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盘是什么意思
修学佛法最后的归趣在求证涅盘,那么学佛修行的人,当要彻底明白它,不可轻易忽略它。然而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让我来略说一下:
一、涅盘的意义
涅盘是梵语,正音为波利匿缚男,旧云涅盘,今顺古亦云涅盘。又名泥洹,或云涅盘那,皆音之讹略,或楚夏不同。旧译为灭度,或云寂灭、无为、解脱、安乐、不生不灭等,名虽异其义则同。今单举灭度和寂灭二义释之:灭度,即‘灭’除烦恼,‘度’脱生死的意思。寂灭,寂谓理性‘寂’静,灭谓烦恼‘灭’除。亦可说,证得‘寂’静之体性,自然烦恼‘灭’除;烦恼灭除,自然证得寂静体性。“智论”云:涅名为出,盘名为趣,谓永出诸趣生死,则亦可译为出趣也。
若据新译——玄奘法师则译为‘圆寂’,此义比较来得完善,因为寂灭、灭度、解脱等译,不过仅约断德方面,言断灭生死烦恼。圆寂则统明智断二德。今略释之:
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做‘圆’;永离一切烦恼生死叫做‘寂’。简单的说:即德无不‘圆’,患无不‘寂’。详细的说:即福慧二严做到圆满无缺(圆),三惑烦恼彻底清除,二种生死完全度脱(寂),永远不再被烦恼生死所困扰,回复‘圆’明‘寂’照的本有心体,而获到一种纯善纯美的庄严解脱。这就是涅盘的境界——圆寂。圆约进善方面言(成就一切福德);寂约灭恶方面言(断惑灭苦)。据此研究起来,圆寂似乎大乘无为的涅盘,寂静、灭度等为小乘涅盘。
要之,圆寂也就是指得‘圆明寂照之真心’。因为它——真心——本具一切功德(圆),永离一切烦恼(寂)故。成佛即证此真心,故涅盘并非诸佛的专有品,不过凡夫一向为梦想所蒙昧,因此不能证得。所谓迷则颠倒梦想,悟则究竟涅盘。
当知梦想,根本是由本觉真心而起的,我人如能灭一分梦想,即证一分真觉(如镜子去一分尘埃,即现一分光明),乃至全灭全证。至此则一切功德无不复归‘圆’满,一切烦恼生死无不毕竟空‘寂’,是证到大乘究竟涅盘的境界。
二、涅盘的种类
现在再来把它的种类介绍一下:涅盘有二种,一、有余,二、无余,要详细明白它当分三段来讲:
(一)就小乘方面:证得阿罗汉果,对于招感生死业因的见思惑,虽已断尽而更不生起,但尚有前业所招的生死果报身未灭(生命体犹存),叫做有余涅盘(尚有余此有漏依身的生死苦果可灭故)。若连以前烦恼业所受之身亦灭,更不随业受生死,叫做无余涅盘(无余外生死苦果可灭故)。换言之:不但招感生死之本的心理上之烦恼业惑已经解脱,即众苦所聚的生理上之现实生命体亦同称解脱,此为无余涅盘。以上为小乘的有余、无余涅盘(此有余、无余同为一体,因同断见思,同证真理。其不同处,唯在有漏依身上灭,未灭上分)。
(二)就大乘方面:若变易生死因尽为有余涅盘,变易的果尽为无余涅盘。此为大乘的有余、无余涅盘。
(三)就大小相对言;小乘所证涅盘为‘有余’,因为它仅断见思烦恼,灭分段生死而已,尚‘有’其‘余’的尘沙、无明烦恼未断,变易生死未了,故曰有余。至于大乘所证的涅盘,则为‘无余’,因为它是三惑全断,二种生死永灭,再‘无’其‘余’的烦恼可断,生死可了,故曰无余。此为大小相对的有余、无余涅盘。
又近代的学者说:果报身未灭为有余(虽惑断而身尚在)待果报身灭时,始称为无余的涅盘。
更对于小乘和大乘涅盘的分解,详细可再分为三点说明:
1、小乘灭生死而涅盘,大乘达生死即涅盘,这叫做本性寂灭非寂灭异,此其一也。
2、小乘唯断界内见思,大乘并断界外(三界外)尘沙、无明,这叫做界内界外断惑异,此其二也。
3、小乘无身无智,未彻证法身般若之德;大乘则身知具足,众德圆备,这叫做众德具不具异,此其三也。我来引一段经文补释这众德具不具的道理,使读者易懂。
“法华玄赞”二云:‘一、真如之体灵明妙觉,名为般若’;彼为觉性故也。小乘之涅盘体非觉性,故不名般若。二、真如之体出所知障,名为‘法身’;彼为一切功德法所依故。小乘之涅盘非为功德法所依,故不名法身。三、真如之体众苦都尽,名为‘解脱’;彼离分段变易故。小乘之涅盘唯离分段,未脱变易,故非圆满解脱。
据上所说,小乘涅盘所断的是见思烦恼,所灭的是分段生死,所证的是偏空真理,所以它的生死因便是见思烦恼,它的生死果即指有漏依身(为有漏烦恼感受生死所依之身)。大乘涅盘,所断的是尘沙、无明烦恼,所灭的是变易生死,所证的是中道实相理。此则以尘沙、无明为变易生死因,空及二边之法相为变易生死果。
二乘人灭分段生死,不受后有而入涅盘。大乘菩萨及佛虽变易生死,息妄归真,而证无余涅盘。或云:‘佛息应身之化,归于真身之本’谓之无余涅盘。
总之,二乘所证涅盘,它的本体是见思烦恼永寂,偏空真谛理显现。菩萨所证涅盘,它的本体是尘沙烦恼永寂,但中俗谛理显现。佛所证的涅盘,它的本体是无明烦恼永寂,实相中谛理显现。
小乘虽然不算圆满解脱,可是它已能了脱分段生死,因此,亦得称为涅盘——小涅盘;三德中仅具解脱一分。至于大乘所证的涅盘,可就不同了,它是圆断烦恼、圆满解脱、圆证三身、圆获三智;那法身、般若、解脱三德具备,常乐我净的四德不缺。
此外还有性净涅盘、无住涅盘,合前有余、无余为四种涅盘。有余、无余是三乘共证,凡夫无分;性净涅盘是凡圣同具;无住涅盘是佛果独证。今略说明之:‘性净涅盘’谓诸法自体,性本空寂,不假他修,法法平等,圣凡不二的理性。‘无住涅盘’是说不住生死,不住涅盘,因为它是福慧圆满,更无所求。体虽如如而能不变随缘;用虽生灭而能随缘不变。又以大悲故不住涅盘(不忍坐视沉溺生死的众生而不救);以大智故不住生死(不被无明所迷,业力所转),故云无住。
结语
如上所明,涅盘是学佛修行最后的归趣,不消说它当然是个无法估价的圣果。嗟嗟!世有一班不懂教义的人,竟以涅盘认为是死的别名,这是根本错误的!要知道,它——涅盘,乃诸佛圣者所同证的圣果,是由历劫辛苦,积行一切功德所换来的代价。就以小乘涅盘来说:并不是个个死了就能即证涅盘。请大家认识清楚为幸!
分类: 社会民生 >> 宗教
解析:
涅盘寂静
涅盘是梵文(Nirvana)的音译,翻译成为中文称为圆寂。“圆”既
是圆满;“寂”既是寂静。我们通常会看到 文上写某某出家人圆寂了,此意既
是表示某某出家人涅盘了,这是错误的,是一般人误用的,是一般人误用了这个
词语。“圆寂”的意义是灭生死、灭烦恼而达到解脱无为的境界,既是不生不灭。
“灭生死”是众生不用在三界六道中生死轮回,了生脱死了,称为灭生死;“灭
烦恼”是凡夫有种种烦恼,如果觉悟,把全部的烦恼都放下,既称为灭烦恼,涅
盘又称为解脱,就是解脱生死与烦恼。那么“解脱”是怎么一回事那?打一个比
喻:你们被关在监牢里面,今天被释放,重见天日,得到自由,得到解脱,解脱
有自由的意义。解脱是针对生死与烦恼来讲,佛陀说我们众生被烦恼所束缚,所
以要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得到自由。烦恼是我们心中的监牢,把我们的心层层的
捆绑住,给予我们种种痛苦。解脱烦恼,并没得到一物,反而是把心中的贪嗔痴
及见解所执著的渣滓皆丢光。如果追求解脱者想“得到”解脱,那就是错了,因
为解脱是“什么都得不到”,心中无所得才叫做解脱,只要你得到一物,就没办
法解脱,因为解脱只是把一切的烦恼放下罢了。证悟涅盘者真正见到不生不灭的
诸法真相(涅盘)。我们凡夫在这世间所见到、所知道的一切都在无常的生灭(
诸行无常),对不生不灭的诸法真相不知不觉;修行者解脱生死证悟涅盘时,他
见到万法原来是不生不灭的,此是诸法的真相。佛经中常说:“证悟涅盘的圣者
看到一切都是不生不灭。”
涅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经常会误解涅盘是一种境界,很多人以为我现
在在生死烦恼的此岸,某某人证悟涅盘就是进入涅盘的境界,事实上涅盘并不是
进入一种境界。为什么这么将呢?我们来看因果,有因必有果,如果那个因是无
常的,期所形成的果必然也是无常。如果涅盘是一种境界,能进入那种境界,必
然能够出,有进、有出,就是有生灭,那么它必然是无常的。所以涅盘并不是一
种境界可进、可出;涅盘也不是可以得到一物,更没有证悟到涅盘的人,《金刚
经》上说了:“菩萨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其义是:实际上并没有众生进入涅盘,没有证悟涅盘的人。因为诸法的真相是不
生不灭,里面找不到一个“我”。诸法无我,又是不生不灭,所以没有人进入涅
盘。觉悟者证悟涅盘时,并不是感受到“我”证悟到涅盘,因为当有“我”的概
念生起时,它就生起凡夫见了,所以涅盘者很肯定,也不觉得有“我”证悟涅盘。
在这世间里,凡夫一直执著又“我”,认为“我”这个众生坐在大悲殿里听法,
当你证悟涅盘,就很清楚的知道没有我坐在大悲殿里。者是很难想象的,但是实
际上就是如此。因为刚才我们是用一念一念生灭的心,正忙着在身体内、心念中、
身体外、不是身体不是心以外寻找“我”。这样,我们的心就一念一念的在生灭,
这些生灭的心都找不到我。那么,当修行者证悟诸法不生不灭时,它知道这个生
灭的心都是不生不灭时,那个我去了那里呢?根本没这回事,好像刚才我问那位
居士,他真的见到它家里的猪没有猪,也不叫做什么名字;同样的,真正见到涅
盘者,他就知道根本没有“我”这回事,也没有想起有没有我进入涅盘,所以证
悟涅盘是没有人证悟涅盘。经中说没有中生灭度,既是说没有众生进入涅盘。觉
悟就是无人,也无我在轮回。觉悟者真正觉悟到没有人,也没有我,所以没有证
悟涅盘者。这样的觉悟者,他内心归于平静无生、清凉自在、无为、离一切妄想。
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他离一切“妄想”。“妄想”就是众生种种的心念,根据佛
法说我们众生从出世到现在都在妄想中,这些妄想告诉我们世间种种的事情。比
如刚才所讲的“雨水”,你认为天上有雨水落下,这就是妄想,实际上只不过是
某种因缘形成“水”从天上掉下来,并没有雨水,雨水只不过是一个名称罢了;
进一步说“水”也是一个名称。我们在名称里面生起种种妄想,所以当一个人没
有种种妄想之后,就不会认为有雨水掉下来,那时候他内心归于平静,称为寂静,
所以涅盘是离一切妄想。一切妄想都包括在语言当中,凡夫执著语言,依据种种
名称,分别种种事物,是我们坠入种种语言、事物当中。因为涅盘是离开妄想,
不在语言范围里面,所以涅盘不可以用语言来阐释。《法华经》上说:“诸法寂
灭相,不可义言宣。”既是此意。
虽然没有证悟涅盘的人,但是凡夫的我们还是要依赖语言来了解它,结果佛
陀慈悲,巧妙的运用语言来告诉我们,有所谓证悟涅盘的圣者,他们是:
佛陀--证悟无上正等正觉得觉者。
菩萨--证悟到无生法忍、无住涅盘的圣者。
辟支佛--证悟涅盘的圣者。
佛陀运用语言宣说这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圣者,但是学佛者千万不要执著有阿
罗汉进入涅盘,因为阿罗汉没有说他进入涅盘,而是凡夫认为有“人”进入涅盘。
我在举一个例子:天上的雨水滴下来,刚好滴在一朵花上,这跟你用浇花器浇花
是一样的,而你却认为是“雨水”滴在花上;进入涅盘只不过是诸法的因缘已经
散离了,他进入涅盘,但是没有任何“东西”进入涅盘;既是说一个人的生死因
缘已经没有了,我们说他进入涅盘,但是并没有“人”进入涅盘。
我们学佛者,或时在座各位总会有一些疑问,那就是诸佛、菩萨、阿罗汉死
后何去何从?佛陀去了哪里?现在在何处?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没来救度我们?佛
陀说这些疑问是迷者的无明妄想,对事物如实知见的证悟者来说,在他们的智慧
中并没有此烦恼。凡夫有无明妄想,认为有“我”,有“我”就有“他”,那他
是谁?他就是佛陀,所以我们要找佛陀去了哪里?如果没有“我”,没有“他”,
有谁去了哪里?所以我们不可以说证悟涅盘的佛、菩萨,他们现在在哪里?根本
没有这回事。打一个比喻:比如我把一朵花放在眼镜上,叫做“眼镜花”。因为
我们凡夫把在湖里的水叫做“湖水”;在海里的水叫做“海水”;在河里的水叫
做“河水”,所以这朵花在我的眼镜上,我把他叫做“眼镜花”。我把花从眼镜
上拿下,你就认为“眼镜花”不见了。但是当我们认真、理智的想一想,并没有
这回事,只不过我们凡夫执著名称里面有一实体,就有东西来,就有东西去,眼
镜花亦复如是。如果你认为有眼镜花,那就是执着眼镜花这个名称,而生起妄想。
因为这些妄想,所以我们就生起佛陀入涅盘后去了哪里的疑问,证悟涅盘者离一
切妄想,就没有这些问题了。
我们凡夫没有办法知道涅盘的境界,唯有智者内证,不可以凡夫的戏论来了
解。佛陀把凡夫的妄想称为戏论,我们不可以此来分别、了解涅盘,以及证悟涅
盘者何去何从。生死来去是众生无明的妄想,这是我们凡夫迷惑之所见,把一切
看成是实在。比如刚才我讲的眼镜花就是这样产生的。因为我们执著种种妄想而
迷惑,见到有生、有死、有众生、有我,认为实在有而生起执著,就看到生、灭。
实际上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所以涅盘并不是生、灭幻相以外,还有个不生不灭
的境界。既是说:我们往往误会在生、灭中没有涅盘,而在生、灭以外可以得到
涅盘,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妄想执著有生、灭,而看到生、灭之相,实际上在
生灭当中本来是不生不灭的,所以三法印的第三个法印是涅盘寂静,它是指万法
本来就是不生不灭,但是凡夫不知不觉,大慈大悲的佛陀却为愚昧、执著的我们
开示诠释。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