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如何做好一名优秀高校教师

是丫丫呀11个月前 (05-15)阅读数 8#大学排名
文章标签如何做好

第一,要热爱教师职业。“激情从哪儿来?激情从热爱中来。”(方永刚),热爱从哪儿来?热爱从兴趣和责任上来。新东方学校之所以能风靡全国,与老师们课堂上的激情四射分不开。正是怀着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对学生的高度负责,才出现了可歌可泣的马祖光院士(哈工大)、孟二冬教授(北大)等光荣事迹。这种热爱会让人做起事来积极主动,力求完美,而不计较个人得失。能够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第二,强烈的师德意识。尽管在文/革时期,教师地位卑微,被蔑称为“臭老九”,但从我国整个历史看,主流是尊师重教。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哪一天哪一代教师地位不高,它的教育政策一定是失败的,就甭指望它有足够的科技竞争力,整个综合国力必将日益衰败。此处,我想说明的是,教师受人尊重,但自身也要反省(一日三省吾身)是否值得尊重,对待学生是否尽心尽力了,在生活、学习、品格上是否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尤其是社会上对个别教师利用职务这之便骚扰、诱奸、强暴学生的广泛关注。这些个别败类玷污了教师的光辉形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用高尚的品格感染学生,使其身心健康成长,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条件,也是神圣的职责所在。

第三,要学识渊博。这些天上课,多位老师都提到这一点,即要成为一名优秀,或者起码合格的高校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学识,深厚的涵养。天文地理、理工农医、诗词史乐都要有所了解。做到既专且广,并且能够不断地更新知识,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这一点在当今浮躁之社会恰恰非常难以实现。而我国文理分科,高考指挥棒不顾学生成长所需乱指、瞎指,造成学生偏科,“文”不懂“理”,“理”不知“文”。可悲的是,有人却理直气壮的辩解,“我是学理的(不懂历史、地理正常)!”反观自己,本认为尚算勤奋,涉猎稍广,却日益惶惶不安了。觉得自己知之甚少,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自己显得很是浅薄无知。对于以前毫不费力开口评论的问题现在却不敢轻易开口了。不是自己谦虚,而是知之越多,越觉得问题复杂,自己的想法还十分的不成熟。近几年,感触颇深的一句话是“学,然后知不足”,太经典了!或者自己洋洋洒洒的观点,后来读书发现前人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千年前已经有了更为精辟的阐述(不禁脸红)!这也使我纠正了一个观点——以前读书看文献,总喜欢当前写就的,而不屑于“古文”,下意识的认为那早已过时了;而我现在的感触,古人先贤的智慧和英明,毫不逊色于今人。查阅经典文献,总能看到其中闪着智慧和灵性的光芒。因此,我慢慢的习惯于怀着敬畏之心,小心翼翼的翻阅前人著作。如正在阅读的《菊与刀》([美]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写于1944年,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关于日本国民性的研究实在是太高明了,怪不得至今仍是研究日本必读的经典之作!

如何做好一名优秀高校教师

清楚的记得刚入大学时,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李宁教授曾形象的指出“初入大学的本科生和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什么都简单;而硕士生会说我知道一点点,而你问博士生,他则告诉你我一无所知!”恰在这次培训课上,游永恒教授也说到“本科生走路面朝蓝天,硕士生走路平视前方,博士生则俯首向前”。两种说法异曲同工,都表明一点——学,然后知不足。

事实上,钻研的越加高深,越会意识到多种学科都有其共性,界线区隔越加模糊,最终都统一在哲学范畴内。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中青年时期成就斐然的爱因斯坦为何晚年沉迷于外人看来不可能实现的统一场理论,甚至有人认为是老糊涂,走火入魔了。而如果理解了上面所说,便不足为奇了。

因此,我赞成高校教师(不仅仅)应当文理兼顾,全面发展,能够捕捉到多领域最新科研成果(阅读科普杂志即可),加强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修养,做到这一点,想不优秀都难呢!

第四,要换位思考。比照美欧教材和我们国内教材,明显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多是站在学生角度下笔,行文像是与读者促膝交谈,亲切而自然,再加上丰富的案例,多彩的,读起来俗易懂,赏心悦目;反观国内教材,总在阐述理论,很少的案例、,内容千篇一律,东家抄西家,西家抄国外,有时几个研究生就能汇编教科书。读起来呆板生硬,索然无味。并且很少更新换代,一个版本总能用上十年、二十年,对于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学科来说,这是十分可怕的!我很纳闷在日益市场化的今天,为何出版业能无视读者需求长期保持这种传统而生存下来?他们有什么妙法吗?

教材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之间的关系很少引起关注,我想是改革的时候了。

教师如果能够站在学生角度,思考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怎样的讲授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不断地下功夫改进,广开言路而不计较各种批评,多多倾听学生的感受,会让师生都受益匪浅的。我也一直努力的这么做。

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教室里每一位学生都有同等的机会。了解教育心理学的都清楚,成绩差的学生最根本的问题往往在于缺乏自信,在我们平常的课堂上,尤其是中小学课堂,教师乃至整个学校关注的不是学生个人发展,而仅仅是升学率。并且十分短视,片面的认为抓好所谓的成绩优良的学生升学率就有了保证,但是他们忽略了升学率计算中分母里成绩较差的那部分同学的存在。于是乎按成绩排座位,按成绩分班等等怪现象像毒瘤一样扩散至整个中学教育的机体。这对于成绩差的同学的学习,甚至整个成长都无异于噩梦。限于篇幅,此不详述。多加鼓励,对于自信的建立十分有利。退一步讲,成绩差并不代表全部,每个人都是金子,总有闪光过人之处,教师的一个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去寻找这一点,为他们抚去掩盖的尘土,小心呵护他们脆弱的心灵,日后必将熠熠生辉,光芒万丈。另外,有研究表明,美国最有成就的商人、政客之中,三分之二以上并非来自常青藤院校,“前十名现象”也表明了这一点。

前文及将要提到的诸因素中,我唯一确信可以做到的便是这一点——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第五,要创新教学模式。我相信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手段,多渠道、灵活的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激发他们的潜能,加强锻炼必要的基本能力的重要性——如快速阅读、提取主旨的能力,自信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理能力等。所有这些对于学生走入社会都显得异常重要,尤其是要成为管理者。而教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以反复练习。

教学是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任何时候都不能小觑学生(哪怕小学生)的能力!何况他们是个大集体呢!在一对多的课堂上,教师除了专业知识,阅历方面具有优势外,在创新、分析、解决问题上未必胜过学生。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这种心态——在课堂上双方地位平等的多交流,少说教,引导而非代替学生思维,也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而应该指导他们看到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并且能够包容不同见解,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最终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吸收。正是因为困惑或现有的学识不足以判断几个方案(或看法)孰优孰劣,才会激励他们课后查阅资料,自主学习。我想这一点才是大学学习中最为关键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