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类大学排名
法律类大学有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
1、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位于北京市,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是由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111计划”。现任党委书记胡明、校长马怀德。校训为“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该校设有昌平、海淀两个校区,是一所以政治学和法学为特色和优势的重点大学。截至2022年1月,学校下设19个教学单位、拥有26个本科专业,3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截至2021年9月,拥有教学科研岗教师1194人,其中高级职称752人,博士生导师277人、硕士生导师694人。
2、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大学,学校位于北京市,现任党委书记张东刚、校长林尚立。校训为“实事求是”。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被誉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根据2022年9月官网显示,学校设有学士学位专业85个、硕士学位学科点190个、博士学位学科点136个,拥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6个。
3、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截至2022年7月,学校占地面积5195亩,建筑面积280万平方米。学校设有34个学院,3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127个本科专业,5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一流建设学科,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五院:中国政法大学(原北京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原西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原西北政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中南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原华东政法学院)。
四系:北京大学法学院(原北京大学法律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原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吉林大学法学院(原吉林大学法学系)、武汉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律系)。
一、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是“211”、“双一流”(一流学科)大学之一,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政法类大学。学校位于北京市,现在有两个校区:海淀区学院路校区、昌平区府学路校区。中国政法大学被誉为是“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学科获评A+档学科(全国第一)。学校的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3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根据中国政法大学《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学校2020届毕业生一共4387人(本科毕业生2092人、毕业研究生2295人),时间截至2020年10月31日,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5.51%,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2.94%。
二、北京大学法学院
北京大学是“985”、“211”、“双一流”(一流大学A类)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类大学。学校位于北京市,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的法学学科获评A档学科(全国排名前2%~5%)。
根据北京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北京大学2019届毕业生共9904人,截至2019年10月31日,学校的整体就业率为97.83%。其中学校法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5.27%、硕士毕业生就业率100.00%、博士生就业率97.06%。
五院四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五所政法院校以及四所大学的法律系的简称,这几所高校的法律学科在中国法学教育界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法制发展与法治建设具有重大影响。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和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五院四系报考人数较多,是人文社科领域的名校。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