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大学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突出
自1999年扩招政策出台后, 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据统计,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560万,?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了?800万人,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高?达?834万人,而2020年预计达到?874万。?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社会需求却没有相应增长,特别是有效需求短期内增长十分有限。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自身素质不高、求职技巧缺乏
首先,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就业期望值过高。由于受传统的就业观念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社会需求存在很大偏差,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很多毕业生认为只有在比较高的层次就业,留在大城市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愿意到大城市、到沿海发达地区,而不愿意到到中小企业、到基层和农村去就业。
其次,自身素质不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有部分毕业生对自身定位很高,过高估计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但事实上又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要。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责任心差、忠诚度低,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最后,学生缺乏求职技巧。有些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很不自信,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无法真正展示自己的实力。
2、扩招政策导致毕业生人数增多
高校扩招是基于增加高级人才供给量,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而采取的战略政策。但其短期效益并不理想。自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出台后,我国适龄青年大学入学率逐年增加,导致毕业生逐年增多。
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共115万,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高达874万。如此庞大的人群,必然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
3、高校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及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忽视
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不能有效地按市场需求来调适。往往是所开的专业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不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调整。
根据自身师资条件,专业的设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无法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相适应;又或者是按招生当年的市场需要大规模的扩招某些专业的学生,几年以后市场是否能完全吸纳则很难把握。这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高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忽视也不容小觑。目前,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很多高校只是对学生进行一些专业课的教学,对其他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心理素质差,无法适应社会要求,由此也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大学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首先,大学毕业生应该正视现实,对自己进行正确的社会定位,对自己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降低求职的心理预期,充分利用各方面渠道尽快就业。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注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一些与专业相关或与未来从事的行业有关的工作,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弥补自己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做好准备。
此外,大学生还应该做好自我职业规划。大学生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找出想做的而又能做的,分析自己的实力、价值和需要,然后考虑可行性,这就是通常说的“职业规划”。大学生应该从一踏进大学校门就应该开始职业规划,为自己的发展设定长远的目标。
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很难就业?
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
应该说大学生自主创业,有一定的优势,譬如年轻、激情,而且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也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者提供了诸多条件,但也会面临许多问题,那么,问题是什么呢?
(一) 心理准备不足
顽强的意志是创业的脊柱。在创业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矛盾和困难,如果无好的意志品质、不懈追求的精神,就不会取得成功。意志包括:坚韧不拔的毅力、敢冒风险的果断性和胜不骄败不馁的自制性。然而从对近几年曾涉足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情况分析来看,不少创业者往往缺乏这样的意志,他们对创业的艰苦性心理准备不足。由于家庭对学生创业的不理解和不宽容,家长供孩子读书已属不易,自主创业是笔额外的风险投资,与工薪家庭的投资回报期望相去甚远,从而导致家庭矛盾,出现意想不到的麻烦;由于创业之初人手少,无严格分工,创业者不得不同时担任多种角色,既疲劳不堪,又常常不能适应,这容易使人烦恼;由于创业要与社会各方面打交道,这又常常是初涉社会的大学生创业者所不擅长的,遭到碰鼻子办不成事的情形是常有的,这容易使人灰心;由于缺乏挫折承受准备,稍遇失败就心灰意冷,怀疑自己的能力,害怕承担风险,这容易使人半途而废等。这些都要求创业者事前就预见到创业的艰辛、风险和可能的失败,并做好面对的心理准备,以顽强的意志承受这一切。
(二) 资本筹措困难
资金不足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研究生创业的首要难题。创业需要资金,对于某些领域的创业甚至需要大量资金。对创业者来说资金有三个渠道,一是自筹,二是借贷,三是风险投资。自筹数量有限;借贷一则资信不足贷款不易,二则有期限要求,不能满足创业的长期投资需要;风险投资是最好形式,特别适合大学生创业者。但我国目前的风险投资市场还很不成熟:一是投资者少,资金有限;二是管理不规范,投资风险大;三是上市条件高,投资不能及时抽出,继续其他项目的投资。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投资者很少,数量也有限。为此,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支持风险投资的发展。另外,在当前风险投资市场很不成熟的情况下,针对大学生创业问题,国家应专门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但是作为意欲创业的大学生来说,不能等靠国家的扶持,而应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业。
晨星成长计划,为在校大学生提供3到30万的成长资金,解决考研学费、出国费用、创业资金等问题,可登陆官网查询
----------------------------------------------------------------
(三)企业管理经验缺乏
首先,从一份抽象的创业计划书到成功的市场运作,整个操作过程还需要借助长时间积累的管理经验加以磨合,这不是啃一啃纲常条目的书本理论就能达到的。如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某同学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你本身没有什么工作经验,仅仅是依靠在校园里面学到的一点皮毛的东西,一知半解的,就自己去搞创业,既搞技术、又要管理,我觉得不太现实。”其次,在成立了公司之后对于如何建立财务制度、人事制度、行政制度等等,学生创业者并不很清楚“设想一下,要自主创业办一家公司,方方面面的事情都需要自己打理,工商、税务等等部门都要进行沟通、打交道。这个面特别得广,对于一位刚刚跨出校门的学生来说很难,即使有这样的学生,也是极少数的。但是,如果学生本身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资金的话,作为学校来说,应该是支持、扶持这些大学生的。”
三、如何克服自主创业中的问题
(一)有效筹措资金
企业由人才、产品和资金所组成,资金不足,往往会导致创业者支付负担过重,无法成就事业。学生刚刚踏上社会,很少有足够的资金积累,学生创业者应更多地具有“多少实力做多少事”的观念。资金来源可以借于亲朋好友,也可以借贷于银行,如果企业拥有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成果,还可以寻求风险投资商的资金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首期资金,如果没有企业的信任和投入,一般往往由团队成员共同出资。
(二)组建优势互补的团队
自主创业要处理的事情面广、量重,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有效地应对各类情况。组建创业团队则能有效进行创新与经济管理的互补。如果具有有效的管理,还能保证创业团队形成最大的合力,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在组建创业团队时,应注意创业团队成员的性格搭配、角色分工及对公司远近期目标、策略制定、股权分配的认同等等,因为这些都是与企业成长相关的创业团队建设问题。
(三)建立广泛有效的社会关系
一个初期开办的公司往往需要得到各方面的帮助才能得到发展,创业者需要在社会环境中调动一切有利的因素。对于学生创业者,建立广泛有效的社会关系,是摆脱在与社会创业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重要因素。
(四)要有长期规划
创业者要选择自己熟悉又专精的事业,初期可以小本经营或找股东合作,按照创业计划逐步拓展。企业应先求生存再求发展,扎好根基。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企业尤其注意勿好高勿远,必须重视经营体制,步步为营以求创造利润。同时作为创业领头人要在企业发展中逐步形成好的经营理念、经营方针和经营策略,发挥企业全体成员的力量,求得企业的发展。
在未来社会,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自主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成材的重要模式。在上世纪末,国际教育界曾做过这样的预测:就世界范围而言,21世纪有50%的中专生和大学生要走自主创业之路。早在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就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为了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关心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要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人们说,没有学生创业就没有美国硅谷。高校毕业生创业不仅应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更应当作为一种文化来塑造。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工作,要不就是对工作的内容不满意,要不就是对于工作的薪资有争议,还有些学生因为长期生活在校园,对于社会工作难以适应,那么,应届大学生就业的困境在何处?
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过高,定位不准确
许多大学生在选择自己的职业时过多地关注经济繁荣的大城市,稳定的工作以及 500强公司。他们过多地追求好的生活条件,更高的工资和好的福利待遇,但对于一些收入普通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行业、单位和地区,是很难找到他们理想的工作的,这也是大学生寻找工作时忽略了自己的条件,个人专长和未来的增长。
产业结构失衡使大学生就业陷入困境
现阶段我国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产品需求大于供给,不过第三产业的发展仍然依靠低成本的制造模式,这种模式还基本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虽然吸纳了大量的农民工就业,但是由于高端知识型服务业发展滞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升级缓慢等问题,造成了大学生供给的质量不符合劳动力所要求的质量,也就是“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
高校人才培养不能适应用人要求
某些高校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某些高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