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字典主编郑星象他的文化水平有多高呢?
古汉语字典主编郑星象他的文化水平有多高呢?
籍贯浙江富阳,1940 年1 月25 日出生于上海。1962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汉语史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专著与论集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负责统稿)、《古汉语词汇纲要》《唐诗语言研究》《近代汉语研究概况》等。编著有《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合编)、《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合编)、《古代汉语》(三册,与郭锡良等合编)、《王力古汉语字典》(参编)、《语文》(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1~18册,主编)等。
文白关系与文言文教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蒋绍愚访谈
促使我拜访蒋绍愚先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他是古汉语研究专家;二、他是民国时期著名学者、教育家蒋伯潜先生之孙。此外,还有一个原因与中小学生读经热有关。在“国学热”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背景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观点:多背诵古代经典有百利而无一害,多学文言文对提高语文能力的好处不言而喻,语文教材全选文言文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等等。然而,蒋先生在谈话中并没有追捧国学热,他十分强调要认清我们所处的时代和语文教育自身的任务。在这两个前提之下,再来探讨文言文学多少、怎么学的问题。这一见解,让我想起了蒋伯潜先生在《中学国文教学法·自序》中表达的观点:中学生国文程度低落的原因,不在于班级制取代了私塾,不在于语体文取代了熟读整部古书,也不在于学校教育科目繁多挤占了国文学习的时间,而在于国文教学的自身——教学目的、教师素养、课内讲读、教材和教法、习作指导和批改,等等。其实,批评语文教学效率较低、学生语文素养不高的声音从来不绝于耳。向古人学习,继承优秀的教育传统,本就是语文课程建设的议题,在反思传统文化经典的教育价值时,必然要明确语文课程自身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蒋绍愚先生的理性态度、他在阐述文白关系基础上提出的文言文教学目的和方法无疑是值得重视的。
一
李节(以下简称“李”):古汉语就是文言,现代汉语就是白话,可以这么理解吗?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文言文和白话文是什么关系?
蒋绍愚(以下简称“蒋”):不能简单地说古汉语就是文言,现代汉语就是白话。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是从人们口头使用语言的角度来说的。汉民族从殷商时代发展到现在,人们的口头交际语言有相当大的不同。过去人怎么说话,因为没有录音,就记不下来了,只能根据文献。从文献反映的情况来看,古代的口语和现代的口语确实有相当大的差别。从语言本身来讲,汉语史研究一般将汉语的发展划分为几个大的阶段:一是上古汉语,从最早的语言到西汉;二是中古汉语,从东汉到唐代早期;三是近代汉语,从晚唐五代到清代初期;四是现代汉语,从清代初期到现在为止的语言都算是现代汉语。王力先生写过一部《中国现代语法》,谈的是现代汉语语法,书中用的材料都是《红楼梦》里面的。《红楼梦》虽然是古典文学,但从语言上讲,跟现代汉语已经非常接近了。
文言文与白话文,指的是文体,是书面语。书面语有比较长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论语》《左传》《史记》是文言文;唐代韩愈、柳宗元的文章,清代方苞、姚鼐的文章,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等同样是文言文;民国章太炎写的论文也是文言文。因此,文言文不完全是以时代来划分的,而是一种文体。蒲松龄和《红楼梦》的作者所处的时代不远,但《聊斋志异》属于文言文,《红楼梦》则属于白话文。文言文是“之乎者也”,白话文是“的么了呢”。作为文体来说,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区别比较明显。文体和语言本身的历史发展不能画等号。
自“神童热”横空出世,已经默默捧杀了无数个孩子,他们聪慧无比,如果没有人将他们的“神童”称号强势安在他们身上,用来炒作自己的新闻的话,或许那些孩子也不会落得半路腰斩的下场,或许我们国家未来又会多了几个专业领域的高端人士。
宁铂,生于神童,”死“于神童,他被誉为我国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神童,一个在当时极具爆炸性的人物。
1969年,一个叫做宁铂的孩子出生在江西的一个普通人家里,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会像普通孩子一样可以在玩耍的年纪肆意打闹,在成家的年纪怀抱娇妻幼子。
可是,他那引人注目的聪慧与智商,将他的人生带到了另一个版本里。
他从小就表现出了超高的学习天赋,基本上只要被他看过的东西都会立马记住,他的兴趣很广泛,两岁背古诗,在他八九岁的时候就已经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
到了后来,连他的高中老师都已经到了教无可教的地步,在他十岁那年,正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
当时有人给中科院领导写信,表示我国现在的教育水平实在是落后,需要输送和培养大量的科技人才,一番话,成功让中科院领导冒出了成立少年班的念头。
说干就干,少年班很快就成立了,他还专门派人去观察了一段时间信里提到的哪个天才少年,发现对方确实太过惊艳,就决定让宁铂进入自己的院校。
宁铂听从父母的建议去参加了少年班考试,不负众望的是他以拔尖的成绩考入了少年班,可是进入少年班之后,他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
毕竟再是天才,他也是一个孩子,被人大肆报道自己的人生经历,被强势冠上”神童“名号,家人、老师甚至连同窗都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这让一个十岁的孩子心理压力很大。
他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一个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教育机器,他不喜欢现在的生活,无数次的呐喊,可却无人理会,也导致他性格越来越孤僻沉郁。
宁铂不喜欢中科院现在的专业,他想去南京大学学习天文知识,可是南京大学却回复他:”你只能选择学校为你制定的专业——物理专业“。
天知道,他有多崩溃,物理是他最弱的一个专业,他不喜欢物理,可是他们那些人不愿意放走他这个”名人“,为了培养物理学家,却逼得他只能学习物理,他只好把爱好转向了星象学、宗教以及气功上面。
他不能为自己做主,不能选择自己的人生,以至于本就是弱势的物理越来越差,再加上别人寄予他的”神童“称号,倒更像是无声的讽刺,他的精神已经到了极度紧绷的状态。
学校得到了这个所谓”神童“,却没好好珍惜他保护他,任由自己院校的领导们给那个孩子施加压力,好像他不做出一点成绩就是做了什么天理难容的事一般。
在他19岁的时候,他被学校留下来做了学校最年轻的讲师,尽管外面对他的赞誉像雪花一样向他飞来,可他并不开心,他无比厌烦现在的生活,只好沉醉于佛学当中。
之后的17年人生里
,他按照别人的规划过着自己的人生,他已经没有了思想和灵魂,只剩下麻木的躯壳,他听话的结婚生子,听话的按部就班。
1998年,他被邀请去参加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的神童学的谈论之道,谁知,被奉为神童的宁铂却公然表示出了对所谓”神童“的极大厌恶。
或许压抑的时间太长,在节目中他几乎癫狂,大肆炮轰现在轰轰烈烈的神童教育,抨击他们教育背后对名利的狂热追求和对孩子们痛苦的不闻不问。
在当时,他的这番话引起了大众哗然,但一些学校看到了”神童“带来的好处,他们开始不断去民间找寻天才少年,一开始是初高中,到最后连小学生都不放过,颇有揠苗助长的气势。
在宁铂36岁那年,他抛弃了自己俗尘的一切,跑到五台山出家,在这里,他才有了片刻的放松与洒脱。
可是没多久,校方就追来了,无奈之下他只好跟着校方回学校,他引用了高尔基的一句话来形容自己,“我的心眼,是皮肉上熬出来的。”
一年后,他再度落发出家,这次是真的出家了,一代神童遁入空门,这在当时可谓是轰动全国,有许多媒体记者想要采访,最终都被佛门的师傅们给挡了回去。
这位年少天才给大家留下了太多传奇,他们采访不到本人,只好去采访他的一些同学,其中有一个叫做周逸峰的男人说:”进入少年班,在当时来看是一件很荣耀的事,一个人在这种荣誉感之后,如果用的好是一种动力,用不好它就是一种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与宁铂一起参加的考试的另外两个孩子,现在已经成为了某个领域响当当的人物
,只是他们不到四十的年纪却早已满头华发,脸上的细纹皆是世事沧桑的痕迹。
宁铂的两度出家也让中科院等一些高等学府开始反思自己,他们决定将少年班的孩子们保护起来,除了学习之外不让他们接受任何采访,自此,那些天才少年们的压力才算是少了些。
后来,记者在南昌附近的一家佛寺中无意间得知,当年的那名天才少年竟然就在这家寺院出家,经过软磨硬泡,该记者终于赢得了听宁铂讲课的机会。
课堂上,他与佛学弟子们坐在一起,他抬头看向昔日的神童,他神色安然气度不凡,手里紧紧攥着一摞经书,却不看一眼,凭着自己强大的记忆力能准确的说出某一句经文的具体位置。
该记者似乎又隐隐间见到了昔日神童的样子,他眼睛有些发热,似乎明白了宁铂为何出家,为何会说出那些抨击神童教育的话。
有人觉得宁铂这样的人生无疑是失败的,然而何为失败,何为成功?难道一定要成为科研人员才算是成功吗?难道成为佛学高僧就是失败的吗?
每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定义都不一样,谁也说不准这人的人生是怎样的,不要忘了,有些人大器晚成,三四十岁才出头,谁能说他是失败的吗?
或许这件事的本质上无所谓对错,父母盼望”望子成龙“,国家希望时代进步,孩子则懵懵懂懂的跟着老师的建议走。
慢慢的,一切初心都变了质,他们掉在了名誉与光荣的漩涡没有爬出来,直接的结果就是毁掉了一个孩子的一生,就像是古代的”伤仲永“一样,重点是”伤“还是”仲永“,已经无法分得清了。
孩子聪慧本不是错,可是孩子是用来呵护成长的,而不是肆意挥霍他年幼的利用价值,根据研究表明,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所以,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
这里的”好“并不仅仅是老师讲的好,课本学的好,而是全面发展,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孩子本身良好的性格和人品,这远比”应试考试“来的更重要。
等走过一段人生路后,我们回头再看,就会发现,你遇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出色的、落魄的,你可能会羡慕那些出挑的人,但你要相信,你和他们一样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人生,谁也无法复制,辉煌有辉煌的妙处,可平凡也有平凡的乐趣,所谓”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或许你在羡慕他们的同时,他们也在羡慕你呢?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