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界奥运会优秀运动员感人事迹
我的祖国让我来参加奥运会,不只是为听发令枪响,而是要让我一直跑到终点。”这可能就是奥运的伟大之处。国不分强弱贫富,都有参加奥运的权利。即使是一位最业余的选手,他们的永不放弃和坚韧不拔,依然足以让全世界仰视。正如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曾经说过的:“我们盼望着,当奥林匹克的圣火熊熊燃起,赞颂英雄的《奥林匹克圣歌》又一次奏响时,来自小国和大国的运动员都是英雄
仔细看范德韦德的头部,你会看到两个触目惊心的伤疤。这两个硬币大小的伤疤可不是什么另类一族的装饰,这是白血病患者进行化疗和骨髓移植手术留下的痕迹,这样的伤疤,在人说话甚至喘气时都会颤动。今年27岁的范德韦德颇具游泳天赋,然而20岁的那一年,他被查出患有白血病,病魔夺去的也许不仅是他的运动生涯,还可能是他的生命。
幸运的是在与病魔的斗争中范德韦德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在成功接受了骨髓干细胞移植手术后,范德韦德重新回到了赛场上。2008年,他在北京写下了运动生涯中最壮烈的一笔,“金镶玉”是对他这样一个永不言版的英雄的最好奖赏。
有梦想,就会有奇迹
8月8日晚,当只有四名运动员的伊拉克代表团走进国家体育场时,他们获得了比美国、俄罗斯这样的超级大国更多的掌声。大概在奥运会开幕半个月前,国际奥委会取消了伊拉克参加本届奥运会的资格,虽然后来经过斡旋,伊拉克队重新获得了参赛权,但是大部分比赛的注册报名时间已过,伊拉克最终只有四名运动员获得了参赛权。
在这支队伍中,两名赛艇选手诺扎德和杰布尔比赛中穿的是已经旧的不能再旧的比赛服,甚至在他们比赛后上岸,有记者看到他们的袜子上还破了好几个洞,至于比赛用的赛挺则也是组委会提供的。年轻漂亮的短跑选手多娜性格开朗,平易近人,当她笑着向你讲述她在国内训练时有人向她开枪时,你简直无法相信这是真的。然而事实就是这样,多娜的生命曾多次受到直接的威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多娜和他的教练一直在坚持训练。她脚上的二手跑鞋,是她在仅有的几次出国比赛的经历中在约旦的旧货市场买的,那双鞋上也早已磨出了洞。
比赛结果可想而知,赛挺选手诺扎德和杰布尔在预赛中最后一个到达终点,多娜也没有通过女子100米的第一枪。不过他们来到北京参赛就已经创造了奇迹,正如多娜自己说的:“能代表自己的国家参加奥运会一直是我的梦想,再苦、再危险我都会坚持下去!”
索维金娜的名字熟悉体操的人肯定不会陌生。在体操这样一个女选手20岁就已经算是“老将”的项目上,这位现代表德国出战的哈萨克斯坦老将却已经33岁了。其实十几年前丘索的运动员经历和其他很多体操女运动员一样,十几岁参加比赛,过了二十岁选择退役、结婚、生子。然而不幸突然降临到了她的头上:她的儿子在出生后不久被查出患有白血病,这是一个在治疗上需要花费相当多金钱的疾病。此刻,已经退役六年的丘索维金娜选择了复出,四处参加比赛挣钱为自己的儿子治病。过去的几年里,国际上大大小小的体操赛事都可以见到她的身影。
为了给儿子一个更好的治疗环境,丘索维金娜移居德国并转换国籍代表德国队参加国际比赛。体操世界杯、世锦赛以及奥运会的赛场上,人们又看到了这位已经年过三十的老将在与比自己小十多岁的运动员拼杀。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丘索维金娜再次出场,令人惊讶的是这位今年已经33岁的老将在跳马比赛中摘得一枚银牌!这也是德国女子体操选手在本届奥运会上的唯一收获。33岁的丘索不仅故事感人,运动水平也丝毫不比那些年轻的小姑娘们差。在登上领奖台的那一刻,丘索获得了现场观众最热烈的掌声。
她是一位成功的运动员,她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她用一只手臂做到了常人用两只手都很难做到的事情。她的名字叫娜塔莉娅?帕蒂卡,一个天生右下臂 残疾的坚强姑娘,一个被誉为为乒乓球而生的波兰“维纳斯”。13日是帕蒂卡在本届奥运会的首次高调“出镜”,她代表波兰队与中国香港队进行女团小组赛的第一轮比赛,虽然最终以微弱分差惜败。但比赛中,这位独臂女侠还是赢得了全场的尊敬和掌声。在波兰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147位的帕蒂卡,从7岁起就迷上了乒乓球,11岁参加残奥会,15岁赢得2004年雅典残奥会乒乓球冠军。今年她还在世乒赛首轮小组赛中打败了世界排名第六的新加坡名将李佳薇,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虽然帕蒂卡最终没有取得本届奥运会女单的入场券,但她却得以代表波兰乒乓球女队参加女团比赛,同时也力求在残奥会上捍卫金牌。作为残疾运动员,帕蒂卡用别样的美丽诠释着体育运动的真谛,也感动着世人。
邢慧娜家住潍坊市寒亭城区北郊,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爷爷是一位革命伤残军人。邢慧娜的爷爷每天都坚持晨跑锻炼,她小小年纪就跟着爷爷出早操。爷爷做操,她也像模像样地做,爷爷跑步,她也跟着跑。有她这么一个跟屁虫,总是乐得爷爷合不拢嘴。
邢慧娜10岁那年,在寒亭区中小学生越野赛上她的鞋被别人踩掉了,她赤着脚跑在煤渣地上,结果还拿了第一名。此事引起了寒亭区业余体育学校校长胥军利的注意,选拔她参加1995年春天在青州举办的潍坊市中小学生春季越野赛。当时寒亭区没有专门的体育学校,胥校长对邢慧娜的妈妈说:“你让孩子多练习跑步。”
于是,邢慧娜的母亲当起了女儿的“教练”。早晨,妈妈骑自行车领路,闺女在后边跟着跑,每天早上跑5公里,风雨无阻。1995年初,上初一的邢慧娜被市体校教练迟玉斋发现,邢慧娜从此走上了竞技体育的道路。在迟教练调教下,邢慧娜成了潍坊市女子中长跑第一人。1998年,她第一次参加山东省运动会,就成了女子1500 米和3000米双料冠军,并获得了“运动健将”的称号。
1999年邢慧娜面临一个大的选择,是上清华大学还是继续专业训练。当时好几个省队前来请她加盟,清华大学的老师也亲自登门,承诺要破格录取她进入校队。对邢慧娜来说,一个农家孩子进入清华大学机会难得,以后的人生可能就会变得轻松一些;如果继续在专业队训练,意味着要吃更多的苦,而且前途不明朗,如果遇到严重伤病,运动生涯将会毁于一旦。
最后,在迟玉斋教练和妈妈的帮助下,邢慧娜做出了一个两者兼顾的选择:进入山东省中长跑集训队,同时在山东大学中文系读书。此间,迟玉斋教练说了不少话,费了不少口舌,但是最使邢慧娜记忆犹新的一句话是:“人生在世,就应该轰轰烈烈一把,去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才能无怨无悔。”
2003年,对于邢慧娜来说,又是一个关键年。这一年,她参加了著名教练王德显的训练营,为备战奥运,他们曾三上高原,进行科学苦练。通过长期磨炼,邢慧娜在体质、技巧和心理上都逐渐趋于成熟。她有突出的耐力,善于跟随跑的战术特点和稳定的心理素质,许多了解邢慧娜的人都说,她在奥运会上夺冠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