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是985院校还是211院校?
北京化工大学既是985,也是211。北京化工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共建高校,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智能制造新工程师校企联盟成员,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北京化工大学原名北京化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领导。1971年,与北京化纤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化工学院。1978年,北京化纤工学院从学校分出。1994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化工大学。1996年,北京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学校。1998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直接管理。2007年,成为教育部、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共建高校。
北京化工大学经过60余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等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形成了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 ?
学校学科实力稳步增强。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以及生物学与生物化学4个学科进入ESI排名的前1%。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并列第3。学校现有7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96个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门类,10个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55个本科专业;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涵盖14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7个):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材料学、化工过程机械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2月,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3人(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双聘院士5人),其他国家院士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2人、青年学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30人,“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7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0人(其中在岗30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首都科技领军人才”获得者5人,“北京市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1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管理人员1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个,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5人。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社科类省部级基地;拥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1个国家国防科工局第二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5个国家引智基地,1个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
2001年以来,学校有29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拥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位居全国高校前列。一大批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 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
十二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累计到款17.41亿元,比“十一五”增长7.9%;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078项,牵头承担中国国家“973”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等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11项;高模量碳纤维等科研成果已成功应用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十二五”期间中国国内专利授权量年均350余项,总授权量为“十一五”的3.4倍;共获得中国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
211工程和985工程简介 ?
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全国一共115所211大学,“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北京(26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体育大学。
上海(10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第二军医大学。
天津(4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
重庆(2所):重庆大学、西南大学。
山西(1所):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1所):内蒙古大学。
辽宁(4所):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吉林(3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
黑龙江(4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
江苏(11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河海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浙江(1所):浙江大学。
安徽(3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
福建(2所):厦门大学、福州大学。
江西(1所):南昌大学。
山东(3所):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
河南(1所):郑州大学。
湖北(7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湖南(4所):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广东(4所):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广西(1所):广西大学。
四川(5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
云南(1所):云南大学。
贵州(1所):贵州大学。
陕西(8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第四军医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甘肃(1所):兰州大学。
海南(1所):海南大学。
宁夏(1所):宁夏大学。
青海(1所):青海大学。
西藏(1所):西藏大学。
新疆(2所):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
211大学的优势:保研率高、出国留学好处多、就业更容易。
保研率高:211大学学生受益大,一般来说,留校保研比例在80%左右,为了防止优秀人才外流,校外推荐保研率多数卡在20%以内,甚至仅在2-3%之间。对于打算读研继续深造的学生而言,进入211大学就等于“半脚”踏进了“读研大军行列”。
出国留学好处多:目前,随着世界联系日益紧密,出国留学也是许多家长与学生热衷的一条“别样路”。申请国外留学时,除了常规的成绩、语言成绩、文书资料外,还有一些“潜规则”,那就是看重学生的学校背景是否属于重点大学中的“211”“985”。更有不少国外院校,会对中国“211工程”、“985工程”大学的学生在申请留学录取条件上有不同程度的放宽,优先录取,这就意味着比起“非211大学”,“211大学”学生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就业更容易:有211大学背景,就拥有更多的就业选择权。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