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最出名的学子是谁?
北大校友朱建士(数力系58届)获得2002年第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校友范滇元(62届)、钟南山(医学部医疗系60届)获得2004年第五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光华工程科技奖由中国工程院管理、承办,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最高奖。此前,北大校友张宗祜(地质系48届)、王寿云(数力系60届)、金国藩(工学院50届)曾荣膺此奖。
北大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姜伯驹院士(数学力学系57届)获得2002年第五界华罗庚数学奖。北大校友姜礼尚教授(数学力学系57届)获2005廿第七届华罗庚数学奖。华罗庚数学奖是中国数学会与湖南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为了纪念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而设立的奖项,用以奖励并鼓励对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我国数学家。该奖自1992年以来的获奖数学家中,北大人有五位,位居各高校之冠。
北大校友、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巩馥洲研究员(1995年至1997年在数学科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和段海豹研究员(1987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分获2003年第九届和2005年第十届 "陈省身数学奖"。该奖旨在奖励在数学领域作出突出成果的我国中青年数学家。自1986年以来,在获得该奖20位中青年数学家中,有北大校友8人,位居各高校之冠。
北大计算数学专业84届校友、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讲座教授汤涛获2003年度"冯康科学计算奖"。1995年设立的冯康科学计算奖旨在奖励科学计算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海内外中国青年数学家。该奖每两年颁奖一次,奖金15,000元。自设立以来的11位获奖者中,有北大校友5位,居全国高校首位。
北大物理学院马伯强教授(物理系89届博士)获得2002-2003年度周培源物理奖。北大校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解思深(物理系65届)、王恩哥(物理系90届博士)分别获得2000-2001、2004-2005年度周培源物理学奖。该奖项至今的六位获奖者中五位是北大毕业生。我校工学院黄永念教授(数力系63届、66届研究生)获得2002年第三届周培源力学奖,为该奖的第三位获奖者。周培源物理奖和力学奖由周培源基金会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一般每次评选一人或一个项目
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此次两院院士总共增加14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增加65人,中国工程院增加84人,在这长长的名单列表中,年仅45岁的朴世龙最引人瞩目。
一、朴世龙是谁
朴世龙出生于1976年,是新增两院院士名单当中年龄最小的科研工作者,他本硕博都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法国的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的科研工作,回国之后又担任了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研究员,目前他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的教授。这一串履历可以说是非常耀眼,他所取得的成绩令大多数人都望尘莫及。
二、朴世龙的科研成就
朴世龙在大学期间学习环境科学专业,目前他所研究的方向是全球气候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曾在Nature杂志上刊登了综述论文《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resourcesand agriculture in China》,报道了关于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和农业影响的研究进展。在北大的支持下他还开展了关于青藏高原地表多圈层相互作用的探索。
三、两院院士的重要性
两院院士一直在我国科研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这些院士来自我国的各个地区,所擅长的方向也各有侧重,他们每年都会进行大量的科研工作,提供许多科研成果,用来推动祖国的进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能看到祖国的日益强大,我们的生活才能像现在这美好。
关于这次两院院士的增选结果,大家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