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亦庄 经海路 到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坐地铁怎么走
地铁亦庄线 → 特9内环/740内环 → 480/959路, 2小时21分,37公里,换乘2次
经海路(A1口进),乘地铁亦庄线(经9站|29分钟),
在肖村下车(B口出),步行301米,至肖村桥,乘特9内环(经7站|55分钟)还可乘:740内,
在富丰桥南下车,步行224米,至富丰桥南,乘480路(经8站|33分钟),还可乘:959路,
到公交驾校下车,步行628米,到达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以科学的眼光认知世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北京经开区,也称北京亦庄) 科技 前沿新知系列讲座品牌活动《亦庄学院》,将于9月23日(本周四),再次开启连续上新、全程高能模式。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吕廷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放射治疗装备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瓦里安医疗系统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张晓等三位各自领域重磅大咖,届时将应邀作为2021年度《亦庄学院》第二批主讲嘉宾莅临北京经开区,历时两天(9月23日至24日),分别以《从5G到6G:移动通信为数字化转型赋能》《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发展转型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一个无惧癌症的世界》为主题,接连带来三场旨在传播创新知识,分享前沿智慧,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精彩讲座。
聚焦全球前沿 科技 普及、前沿产品发布,主打 科技 创新、产业创新的全国首个 科技 前沿新知系列讲座品牌活动《亦庄学院》,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宣传文化部指导,尚亦城(北京) 科技 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文化视频节目开拓者实力文化承办,每年会在全球范围内菁选并邀请处于当今世界 科技 前沿的顶级科学家、 科技 产业创新****担任主讲嘉宾,围绕领域热点话题举办系列演讲,让公众在享受由 科技 新知带来的乐趣同时,升级科学认知,领略创新魅力。
《亦庄学院》于去年年末正式开讲。由天体物理学家、“慧眼”天文卫星首席科学家张双南教授开启的首场讲座,通过深入浅出地揭示黑洞及星际穿越的秘密,带领现场与线上观众,颇为震撼地感受了一回科学巡天的奇思妙趣。进入2021年,《亦庄学院》加大了 科技 前沿新知的上新力度,于6月份打包式一举推出年度首轮四场高质量讲座。由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集成电路专家魏少军,著名神经科学家、清华药学院教授鲁白,青年女科学家、西湖大学博士后白蕊,京东方高级副总裁、显示事业群首席产品官邵喜斌等四位顶尖 科技 ****,分别带来的关于芯片如何改变世界、AI能不能替代人类大脑、发生在我们体内的RNA剪接真相,以及显示技术怎样升级世界的精彩等演讲内容,在一次次惊艳到现场观众的同时,也以其致力于 科技 新知分享的高标准内容设置,强化面对面问答互动的热力全开形式,赢得了各方赞誉。
即将启幕的2021年度《亦庄学院》第二轮三场重磅讲座,不仅拓展了 科技 前沿新知的辐射面,涵盖信息经济、能源环境、医疗创新等不同领域,更以国际国内及行业前沿时下最新议题,对接企业与个人的当下境遇,以期进一步凸显世界、国家、未来与行业、职业乃至每个 社会 个体密不可分的关系,进而能为激发大家的 科技 创新志趣,投身产业创新实践,参与 社会 进步,助益经济发展,力所及地具体做些什么提供有益参照。大情怀、新知识、接地气,强策划、多互动、重分享,始终是《亦庄学院》这一北京经开区作为高新 科技 集聚高地推出的创新型品牌文化活动,在内容规划开发方面所追求的目标,也是该项目得以接续精彩,赋能 社会 ,普惠公众,为北京打造创新文化做出“亦庄贡献”的生动体现。
纵观每一轮信息革命,无不引领着 科技 浪潮和产业巨变,同时也影响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如今,伴随着5G时代到来,手机换新或秒下**变为现实, 社会 、经济、商业、 科技 等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快速变化,同时也在塑造着新的运行模式和思维方式。只是在向数字化迈进过程中,大多数传统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和创业型企业,为何都没能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而从业者个人,面对席卷而来的 科技 潮和纷繁复杂的商业模式,又为何多半并非如想象般那样如鱼得水,反而愈加无所适从呢?知名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专家吕廷杰,是中国联通等多家5G生态链核心企业的独立董事,对5G相关的商业运用和商业模式有着深度洞察,对即将到来的6G也有着敏锐的预判。且待他登临2021年度《亦庄学院》讲台,为我们打开5G认知新视角,把脉6G前瞻新机遇,解读移动通信如何为国家、领域、企业与个人的数字化转型助力赋能。
全球变暖、环境变差,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这一问题之所以日益严峻,主要系由碳排放造成。只是碳排放又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而经济发展则需要消耗能源。好在近些年,国际 社会 在发展经济与环境质量关系的众多议题中,碳达峰与碳中和也即“双碳”概念,逐渐占据了“C位”。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后再慢慢减下去,这是碳达峰的目标;而到2060年,针对二氧化碳排放,会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这便是碳中和的目标。而要实现此一“双碳”战略目标,势必得以 科技 创新为先导,这就为 科技 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能源专家、“扎耶德未来能源奖”终身成就奖得主李俊峰,长期从事能源经济和能源环境理论研究,主导起草了能源领域多部重要法律政策。他将为大家带来的这场关于国家力主“双碳”战略,究竟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的演讲,势必会启发关联企业的广大 科技 工作者乘势而上、选对目标、勇于创新、奋力攻关,为共襄绿色发展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癌症现已成为危害我国国民 健康 的主要疾病之一。每年我国新诊断的癌症患者数量已超过400万,因癌症去世的人则超过了280万。这就意味着,不仅癌症本身离我们每个人其实相去不远,而且带癌生存也将成为越来越多病患的日常境遇。好在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突破,各种各样的免疫疗法和靶向疗法,已能够使得癌症不同程度地缓慢消失。虽还不可能完全消失,但至少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在带癌生存中减少痛苦,改善生活质量。获评“2017年度中国十大医药产业人物之一”及“2019年度创新****”,致力于扩大放疗在中国的普惠率、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倡导创新引领 科技 抗癌先锋人物张晓,有个颇受称道的良好愿景,那便是创造“一个无惧癌症的世界”,这也正是他和他的团队,正努力构建的诊疗技术业态与创新医疗的未来。那么“一个无惧癌症的世界”会是个怎样的世界,它会为我们大家带来什么样的识癌防癌新观念,为癌症患者带来怎样的新希望和新福祉,还会给医疗领域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呢?就让我们锁定《亦庄学院》的演讲现场,拭目以待。
2021年度《亦庄学院》第二轮三场 科技 新知讲座活动的地点,设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内企业中芯国际演讲大厅,每场活动时长约80分钟,其中设置了40分钟的互动时间,现场参与的观众可直接向主讲嘉宾提问,面对面交流对话,聆听来自其所代表的领域或行业最前沿资讯。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