当然, 研究性学习能力也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提要件。 详言之, 研究性学习能力包括自我认知能力、 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等。
三、 研究性学习能力应该使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得到发展。 自我认知能力是情商的表现之一, 在未来的职场竞争和生活场域中不可或缺,能够为大学生在大学阶段选课、 读书、 社团活动的选择提供依据, 并为未来自我职业生涯的设计提供条件, 他们的职业观将从 “就业” 转向“择业”。新一代的大学生群体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应试教育过程, 大学阶段应该是他们进入社会的一个准备期。 课程学习只是充实他们的知识储备而并不是大学学习的唯一目的。
教育研究选题的途径有哪些
大学生科研项目申请理由如下:
一、 科研课题申报渠道
1.国家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有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和青年基金题、国家杰出人才科学基金等。“863”计划(新“863”);“十五”攻关计划;“973”基础研究计划
2.省部级课题:部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教育部回国人员启动基金等)。
省自然科学基金、社会发展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重点科研基金等。
3.市、厅级课题。本单位科研基金。横向课题。自选题。
二、 科研申报书的格式
不同渠道,科研申报书不尽相同,但主要内容大体一致。下面,我们就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的格式为代表,作一说明:前置部分,封面,封二(填报说明)。
主体部分:简表
研究项目(包括名称、类别、申报学科、申请金额等);申请者(包括申请者的主要基本情况);项目组(包括主要成员基本情况);研究内容和意义摘要(160个字)
立题依据
项目研究的科学意义与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主要参考文献。
研究方案
研究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本项目的创新之处;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基础
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已积累和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申请者和项目组主要成员的学历、科研工作简历、近期发表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论著目录和获奖情况。
经费预算:包括支出科目、金额、计算根据及理由。
补充说明部分
申请者正在承担的其他研究项目;申请者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情况;申请者已结题的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完成情况;申请者承诺。
推荐与审批部分
不具高级职称申请者需2名高级职称同行专家推荐;申请者所在单位及合作单位的审查与论证。
书写申请书的基本要求
1.立题依据充分,国内外动态和信息了解清楚;课题科学意义重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起点高,学术构思新,有创见;与国内外同类工作相比,有自己的特色,避免重复。
2.课题研究范围不宜过大,内容过多,主攻方向明确、集中;技术路线清楚,设计方案合理可行,研究方法力求先进;充分说明已有研究的基础和技术条件,研究小组的优势和实力。
3.预期结果明确,充分展示预试验的结果,突出把握性和可行性;申报手续完备,各栏目填写完整、齐全、清楚、实是求是;认真选择申报学科专业,以便同行评议和终审顺利通过。
4.研究小组人员结构合理,实力较强,时间保证,符合规定;申请经费合理,恰当。
如何处理课题申报中的诸多关系
1.创新性与可行性的关系;课题大与小、研究内容丰富与精深的关系;形式与内容,科研构想与文字表达的关系
2.酝酿准备与形成标书的关系(厚积薄发,深思熟虑;文献调研要全面、新颖、充分;认真研究申报指南、项目指南;了解已被批准的项目情况;总结申报工作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精心选择学科门类;正确处理热门与冷门,熟悉与生疏之间的关系等。)
3.谦虚谨慎与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和已有工作基础的关系;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自身努力与公关工作的关系;利用院内、校内条件与院外、校外条件的关系。
4.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的关系(机遇、公关、宣传);科学思想(Idea)与科学方法的关系;申报本项基金与申报其他基金的关系;可以针对不同基金的要求、特点,适当变换,多渠道申报。
教育研究选题的途径:
(1)从有关理论中演绎研究问题:
从教育理论发展方面提出课题,要揭示原有理论同经验事实的矛盾,还要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不仅包括学科系统规划建设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课题,还包括已有教育理论传统观念和结论的批评怀疑以及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题。
(2)从教育实际中发现问题:
解决社会实践的紧迫需要。这是一种直接性来源。例如:《北京古树神韵》图书就是献给第29届北京绿色奥运的一份特殊礼物。
(3)从过去研究中发现问题:
从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研究领域最新的成果和有关学科发展的趋势及前沿中挖掘课题。这是一种间接性来源。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即从前人的理论总结基础上派生、外延与升华出来,从而选出具有更高价值的能充实、完善甚至能填补其空白的课题。如“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工程建设系列著作”出版工程,是“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工程建设”等系列研究的成果集成。
(4)从与专业人员接触中发现问题:
研究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与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还要从争论中发现问题,提高对教育问题的敏感性,自觉培养教育智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在实践中发现,关注问题。
扩展资料
科研选题的原则:
(1)需要性原则
需要性原则是指选题要面向实际,着眼于社会的需要,讲求社会效益,这是选题的首要和基本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目的性,即目的原则。这里所谓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尤其是工农业生产的需要,这是它的社会意义;二是根据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这是它的学术意义。或者二者兼有。
(2)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在选题时要考虑现实可能性。可行性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条件原则”。一个课题的选择,必须从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出发,选择有利于展开的题目。如果一个课题不具备必要的条件,无论社会如何需要,如何先进,如何科学,没有实现的可能,课题也是徒劳,选题等于零。
(3)合理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是指选题不但要考虑是否满足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具有实用价值;确实可行;而且还要看课题本身是否合理。所谓合理性原则,也称科学原则。如永动机、水变油的研究永远都是徒劳。
百度百科-科研选题
百度百科-选题来源
百度百科-课题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