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大学是怎样的?和今天的大学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古代教育是以伦理道德为中心,我们一般叫国学或太学。学院叫国子监、也有叫京师大学堂。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 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 。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在清末1898年至1911年间的曾用名。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
另外,在古希腊,注重道德教育,他们设有私立的学校,主要是文法学校、音乐学校、体操学校。7岁的孩子可以去学习。古希腊没有大学,大学概念源自中世纪,但当时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开办过学院。
而现代的教育,大家都是从幼稚园就开始学,学什麼?学竞争,这个就是完全不一样。伦理道德的教育是学礼让,如三字经的典故,孔融四岁让梨等。现在从小开始学科目很多,原因的社会竞争大,现代人往往容易忽视道德教学,自小也听父母说教,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古代的中国还是古代的外国,他们办的学府是以德行教育为重点,现代的大学是以生存技能为重点。虽然是这样,但由于生存方式不一样,我国对国民素质教育在几千年还是不变的,艰苦奋斗,尊师重道等的优良品质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液。我们是自强不息的国家。
世界历史上第一所官办“大学”是什么,据说孟子荀子都曾在此任教?
西周时期的大学分为五学:东为东序,西为瞽宗,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中为辟雍。
这里所说的东、西、南、北学,已经绘出了西周时期的大学组成图案。
《礼记噝王制》中说:天子的学宫叫“辟雍”。按照后世标准来说,辟雍就是太学。
除了辟雍外,西周时期还有其他的大学。这并不排斥其他大学存在的可能性。
东序、瞽宗、成均、上庠,都是大学。
东学东序,为习舞、学干戈羽龠之所,由乐师主持;西学瞽宗,为演习礼仪、祭祀先王先贤之地,由礼官主持;南学成均,为学乐之所,由大司乐主持;北学上庠,为学书之所,由善书者主持。
稷下学宫,是世界史上第一所官办大学。据说孟子荀子都在此任教过。它位于现在的中国山东。
稷下学宫,因为他的位置靠近齐国都城临淄稷门因此而得名。在齐桓公时期开始创建。这件事还被记在于《中论》,这一部史书中。当时的齐国,国力日渐强盛。对人才的渴望也越来越重。在齐威王和齐宣王的在位时,就不惜重金,为了招揽天下人才,稷下学便达到了鼎盛时期。之后因为齐湣王个人的昏庸,又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流失,使之随之衰落。一直到了齐国被秦国所灭,以后这所官办大学也就随之消亡。但其存在了大概有150年左右。
为什么这所世界第一所民办学校会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呢?首先在春秋战国这个乱世时期,当政者最需要的便是人才。他们需要人才在他们身边为自己打江山守城池。为自己赢得政治上的胜利。用来巩固自己的政权,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其次,提起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每一个人都会想到孔子。孔子当时便在鲁国讲学,培养出了大批来自社会中下层的人才。这些人才。周游列国。最终因为他们的存在给了学宫的出现提供了基础。
虽然,学工的出现作为世界第一所官办大学。其虽然具有时代上的超前性,但在当时春秋战国割据争霸的年代,也就短短存活了100余年,并不能够长期的保留繁荣下去。
因为当时的思想可以用百家争鸣四个字来形容。当时的是战争平挺烦,动荡不安。这样各国都无法压制某些思想,于是各种思想来回切磋争论不休。而作为大学又不能完全容纳这些思想。并且当政者也不会同意多种思想的存在。于是学宫这样的存在也只是非常短暂的现象。而后还有一点现实原因。学宫里的文化人不会下地干活,要支撑如此庞大的机构,并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小国家的财力所能够匹配的。而当时繁盛的齐国,虽然有此能力,但齐国也并非长期存在。因此其不能够长期存在是具有实际经济原因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