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脸谱常识老生小生花旦
1.关于中国京剧老生 小生 青衣 花旦的流派
老生:
孙派(孙菊仙)谭派(谭鑫培)王派(鸿寿)汪派(汪笑侬)汪派(汪桂芬)刘派(刘鸿声)余派(余叔岩)高派(高庆奎)言派(言菊朋)麒派(周信芳〔麒麟童〕)李派(李洪春)马派(马连良)唐派(谭韵寿)谭派(谭富英)杨派(杨宝森)奚派(奚啸伯)
文武老生:
李派(李少春)
武生:
俞派(俞菊笙)黄派(黄月山)李派(李春来)尚派(尚和玉)杨派(杨小楼)盖派(盖叫天)郑派(郑法祥)
小生:
程派(程继先)金派(金仲仁)姜派(姜妙香)俞派(俞振飞)叶派(叶盛兰)
旦角:
陈派(陈徳霖)王派(王瑶卿)梅派(梅兰芳)尚派(尚小云)程派(程砚秋)荀派(荀慧生)筱派(于连泉〔筱翠花〕)黄派(黄桂秋)张派(张君秋)赵派(赵燕侠)
武旦:
阎派(阎岚秋)朱派(朱桂芳)宋派(宋德珠)
老旦:
罗派(罗福山)龚派(龚云甫)李派(李多奎)李派(李金泉)
花脸:
钱派(钱金福)郝派(郝寿臣)金派(金少山)侯派(侯喜瑞)裘派(裘盛戎)袁派(袁世海)
丑角:
王派(王长林)萧派(萧长华)叶派(叶盛章)
2.京剧中除武旦,花旦,武生,小生,外还有什么介绍
生旦净末丑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小生:主要扮演年青英俊的男性角色。武生:主要扮演的是勇猛战将或是绿林英雄。红生:专指勾红色脸谱的老生。娃娃生:剧中的儿童角色等几大类。除去红生和勾脸(即在脸上画有脸谱)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脸的,即扮相都是比较洁净俊美的。
旦行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角色。旦行分为青衣(正旦):端庄娴雅的女子。花旦:天真活泼的少女或性格泼辣的 *** 。武旦:扮演精通武艺的角色。老旦:老年妇女。彩旦:滑稽诙谐的喜剧性人物。花衫:熔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于一炉的全才演员等称为花衫。
净行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净行可分为铜锤花脸(正净):庄严凝重的忠臣良将。架子花脸(副净):绿林草莽英雄或权臣奸相等。武净:悍战将或神话中的灵仙妖怪等。二花脸:扮演一些穷凶极恶之徒。
丑行又叫小花脸、三花脸。包括文丑:伶俐风趣或阴险狡黠的角色。武丑:精明干练而风趣幽默的豪杰义士。
3.求京剧知识
其实很简单.
1生行: 小生是指没有长胡子而且相貌相对英俊的青年人,一般书生气十足.
武生是身怀绝技的且有武功的青年人.
老生是指上了年纪的人,一般这种人都戴胡子化装方面比小生清,且眉目不上很重的颜色.
2旦行: 女性的统称.有"小旦"指未出嫁的一般穷苦家境的小姑娘.
"老旦"指上了年纪的老年妇女.
"青衣"指中年妇女.
"武旦"和"刀马旦"指身怀绝技的且有武功的女性.
3净行: 一般来讲有铜锤花脸也叫大花脸和架子花脸.
4丑行: 分文丑和武丑之分.
A 铜锤花脸:也叫唱功花脸.因为他的代表人物徐彦昭手持一铜锤.故所有的唱功花脸一般都叫铜锤花脸.
B 纠正一下,不叫郑公老生而是正功老生.这是指演员所从事的行当是主要的老生行当.
4.京剧的基本常识?
京剧:也叫“京戏”,是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 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55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个徽调班社,陆续进入北京演出,他们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腔、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而成。
“四功五法”:戏曲演员“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功夫和“手眼身法步”(一说“口手眼身步”)五种技术方法的合称。这是戏曲演员的基本修养。
“角色”:传统戏曲中,根据剧中人不同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等而划分的人物类型。如一般男子称生或末;老年妇女称老旦;性格粗豪的男子称架子花脸(副净)等。各自具有表演艺术上不同的特点。从戏曲史看,角色划分逐渐由简而繁。近代各戏曲剧种大都以生、旦、净、末、丑为基本类型,并各有较细密的划分。如生又分老生、小生、武生;旦又分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演员往往专演一个类型的角色,因而形成各种专门行当。习惯上,角色与行当通用。
“碰头彩”:戏曲术语。指演员一出台帘,观众即迎头报以热烈喝彩,俗成称“碰头彩”。
票友:戏曲、曲艺术语。它是非职业性戏曲、曲艺演员和乐师的通称。相传清朝初年,八旗子弟凭清廷所发“龙票”,到各地演唱子弟书,从事宣传,不取报酬,后来就把不取报酬的业余演员称为“票友”。票友的同人组织称为“票房”。票友演出称为“票戏”。票友转为职业演员称为“下海”。
四大须生
指30年代先后成名的四个京剧须生(老生)演员,即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四小名旦:1936年,北京《立言报》举行公开投票选举,选出当时尚在科班或尚未满师的京剧旦角演员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四人为“四大童伶”。1940年,在四大名旦的影响下,再次选举上述四人为“四小名旦”。
四大名旦:二十年代先后成名的四个京剧旦角演员,他们是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武场”:指乐器中的打击乐。如京剧的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过去,也指打击乐的乐师
“文场” :指乐器中吹、拉、弹的各种管弦乐。如京剧的胡琴、南弦子、月琴、笛子、唢呐等。过去也指演奏这些乐器的乐师、笛师等。
5.京剧女花旦脸谱简笔画,京剧脸谱是什么意思
京剧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天虬.
**--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如:宇文成都.
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
金,银色--表现各种神怪形象
6.在京剧脸谱中蓝色代表什么,红色代表什么,**代表什么,黑色代表
京剧
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凶恶;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京剧班社旧有“七行七科”之说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称占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
生: 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武生、小生、红生 、娃娃生。
旦: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分正净、架子花、武二花、摔打花、油花。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分文丑、武丑等。各个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艺上各具特色。
中国戏曲划分为哪四种类型的角色?
中国京剧老生和武生在唱腔上的区别很明显,一般老生的声音都是比较普通、尖细的,而武生一般是粗犷、豪迈的。
老生又称须生,正生,或胡子生。胡子在京剧里的专有名词叫"髯口"。老生主要扮演 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和念白都用本嗓(真嗓)老生基本上都是戴三绺的黑胡子,术语称"黑三"。另外还有灰色的,即花白的三绺胡子,专业名词叫"黪三"。白色的三绺胡子叫作"白三"。还有就是整片满口的胡子,不分绺,术语称"满"。
谓武生,就是京剧中擅长武艺的角色,武生分成两大类,一种叫长靠武生,一种叫短打武生。长靠武生都身穿着靠,头戴着盔,穿着厚底靴子,一般都是用长柄武器。这类武生,不但要求武功好,还要有大将的风度,有气魄,工架要优美、稳重、端庄。短打武生着短装,穿薄底靴,兼用长兵器和短兵器,要求身手矫 短打武生 健敏捷,内行的说法是要漂,率,脆,看起来干净利索,打起来漂亮,不拖泥带水,表演上重矫捷﹑灵活。
分为生、旦、净、末、丑。
相关介绍:
1.生:
生行是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扮演男性人物。生的名目初见于宋元南戏,泛指剧中男主角。历代戏曲都有这一行当,近代各地戏曲剧种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身份的不同,又划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分支,表演上各有特点。
2.旦:
早在宋杂剧时已有“装旦”这一角色。宋元南戏和北杂剧形成后仍沿用旦的名称,运用上又略有不同。昆山腔成熟期,形成正旦、小旦、贴旦、老旦四个分支。
3.净:
俗称花脸。以面部化妆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扮演性格、气质、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角色。或粗犷豪迈,或刚烈耿直,或阴险毒辣,或鲁莽诚朴。
4.末:
一般扮演比同一剧中老生作用较小的中年男子。传统昆剧演出整部传奇之首出,照例皆为副末念诵词曲开场。
5.丑:
喜剧角色。由于面部化妆用白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小块脸谱,又叫小花脸。宋元南戏至今各戏曲剧种都有此脚色行当。扮演人物种类繁多,有的心地善良,幽默滑稽;有的奸诈刁恶,悭吝卑鄙。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戏曲表演中有生、旦、净、丑的行当之分,各行都有各地的一套技术格律——程式。表演有分行,演员必须运用行当的程式,而不是运用直接的生活材料来创造角色,这是戏曲在塑形象的方法上的一大特点。“行当”这个概念所涵盖的基本内容,是某一种类型人物的共同生活特征
演员掌握了某一行当的程式,就等于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了这一行中所能包括的这类人物的基本特征。中国绘画讲究几笔就能描绘出对象的形貌和神韵,而行当的某些程式,也已经提炼到了这样的程度,它往往几下子就抓住了人物精神气质上的特征。
百度百科-中国戏曲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