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爱护和爱惜有什么区别?

一语惊醒梦中人1年前 (2023-12-02)阅读数 9#综合百科

爱护

àihù

爱惜并保护:爱护公物ㄧ爱护年轻一代。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

宋洪巽《暘谷漫录》:“京都中下之户不重生男,每生女,则爱护如捧璧擎珠。”

陈毅《向秀丽歌》:“你学会了在紧要关头进行选择,爱护人民的事业重於爱护自己。”

爱惜

àixī

1.爱护珍惜。

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临人亲职,爱惜仓库。”

唐杜甫《古柏行》:“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元马致远《耍孩儿?借马》套曲:“近来时买得匹蒲梢骑,气命儿般看承爱惜。”

杨朔《京城漫记》:“你要是懂得人民的生活,你就会像人民一样爱惜这块地方了。”

2.疼爱,怜爱。

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隆愈爱惜,同於亲戚。”

《红楼梦》第一○九回:“怎奈这位呆爷今晚把他当作晴雯,只管爱惜起来。”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三回:“德夫人因爱惜逸云,有收做个偏房的意思。”

3.吝惜,舍不得。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

唐薛用弱《集异记?叶法善》:“所得金帛,并修宫观,恤孤贫,无爱惜。”

《朱子语类》卷二一:“有爱惜官物而不能施惠於百姓者。”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裏》第一章:“凭良心说,我没有睡大觉,也没有爱惜自己的力气。”

爱惜的读音是:àixī。

爱惜的拼音是:àixī。词性是:动词。注音是:ㄞ_ㄒ一。结构是:爱(上中下结构)惜(左右结构)。

爱惜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爱惜àixī。(1)重视而不糟蹋。

二、引证解释

⒈爱护珍惜。引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临人亲职,爱惜仓库。”唐杜甫《古柏行》:“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元马致远《耍孩儿·借马》套曲:“近来时买得匹蒲梢骑,气命儿般看承爱惜。”杨朔《京城漫记》:“你要是懂得人民的生活,你就会像人民一样爱惜这块地方了。”⒉疼爱,怜爱。引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隆愈爱惜,同於亲戚。”《红楼梦》第一_九回:“怎奈这位呆爷今晚把他当作晴雯,只管爱惜起来。”《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三回:“德夫人因爱惜逸云,有收做个偏房的意思。”⒊吝惜,舍不得。引《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朱子语类》卷二一:“有爱惜官物而不能施惠於百姓者。”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凭良心说,我没有睡大觉,也没有爱惜自己的力气。”

三、国语词典

爱护珍惜。

四、网络解释

爱惜爱惜:一般常用词汇注音:àixī释义:1、因重视而不糟蹋。2、疼爱;爱护。

关于爱惜的近义词

敬爱珍重吝惜珍惜吝啬敬重疼惜珍爱珍视尊崇

关于爱惜的反义词

_蹋糟蹋浪费糟踏蹂躏糟践

关于爱惜的诗词

《瑞鹤仙·是花堪爱惜》《柳枝辞·东君爱惜与先春》《因次其韵·爱惜浓香恐过时》

关于爱惜的诗句

精艺终为人爱惜不自爱惜甘蹈死吾徒须爱惜

关于爱惜的成语

恩恩爱爱惺惺相惜爱日惜力爱惜羽毛在所不惜

关于爱惜的词语

禹惜寸阴在所不惜不惜本钱惜香怜玉惜字如金不惜工本爱惜羽毛惜指失掌寸阴可惜爱日惜力

关于爱惜的造句

1、人们不爱惜动物,它们迟早会销声匿迹的。

2、小学生要爱惜自己的书本和文具,不要把它们弄坏了。

3、粮食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换来的,我们要爱惜它。

爱护和爱惜有什么区别?

4、建议去听几首哥。亲爱的再见。飞上别人的床,躲避的爱,我写一句。亲爱的,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会永远爱你,如果我不能让你快乐,那我就放手让你飞走,亲爱的,以后我不在你一定要爱惜自己,一定要好好的活着,亲爱的,如果有一天再外面玩累了,就回家。

5、大家都知道他是个十分爱惜羽毛的人,怎会沉溺于酒色之中?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爱惜的详细信息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