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年间,名动天下的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都有哪些人?
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是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以及赵元任。
梁启超梁启超,自号饮冰室主人,?饮冰?一词出自《庄子 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是清末近代时期最优秀的学者之一,其涉猎之广,博学之深,令旁人为之惊叹。梁启超在哲学、史学、文学、法学、宗教学等等一系列学科都有非常深的造诣,并且一生笔耕不辍,各种著作加起来超过了1400万字。1925年梁启超受聘担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陈寅恪陈寅恪,民国时期著名的国学大师,他的父亲是清末四公子之一的陈三立,他的爷爷是担任过湖南巡抚的陈宝箴。早年时期游学于西方诸国,在哈佛大学、柏林大学、苏黎世大学都留下了他求学的踪影,不过他却并没有任何一张文凭。1924年陈寅恪回国以后在梁启超的推荐下担任了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同时在清华的中文、哲学、历史三系担任教授。
王国维王国维,清末时期著名的学者、国学大师,在国学的许多领域都有令人瞩目的成就。王国维自幼家境贫寒,早年考取秀才,后乡试屡试不爽,又遇戊戌变法于是断绝了科举的想法,一心一意研究学问。梁启超称其?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1925年王国维受聘担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1927年王国维在昆明湖投湖自尽。
赵元任赵元任,难得一见的语言天才,其在语言上面的天赋为世人所惊叹,据说他精通世界绝大多数的语言以及全国各地的方言。他是民国时期第二批赴美留学的留学生,学成以后在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夏威夷大学、耶鲁大学等学校任教。1925年,赵元任被聘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
西南联大是怎么回事?出过什么名人吗
北京大学可以说是目前我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是由京师大学堂转变而来的,而京师大学堂在1898年所创立。在这所学校创立之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一个旁听的制度,不管是什么人,只需要缴两元钱,就可以自由的进入当时的京师大学堂,而且可以走进任何一间教室听课。但是这些人并没有当时京师大学堂的学籍、校服,也没有毕业证,唯一的权限就是可以进入校园学习。尽管是这样,在众多的旁听生中依然出现了许多的大师,比如:沈从文、周建人、杨沫等等。
在蔡元培先生前往北京大学担任校长的时候,这个旁听生的制度就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在当时北京大学任教的老师告诉蔡元培先生,当时的北京大学的一共对这些旁听生有五个公开,分别是:课堂公开、图书馆公开、浴室公开、运动场公开和食堂公开,所以对于这些旁听生来说,他们已经和正式的北京大学的学生没有什么差别了。而且在蔡元培先生任职期间,他对这个旁听生制度也非常的支持,并且得到了发扬光大,让更多的想学习的人进入了北京大学。
在当时北京大学有旁听生这个制度的时候,还存在着?偷听生?,对于旁听生来说,他们是需要办理一些相关的手续的,但是对于那些?偷听生?来说,他们不办理手续,直接进入教室听课。曾经就出现过上课的时候有十几个人,而到了考试的时候却只有一人的情况。
在北京大学旁听生的人中周建人是其中一个,他同时也是鲁迅的弟弟,因为当时鲁迅在教育部担任《新青年》的编委,所以周建人选择来投靠鲁迅。于是鲁迅就将他介绍进北京大学成为了一名旁听生,之后在上海商务印馆任职。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高校内迁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这一天也成为西南联大校庆日)。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应势而生。在南开大学遭受炮轰、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陆续被占的情势下,当时参加庐山会议滞留南京的三校校长决定在湖南长沙联合组建一所临时大学。
然而到了1937年底,南京沦陷,长沙危急,空袭不断,长沙临大决定迁往昆明。一因昆明地处西南,距前线较远;
二因滇越铁路可通海外,采购图书设备较为方便。1938年1月20日,近千名师生分批从长沙出发,分水、陆两路前往昆明。1938年4月2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正式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名人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友(含附中附小校友)中共有174人当选为“两院”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163人,中国工程院13人,朱光亚、郑哲敏为双院士,徐匡迪曾任中国工程院院长)。此外,在1948年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评选中,全部81位院士中,有27人出自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知名校友
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邓稼先、陈寅恪、陈省身、华罗庚、吴大猷、冯友兰、胡适、傅斯年、梁思成、钱端升、肖公权、陈达等。
扩展资料:
西南联大解散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组成西南联大的三所学校决定复员北返,师范学院则留在昆明继续办学。1946年5月4日,西南联大在新校舍图书馆举行了结业典礼,之后,学生分乘卡车,经过贵州的崇山峻岭进入湖南,从长沙乘江轮至汉口、南京;各批学生陆续转赴上海后,乘海船直赴天津,最后回到北平。
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师生陆续返回北平、天津,其部分校舍划归昆明师范学院,在1948年的《昆明市街图》上,原西南联大校舍处已经标注为“昆明师范学院”
1946年8月1日,昆明师范学院成立,迁入原西南联大新校舍与昆华中学南北院。在1948年10月中国史地图表编纂社编制的《云南分县详图》所附的《昆明市街图》的西北部,西南联大原校舍处已经标注成了“昆明师范学院”,即今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云南师范大学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