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品有哪些
1、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药物
天然氨基酸和氨基酸混合物及衍生物。蛋氨酸可防治肝炎、肝坏死和脂肪肝,谷氨酸可用于防治肝昏迷、神经衰弱和癫痫。5-羟色氨酸。
2、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
化学本质性同,分子量有差异。蛋白质类药物:血清白蛋白、丙种球蛋白、胰岛素;多肽类药物:催产素、胰高血糖素。
3、酶和辅酶类药物
酶类药物按功能分为:消化酶(胃蛋白酶、胰酶、麦芽淀粉酶)、消炎酶(溶菌酶、胰蛋白酶)、心血管疾病治疗酶(激肽释放酶扩张血管降血压)等。辅酶类药物在酶促反应中传递氢、电子和基团的作用,辅酶药物已广泛用于肝病和冠心病的治疗。
4、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类药物
DNA可用于治疗精神迟缓、虚弱和抗辐射,RNA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辅助治疗,多聚核苷酸是干扰素的诱导剂。
5、糖类药物
抗凝血、降血脂、抗病毒、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和抗衰老。
扩展资料
药物来源
正常机体之所以能保持健康状态,具有抵御和自我战胜疾病的能力,正是由于生物体内部不断产生各种与生物体代谢紧密相关的调控物质,如蛋白质、酶、核酸、激素、抗体、细胞因子等,通过它们的调节作用使生物体维持正常的机能。根据这一特点,可以从生物体内提取这些物质作为药。
生物药物的原料来源:
天然的生物材料:人体、动植物、微生物和各种海洋生物。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有目的人工制得的生物原料成为当前生物制药原料的重要来源,如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得的微生物或细胞。
百度百科——生物药物
药品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有力武器之一。为了使药物充分发挥疗效,病人又乐于使用,就需要将药物制成一定的形状,如药粉、冲剂、药水、汤剂、丸剂、药片、针剂、药膏等,统称剂型。
病有缓急,症有表里,这样对于剂型的要求也不相同。例如急症用药,为了使疗效迅速,宜采用药水、针剂;患慢性疾病则希望药效缓和而持久,需要用丸药、片剂等;患皮肤病则需要用药膏、擦剂等。
根据药物的性质不同,也要求制成不同的剂型。例如在胃中易被破坏的药物,像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对胃部有刺激性的药物,像治疗血吸虫病的酒石酸锑钾,均需要制成针剂使用。又如药品中若含有较多的剧毒性成分,则需要制成蜂蜡丸使用,像含有水银的三黄宝蜡丸,这样既可防止药物中毒或过强刺激,又可延长药物的疗效。
饶有兴味的是,将同一种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其作用快慢也不一样。如某些镇痛退热药,既可制成药粉,也可制成药水或针剂,但发挥疗效的速度,以针剂最快,药水次之,药粉最慢。又如治疗胃溃疡的氢氧化铝,可以制成凝胶剂,也可以制成药粉或药片,但疗效以凝胶剂最好,药粉次之,药片最差。令人惊讶的是,个别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后,所产生的疗效竟完全不同。像硫酸镁制成溶液,热敷可以消肿,口服可以导泻,而制成针剂却可以抗惊厥,用于治疗尿毒症、破伤风与高血压性脑病等。胰酶遇胃酸易失效,宜制成肠溶胶囊或肠溶片服用,使其在肠内发挥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效用。但将胰酶的精制品制成“注射用胰蛋白酶”,却可用于治疗胸腔疾患,如脓胸、肺脓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及血栓性静脉炎等。最近发现,它还可用于治疗毒蛇咬伤,且具有高效、速效及副作用小的特点,因此,千万不能用错。
另外,有时为了服用、贮存、携带、运输的方便,也需要将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如冲剂、片剂等。
常用的剂型约数十种,各有一定的特点。现将一些主要的简介如下:
汤剂是祖国医学中应用最早的一种剂型,相传创始于商代,迄今仍在广泛应用。它有很多优点,如可以根据病情变化加减化裁,机动灵活地使用药物;汤剂多为复方,药物之间能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可增强疗效、缓和药性、减少不良反应,而且制备简单,吸收较快,但容积较大,味苦,且易于变质或发霉。
药酒是用黄酒或白酒将中药内的有效成分浸出的一种剂型。有时还加入蔗糖或蜂蜜来矫味着色。它常用于祛风活血、止痛散瘀,效果颇佳。且久贮不易变质。如国公酒、舒筋活络酒等。但对小儿、孕妇及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禁用。
膏滋又称煎膏剂,为我国习用的一类膏状的口服剂型。它以滋补为主,兼有缓慢的治疗作用,且因含有蔗糖、蜂蜜而味美适口,为病者所乐用。如枇杷膏、益母草膏与十全大补膏等。
软膏药物与凡士林等混合制成的一种半固体剂型。涂于皮肤或粘膜上,能起到保护、滑润及局部治疗作用。如烫伤软膏、醋酸肤轻松软膏等。
膏药一般分为硬膏药与橡皮膏药两种。其中硬膏药俗称黑膏药,是将药物用油熬炼后下丹制成。它能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起到消肿、拔毒、去腐、生肌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疼痛等症。如宝珍膏、狗皮膏及万应膏等。另一种橡皮膏,俗称伤筋膏药,是将药物与橡胶、松香及油脂性物质混合制成的,携带、使用都很方便,而且不污染衣服,但膏层较薄,药效维持时间较短。常用的有伤湿止痛膏、消炎解毒膏、香桂活血膏等。
栓剂又称塞药,为古老的剂型之一。如人们熟悉的甘油栓和痔疮锭呈鱼雷形,塞入肛门后,经括约肌收缩容易压入肠内,发挥局部治疗作用。以后又发现栓剂尚可通过直肠粘膜吸收,起到全身作用,如治疗哮喘的氨茶碱栓、氨哮素栓等。
散剂俗称药粉。可分为内服或外用两种。它比片剂或丸剂容易吸收,奏效较快。但容易吸湿变质,故需要密闭贮存。
胶囊剂一般分为硬胶囊剂与软胶囊剂两种。其中硬胶囊剂是将固体或半固体药物填充于大小不同的两节圆筒形硬胶囊中,紧密套合而成。软胶囊剂常称胶丸剂,是将油类或液体药物封闭于软胶囊中,而成为一种圆形或椭圆形的内服剂型。前者如速效伤风胶囊,后者如鱼肝油胶丸。它们不仅外表整洁美观,容易吞服,而且可以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服用后迅速崩解释放药物,发挥疗效。
丸剂俗称丸药,为古老的剂型之一。由于它具有服用、携带方便,借助于包衣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以其作用缓和、持久等特点,常作为慢性病的治疗及调和气血之用。按所用的辅料不同,丸剂又可分为水丸、蜜丸、糊丸、蜡丸等类型。
滴丸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高效、速效的口服剂型,多用于难溶性的、不易吸收的或有刺激性的药物,是丸剂的一大革新。服用后,辅料迅速溶解,而使药物呈微粒析出,吸收较快。如苏冰滴丸、芸香油滴丸等。
冲剂呈颗粒状,临用时加开水冲服。它是汤剂的新发展,既保持了汤剂药效发挥快的特色,又克服了汤剂体积大、容易腐败变质的缺点。若加入多量糖粉,即具有糖浆剂的特点,对小儿尤为适宜。如感冒冲剂、止咳冲剂等。
片剂创始于19世纪40年代,近十几年来又有新的发展。它具有剂量准确、成本较低,以及服用、贮存、运输方便等优点。还可在药片上压上主药的名称或外文缩写及含量,便于识别。也可在药片上压成凹纹,以利于折成两半或四份服用。但儿童及老年人不易吞服。
纸型片它外表像一张纸,撕一格即可服用。这是将一定量的药物吸附在一定大小的特制的可食性纸上,而制成的一种内服剂型。它体积小、疗效高、包装简单、便于携带,但由于纸的吸附量有限,只适用于小剂量药物。如口服避孕纸片、胃疡平纸片、硫酸阿托品纸片等。
膜剂为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剂型。是将药物溶解在一定材料中制成薄膜状的剂型。它含量准确,重量轻,体积小,既可口服,也可外用。如硝酸甘油膜、毛果芸香碱眼用膜及避孕膜等。
注射剂俗称针剂。始用于19世纪,发展迅速,如今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和最常用的剂型之一。针剂具有很多优点,其药效迅速,适于急救;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响;还可产生局部定位作用。缺点是使用不便,注射疼痛和价格较高等。常用的有水针和粉针两类,前者如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后者如青霉素、辅酶A等。另外还有油针如雌二醇、丙酸睾酮等。
气雾剂由喷雾剂发展而来。主要是将药物与液化气体或压缩空气一起装于带有阀门的封闭耐压的筒内,使用时借助于容器内的压力,使药物成雾状自动喷射出来,让这些微粒直达呼吸道或被皮肤吸收,以发挥作用。其吸收速度并不亚于注射,而用法却比注射要简便得多。如喘息定气雾剂、芸香草气雾剂。其特点是剂量较小、奏效迅速,能保持药物的无菌状态,并能减少局部涂药的疼痛与感染,副作用较小。但制备麻烦,价格较贵,需要有一定的设备,因而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微型胶囊简称微囊,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它的体积很小,只有1微米到几百微米,可以制成胶囊剂、片剂、注射剂等使用。微囊是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包裹一层高分子物质,而成为一种密封的囊状粒子。其特点是能增加药物的稳定性,使其不受湿度、光线的影响,同时可防止药物挥发,能掩盖气味,并减少刺激性。如蒜素微型胶囊剂、牡荆油微囊片、亮菌甲素微囊注射液等。
综上所述,任何药品的治疗作用,基本取决于本身的化学结构、性质和组成,然而剂型是药物应用的必要形式,它可以调节药物作用的快慢和持续的时间,以及减少副作用。可见,只有将药物制成相应的剂型,才能适应各种不同的情况,达到治疗的目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