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有哪些原则和方法?
德育九个原则六个方法如下:
一、导向性原则。德育要理想性,方向性。
基本要求:
1.德育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要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德育要实现理想性和现实性统一。
二、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基本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严格要求和标准。
基本要求:
1.尊重,保护和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要正确合理,明确清晰,宽严相适。
3.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持不懈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四、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指学校,家庭和学校德育要相互协调。
基本要求:
1.学校教育内部各要素要相互协调。
2.协调学校,家庭和学校德育的影响 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3.注重教育的衔接性,注重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和系统性。
五、知行统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理论+实践。
基本要求:
1.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思想教育,提高道德认识。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要求和评价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六、因材施教原则。尊重个别差异进行个别教育。
基本要求:
1.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进行教育。
七、正面教育和纪律要求原则。
1.坚持正面教育。
2.用纪律要个要求与约束学生思想与行为。
3.建立健全学校班级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严格要求学生。
八、长善救失原则。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1.教师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客观全面评价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缺点。
2.自觉创造机会,将学生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觉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九、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相结合原则。
教师想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通过集体和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这样的教育是积极有效的。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德育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地理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增强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2. 道德品质教育。通过讲授道德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如勤奋、诚实、守信、友善、自律等。
3. 社会责任教育。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辅导、心理测评等形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心理健康。
5. 健康教育。通过健康知识的普及、体育锻炼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保持健康的重要性,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6. 安全教育。通过安全知识的普及、应急演练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7. 环境教育。通过环保知识的普及、环境保护行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和行动。
总之,德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活动,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所需的各种素质和能力。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