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及区别与作用
有丝分裂只发生在真核细胞中,原核生物只进行无丝分裂。二者的区别有:
1
有丝分裂过程中有核膜和核仁的消失,而无丝分裂则由于原核生物无核膜核仁,故不存在这一部。
2
有丝分裂过程中有纺缍体的出现,而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缍体。
3
有丝分裂过程中有梁色质的复制、梁色体的出现和着丝点的分裂,而无丝分裂由于原核生物无染色体,故不存在这些现象。
4
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一般远长于无丝分裂的细胞周期。
二者相同点:都有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一系列复杂的酶的参与,除少数情况(如初级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外,一般都是细胞内物质平均分配。
作用:有丝分裂的作用有:(1)通过减数分裂,生成配体,将遗传物质从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实现繁殖和遗传。(2)通过细胞分裂,实现受精卵发育成成熟的个体。(3)当生物机体的某一组织受到损伤时,通过有丝分裂生成新的细胞以修复损伤。
无丝分裂的作用是:实现生物体个体的繁殖。
有丝分裂定义
有丝分裂,又称为间接分裂,由W. Fleming (1882)年首次发现于动物及E. Strasburger(1880)年发现于植物。特点是有纺锤体染色体出现,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这种分裂方式普遍见于高等动植物(动物和高等植物)。是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
无丝分裂定义
无丝分裂(amitosis)又叫核粒纽丝分裂,是最早被发现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指处于间期的细胞核不经过任何有丝分裂时期,而分裂为大小大致相等的两部分的细胞分裂方式。早在1841年雷马克(Remak)在鸡胚的血细胞中看到了。1882年,弗来明 ( Flemmng)发现其分裂过程有别于有丝分裂,因为分裂时没有纺锤丝与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做无丝分裂。又因为这种分裂方式是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直接分裂,所以又叫做直接分裂。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区别
有丝分裂会出现纺锤丝,且核膜和核仁会消失,有染色体的出现和变化。
无丝分裂的早期,球形的细胞核和核仁都伸长。然后细胞核进一步伸长呈哑铃形,中央部分狭细。最后,细胞核分裂,这时细胞质也随着分裂,并且在滑面型内质网的参与下形成细胞膜。在无丝分裂中,核膜和核仁都不消失,没有染色体的出现,当然也就看不到染色体复制的规律性变化。但是,这并不说明染色质没有发生深刻的变化,实际上染色质也要进行复制,并且细胞要增大。当细胞核体积增大一倍时,细胞核就发生分裂,核中的遗传物质就分配到子细胞中去。至于核中的遗传物质DNA是如何分配的,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